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台派京劇這樣走出來

台派京劇這樣走出來

不同於中國大陸京劇的流派根柢深厚

台灣的京劇發展出了獨特的表演美學

一代代的演員,

植基於角色情感,超越行當派別,揮灑出明星丰采

日前,有「戲包袱」之稱的京劇界前輩馬元亮先生辭世了。

身兼演員、主排、教師身分的他,

在京劇扎根台灣的過程中,

作育許多英才,也間接打造了台灣京劇的獨特路途。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特以專文

從馬元亮先生談起,探討「台派京劇」的成形,

也向半世紀前篳路藍縷深耕厚植的京劇前輩藝術家致敬。

另一方面

年輕的京劇演員們,也藉著近來「武戲」的製作

重新喚起觀眾的熱情,綻放出明星的魅力。

這是否是台灣京劇發展的新契機?

我們也藉此機會,

探討這個風潮下可能打造的未來遠景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