:::
丁乃箏瞪大著眼睛,表示初次和林奕華合作,感覺像坐雲霄飛車,過程很危險、卻很刺激、過癮。(進念.二十面體 提供)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悠悠半生緣

演出「張愛玲」,顛覆「顧曼璐」

遇上林奕華,丁乃箏經歷角色新體驗

想到和林奕華排戲的初體驗,心中的惶然仍讓丁乃箏記憶猶新。不過,從合作《張愛玲,請留言》的忐忑到如今詮釋《半生緣》中顧曼璐的優遊自在,丁乃箏的演員生涯不僅打開另一扇窗,同時對於演員尋找角色的過程似乎更有一番新體驗。

想到和林奕華排戲的初體驗,心中的惶然仍讓丁乃箏記憶猶新。不過,從合作《張愛玲,請留言》的忐忑到如今詮釋《半生緣》中顧曼璐的優遊自在,丁乃箏的演員生涯不僅打開另一扇窗,同時對於演員尋找角色的過程似乎更有一番新體驗。

人物:丁乃箏

戲齡:二十年

第一次舞台經驗:蘭陵劇坊《摘星》

演出過最痛快的角色:《張愛玲,請留言》的張愛玲及其筆下人物

演出過最痛苦的角色:《暗戀桃花源》的春花

最欣賞的男演員:勞勃‧狄尼諾

最欣賞的女演員:蕭艾、莎朗‧史東

當演員最享受的事:時時刻刻感受生命

當演員最大的挫折:表演藝術生態沒有改善

目前正尋找的角色:《半生緣》的顧曼璐

將近二十年的演員生涯中,丁乃箏一直是台灣劇場界相當出色的女演員,無論是《暗戀桃花源》的春花、《情聖正傳》的芭比、《紅色的天空》的小丁等等,都在她的細膩刻劃下令人印象深刻。非戲劇科班出身的她身上沒有學院派的匠氣和包袱,長期在表坊導演賴聲川的集體即興體系下工作,卻多了面對角色從無到有的靈活創造力。

「聊」出張愛玲,演出如坐雲霄飛車

即使如此,前年首次和林奕華合作《張愛玲,請留言》,這個特愛玩遊戲、形式風格強烈,不按牌理出牌的導演,對演員表演的要求和寫實文本演繹大相逕庭。想到和林奕華排戲的初體驗,心中的惶然仍讓丁乃箏記憶猶新。不過,從合作《張愛玲,請留言》的忐忑到如今詮釋《半生緣》中顧曼璐的優遊自在,丁乃箏的演員生涯不僅打開另一扇窗,同時對於演員尋找角色的過程似乎更有一番新體驗。

丁乃箏說,跟林奕華工作,很多創意,甚至角色都是「聊」出來的。以《張愛玲,請留言》為例,主題設定是談張愛玲,但林奕華卻不要丁乃箏演張愛玲, 而是希望觀眾透過她理解張愛玲的作品。於是工作初期從她對張愛玲的感覺,最喜歡張愛玲哪本小說,一直到她個人的生活態度、感情觀等等幾乎無所不聊。

「在台灣劇場演出,我們習慣在演出前確定百分之八十的內容,但林奕華不同,進劇場配上胡恩威的影像裝置,從結構到場面調度幾乎重新來過,有點不顧後果地在玩,當然演員也得要有膽量陪他冒險,很多時候演員得要在演出當下才會發現原來是這麼一回事。」丁乃箏瞪大著眼睛,說那感覺像坐雲霄飛車,幾乎把她嚇壞了,過程很危險、卻很刺激、過癮,也就是這種不落俗套的動力促使丁乃箏持續和林奕華合作。

從聊天過程中,丁乃箏逐漸體會林奕華所強調的「演戲」不是自己去變成那個角色,而是從生命經驗裡面去尋找和角色間的共通情感,抽取人物存在狀態的符號。

只靠聲音表情,來詮釋曼璐一生滄桑

林奕華這回將張愛玲小說《半生緣》搬上舞台,選擇忠於原著文字,據說三個小時的戲裡,沒有一個字不是從小說裡拿出來的。對早已讀遍張愛玲的著作與相關論述的丁乃箏而言,飾演顧曼璐這個角色說難其實不難,說容易卻又不那麼容易,因為林奕華要她在不依賴外型裝扮,沒有大幅度動作走位,光靠聲音表情來詮釋歷經滄桑,一生波折起伏的顧曼璐。

在張愛玲小說《半生緣》中,顧曼楨和顧曼璐兩姊妹的形象充滿強烈對比,一位溫柔內斂,一位風騷潑辣,兩位同樣活在三十年代凄迷的舊上海的女性,為追求幸福,命運歧路上相互撕扯,遭遇不同,卻一樣細膩動人。然而這部小說被搬上螢幕不下數次,不論哪一個版本,似乎為了對照曼楨的婉約堅毅,曼璐大多被處理成專搞破壞的刻板「壞女人」,濃妝豔抹極盡媚態,大吵大鬧歇斯底里,符合了戲劇衝突中反派角色典型,卻少了張愛玲筆下可憐又可恨的人物線條。

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一書中提到:「張愛玲的小說,常是她宣泄苦悶的一種方法,透過這種宣泄,她赤裸裸揭露沒落豪門的封建生活,怎樣殘酷地扭曲人性,自相殘殺。」《半生緣》就是這樣一部小說,丁乃箏認為,張愛玲所書寫的曼璐多少帶有她後母的投射,曼璐和祝鴻才這一組合則象徵了她所鄙棄的舊時代價值。「若將《半生緣》比喻成一幅畫,曼璐只是潑灑在上面的點點色漬,永遠的二流角色。」

顛覆刻板印象,給曼璐更多同情與憐憫

「我要詮釋出一個前所未見的顧曼璐!」當丁乃箏接到香港導演林奕華邀約時,腦子裡面就先把印象中曾經看過的壞女人嘴臉一一刪去。「林奕華和我都有一個共識,我們不要顧曼璐變成一個bitter queen;在曼楨和世均如流水緩緩前行的愛情樂章中,曼璐和祝鴻才的出現是一曲變奏,甚至帶點喜劇線條的」她說。

丁乃箏以女性的角度嘗試賦予曼璐這個角色更多同情和憐憫,她的風騷帶著女人的嬌媚,她的歇斯底里帶著嘲諷世界的冷眼旁觀,她的滄桑眼淚帶著看透人生百態之後的無奈悲哀。

《半生緣》去年十一月在香港首演,丁乃箏非常訝異當地觀眾居然相當聚精會神地看完整齣戲,而且反應出乎意料地好。很多觀眾反映,這齣戲讓沒有看過小說的人,感覺已經看了這個小說,這就跟電影、電視劇很不一樣。戲的成功除了歸功張愛玲洗鍊的文字,動人的情節鋪陳外,或許演員深刻感受了角色,真讓台下觀眾細細體味張愛玲的至理名言「生命是一襲爬滿了蝨子的華麗的袍子」吧!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