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回想與回響 Echo
戲裏戲外,比死更冷的愛
戲外,衣香鬢影的孤獨冷峻;戲內,與法斯賓達的投射相擁。男男女女對視錯身,愛比死更冷。
-
回想與回響 Echo
怎麼辣都不夠辣
無關深度,得先讓台下觀衆笑翻才算數;會心處處,歪批生活周遭的現成事實,就是作相聲的委屈。
-
新秀登場
留住天際的閃亮流星
絡繹不絕的國際級音樂巨星,演奏雋永流暢的音符,如流星般劃過台灣的天空,只能短暫停留。雄偉如斯的廟堂,慶祝第一個十歲生日,該如何留住這閃亮動人的彗星光華呢?樂壇新秀V.S.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的「十年有成」音樂會,或可稍稍紓解一些類似的悵惘情緒。
-
世界民族樂器
天境的樂器在人間 世界豎琴之旅
豎琴,這個一直與魔法、天使、仙女離不開的樂器,在音樂史上具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幾千年來伴隨著世界各地的人類,爲世界音樂文化帶來更豐富的變化。儘管樂器結構與演出風格因人、地而異,這種從天而降的音樂,總是極受歡迎。
-
專欄 Columns
民俗技藝遊聯合國
聯合國大廈廣場的幾個民藝攤位與民俗舞蹈表演固然可以表現西方人喜好的東方情調,但我們很難相信它們可以凸顯主辦單位所強調的「文化台灣」?單純地把國內「民藝棚」那一套活動方式拿來作爲台灣文化的代表,並且要表現「推動台灣進入聯合國」這個嚴肅的主題,完全搞亂方向、模糊焦點。
-
專欄 Columns
網路訂票,大家方便
網路本身也是媒體,不像報紙或電視會受到篇幅、時段的限制,因此更有傳播、敎育的功能,有助於表演藝術的推展。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舞蹈課程講座 社敎館將於十一月舉辦舞蹈課程講座,民衆可免費自由報名參加。課程計有:明立國講解原住民的祭儀舞蹈;樊潔兮談舞想東方;吳騰達解釋台灣民間陣頭技藝;何曉玫敎授肢體與空間的關係;謝淑玲的南管戲肢體敎學及蔡麗華談台灣蘭嶼雅美族的舞蹈之美。有興趣的讀者可洽詢:(02)5775968。 (編輯室) 采風樂坊編製傳統樂器敎材 由於國內傳統樂器敎材的貧乏、而大陸的相關出版品編排方式及進度安排的不適當,以致於有心學習中國傳統樂器的人常常找不到適當的管道。有鑑於此,由國內幾位中靑輩演奏家組成的采風樂坊推出了自己編寫的傳統樂器敎材,目前完成的有笛子、二胡基礎與進階敎程,未來還將繼續編寫古箏、琵琶及絲竹樂合奏,預計將出齊十八本,每一種樂器都有基礎、中級、高級等系列敎程。 (編輯室) 表演藝術讀書會曁講座 爲了讓喜愛戲劇的人能更深入了解表演藝術,南風劇團策劃了一系列的讓書會及講座,課程包括:石光生講解皮影戲劇本、戲劇人物及傀儡戲欣賞;饒紫娟介紹女性劇場入門,談莎士比亞筆下的女性心理、新近的女性運動與劇場、女性劇團等;湯皇珍則談藝術空間以及裝置。有興趣的讀者可洽詢:(07)2229820。 (編輯室) 〔大陸〕 大陸第一個演出法規 中國國務院最近頒布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這是大陸演出管理的第一個行政法規。「條例」分爲總則、演出單位和個體演員的審批、營業性演出活動的管理、罰則、附則五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市場管理的主體、演出許可證制度、演出經紀制度、演出合同制度、演員行爲管理等。文化部副部長孟曉駟認爲,大陸現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五萬多個,演員十萬人,仲介服務機構四百餘家,專業演出場所一千九百三十四個。該「條例」旣注重了立法的科學性和可創作性,又兼顧了立法的前瞻性,對於促進表演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大
-
即將上場
廖末喜舞蹈劇場全國巡迴舞展綠之舞
飛躍八六至飛躍九六舞展,十年不算短的時間,今年廖末喜舞蹈劇場在舞蹈創作藝術上預計以「綠之舞」作爲邁向另一個新紀元的開始,並將它獻給愛這片土地的每一個人,以「綠」的心靈環保課題,表達對社會的關懷。此次演出的舞碼有:《生命的綠洲》、《荷葉與紅蓮》、《女兒魂》、《咱們的心聲》、《網與惘》、《藍與白》。
-
印象手記NOTE OF PHOTOGRAPHER
印象手記
導演要演員把災難降臨時的無助表現出來,演員將頭、手自然垂掛在多用途的道具上,卻眞的像極了災難中無助的人民。
-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10歲生日!
今年適逢國家音樂廳與戲劇院十週年慶,回顧兩廳院走過的十年歷程有如一部鮮活的近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史(《表演藝術》曾特別企劃專題,在今年上半年回顧演藝十年),兩廳院爲慶祝落成啓用十週年,從八月份開始策劃一連串精采的各類表演節目。 十月的兩大重量級節目登場: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向巴蘭欽致敬」與由林昭亮擔任節目總監,邀集包含馬友友在內的國際知名音樂家演出的「國際巨星音樂節」。 本刊除對這兩大節目深入報導外,也特別遨請這十年來曾經參與兩廳院演出創作的本土藝術創作者提出他們對兩廳院十年的感言與建議。希望在慶祝兩廳院十歲的同時,也展望兩廳院下一個精采十年的到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側寫林昭亮
印象中,「林昭亮」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在愛樂人的心中存在已久,這其實是因爲他成名早的緣故,現年才三十七歲的他,正向他一生中藝術最圓熟的階段邁進。
-
即將上場
邱書峰個人表演My Name Is Joseph
一九八七年進入小劇場,今年十月即將屆滿十年的劇場演員邱書峰,曾參與過華燈劇團(現台南人劇團)、台東劇團、那個劇團及魅登峰等的演出,此次將以其自編自導自演的My Name Is Jose ph,作爲十年劇場表演的總結,並藉此宣吿:向專業演員邁進。 My Name Is Joseph將結合電影、劇場、音樂劇及脫口秀等表演形式,同時將PUB與劇場而有內容與形式互異的兩種版本,邱書峰試圖以敏銳的自省內觀,辛辣復抒情的語調、筆觸,勾勒出一幅個人私密、超越時空的破碎自畫像。
-
即將上場
昆明市民族歌舞團
成立於一九七〇年的昆明市民族歌舞團,擁有回、壯、滿、黎、彝、白、哈尼、納西等各民族藝術家,演員平均平齡二十二歲,該團演出的作品曾在雲南與全國各類匯演及比賽中奪魁,其中《阿詩瑪》更榮獲文化部文華大奬。此次他們帶來的舞碼包括彝族舞蹈〈姑娘的披氈〉、〈牛角舞〉、雲南花燈歌舞〈火樹銀花〉、彝族舞蹈〈阿佤山好媽媽〉、哈尼族舞蹈〈撮泥鰍〉及瑤族舞蹈〈咬手〉等。 而除了舞蹈,此次節目中聲樂方面包括:〈哈尼情歌〉、〈喊月亮〉、〈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阿依妹〉及〈敖包相會〉等數首少數民族民歌。
-
即將上場
a8防空洞咖啡廣場請你來搞鬼
九月的a8在請了鴻鴻介紹巴黎現代劇場風貌之後,十月份將推出「關於名導名作的溝通方式」,每週活動主題爲「視覺:希區考克作品」、「法國電影的舞台劇肢體語言溝通方式」、「日本式交感神經溝通方式」、「食色性也」等,主講人彭怡平,甫自巴黎學成歸國,曾寫過法文劇本《太極》,拍過短片《北平烤鴨》、《Marianne的衣服》,也拍過紀錄片《巴黎的中國年》等,此次在a8舉辦的四場講座,希望能不同於以往的形式,給參與者一個新鮮有趣的感受。
-
即將上場
飛舞大貝湖一九九七高雄縣國際舞蹈節曁系列活動
「十月二十五,飛舞大貝湖」是今年高雄縣國際舞蹈節的宣傳口號,大貝湖就是衆所皆知的澄淸湖,此次的舞蹈節將有來自十個國家的表演團體在澄淸湖畔演出,希望全國民衆能一起飛舞大貝湖。 今年高雄縣政府依據行政院輔導縣市辦理國際文化藝術活動計畫,整合地方資源,規劃和推動「一九九七高雄縣國際舞蹈節曁系列活動」,從十月二十五日到十一月二日一連舉行九天,除了主要場地大貝湖之外,風山、旗山、岡山也是活動的重點區域。此次來訪的團體包括來自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十國具代表性的舞團,以及國內的台北民族舞蹈團和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舞團的參與。整個藝術節的活動除了有「飛舞之夜」、「親子共舞」、「化妝舞會」、及「大地之舞」等動感舞會外,整個澄淸湖也將規劃成展覽區、表演區、飮食區、益智區等。若要更進一步了解節目內容,可上網査詢。文建會http://www.cca.gov.tw以及磐古網站http://www.pinco.com.tw。
-
即將上場
音樂盒室內樂集〈風中的百老匯〉音樂會
爲了讓愛樂者有緣聽到介於古典與流行之間的百老匯音樂,音樂盒室內樂集特別策劃了『風中的百老匯』,改編多首著名動聽的音樂劇配樂,包括:《歌劇魅影》、《屋上的提琴手》、《三城記》、《西城故事》、《大都會組曲》等細緻迷人的樂曲,藉由旋律的進行,編織出一幕幕動人的劇情,帶領聽衆進入不同的時空領域。 此次音樂盒室內樂集特別邀請「台北銅管五重奏團」與「音樂盒室內樂集木管五重奏」搭配演出;其中「台北銅管五重奏團」的成員均爲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銅管組的首席。
-
即將上場
音樂盒室內樂集波蘭之音 深秋相約
華沙木管五重奏曾於一九七五年間獲得慕尼黑ARD大賽殊榮,由長笛:Robert Nalewajka、單簧管:Mir-oslaw Pokrzy-winski、雙簧管:Tytus Wojnowicz、法國號:Wieslaw Grochowski、低音管:Zbigniew Pluzek等五位成員所組成,他們分屬於華沙愛樂管弦樂團和國家廣播電台交響樂團。 華沙木管五重奏是九七下半年唯一一個來台演出的木管五重奏團體。節目中安排的曲目,跨越了西洋音樂史傳統與現代的領域,喜愛木管的聽衆不要錯過。
-
即將上場
啊!駭!實驗劇展
「嗨!駭!實驗劇展」由南風劇團、螢火蟲劇團、弄劇場等三個團體所組成,是高雄地區第一次舉辦的實驗劇展,也是南部劇場在經過十年醞釀後展現出的蓬勃氣象。 南風劇團將推出《關於報紙上的雨傘拍賣事件》和《渾沌遊戲》,前者的表演風格以近乎神經質式的、嬉戲的、俗豔的、節奏明快的呈現,是一齣快樂的嘲諷戲。後者則描寫一場當科學遇上藝術的表演。 弄劇場則推出改編自莎士比亞《馴悍計》的《馴悍秀》,全劇用秀場的方式演出,是一齣有歌有舞的餐廳秀。 螢火蟲劇團則推出《月色那樣模糊》,描寫一生歷經蒼桑的女人和同性戀兒子的故事。
-
即將上場
優劇場的《海潮音》
十年來優劇場一直在平時訓練的山上劇場演出,或是在城鄕、文化中心展演,此次首度登上大型室內劇院,演出一九九八年即將赴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的作品《海潮音》。《海潮音》使用了約一百面大小不同的鑼,有僧缽鑼、大鈔鑼、銅鑼、甘美朗、風鑼等,而此次鼓與鑼的結合中,在鼓的節奏方面,特別編入六拍或十二拍的打法,希望鼓手打破頭腦的慣性,將心靈的力量擴散出去,因此在〈流水〉、〈沖岩〉二片段中,觀衆能更能烈感受其強烈的「鼓」性。
-
編輯室首頁
編輯室首頁
問:一場演奏會是否能打破以往的習慣,採取另一種的表演方式?(例:假設今天演奏曲目是比較偏向鄕村,就佈置成農村,演奏者也依不同樂器扮演不同角色,來表現樂曲的主題)(南投 蔡瑩慧) 答:您的立意甚佳,「音樂戲劇化」是吸引更多聽衆的好方法,但受限於音樂場地不同於戲劇場地,經費會提高等因素,您說的方式在大型音樂演出較有可能。(編輯室) 問:在第五十六期的雜誌中,看到許多巧思,如:表演書籤的設計,張張的書籤即是對表演歷程的最佳回味。蠻喜歡「現象視察」的單元,在這單元中可感受到表演與現況的融合,特別是其論述方式將現代劇團進入偏遠的峨眉的現象很眞誠地描繪出來,不夾雜任何的評論,如此可讓讀者的思慮更開闊。 由於政治正確,本土化已成爲文化界的主流,但常覺得當今的表演藝術失「眞」了,喪失了有機性,不知可否針對此議題作深入的剖悉。此外,希望貴雜誌能引進最新的表演理論(含理論的背景)使讀者更便於自我解讀表演型態。(台北 楊雅亭) 答:「本土化」的「政治正確」與「表演藝術」的「政治正確」之間,關係非常模糊,我們努力尋求其中的交集,嚐試以本土眼光看待「表演藝術」。謝謝您寶貴的意見!(編輯室) 問:表演藝術雜誌,一直是我最鍾愛的雜誌,深入淺出的報導,讓我對藝術有了愈來愈多的體會,眞的很謝謝你們! 現在我的心中有一些疑問,很希望你們能給我一些幫助,我一直對舞蹈、戲劇有濃厚的興趣,但從未接受過正式的訓練,在閱讀過雜誌中關於大野一雄及近期關於奧修大學的簡介加上自己對舞蹈的一點經驗,非常嚮往去學一些探討肢體與心靈或生命的課程,如果我想進一步瞭解日本當地舞踏團體或學校的情形,還有其他地方是否也有類似的課程,請問我可以去那裡找資料?(E-Mail from Sara) 答:感謝您對《表演藝術雜誌》的支持與鼓勵。 關於您提及希望能更進一步修習肢體與心靈方面的課程,日本舞踏團體或學校的部分,建議您不妨與「身體氣象館」或日本白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