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華彩奏
小提琴是魔鬼發明的嗎?
小提琴本身圍繞著許多傳說:許多人認為好聽的小提琴,彷彿地獄的魔鬼出來誘惑;有時它又被賦予童話般的魔法,因為「每一把在唱歌的小提琴,都伴隨著一把才要起舞的Fidel」。
-
關於戲劇的五四三
更多元的作品永遠不會足夠
形塑出來什麼樣文化,進而影響到人與人的相處、社會氛圍的構成,進而影響到形形色色的創作成果。刻板印象最簡單有效,最後,形塑出來的「故事」,會奪去人們的尊嚴。
-
對話體
對白
對白,作為表情達意的媒介,關乎角色之間的相遇、意願和揭露。關係是需求,更是意義所在,說了什麼,沒說什麼。
-
練物闢
門
我們都是從現實生活中透過劇場的門,進到另一個想像世界。若把門的組成拆開來看,門需要一個門框,而加上門板前的門框也只是一個通道,門框下方如果高一點,就變成門檻,再高一點就變成窗框。
-
腦海裡的旋律
大腦有話說:走音天后的音樂障礙症
當我們的耳朵接收到音樂,刺激進入大腦,腦部的不同區塊便開始處理訊息:旋律、音準、音色、節拍等元素,會由不同腦區負責。大腦將這些元素分析完畢後,會重新組合成完整的體驗,讓我們有所感受。
-
入戲的觀眾
愛情像費柴的壁爐
身體是柴,愛情是火,人不是畫個道德框框就可以完了的,往往計算機按爆了,一加一還是不等於二。說穿了不就是為了一點溫暖?你嫌它猥瑣,上蒼用石塊懲罰,布爾喬亞去教堂告解,五百加一千種懺悔的方式,然而無悔,生命才能代代傳遞。
-
伯明罕
伯明罕劇院出租當法院引發爭議
2020年對英國整個表演藝術產業來說都是極具挑戰的一年,伯明罕劇院也不例外。就紓困而言,伯明罕劇院將部分場地租借給法院辦理案件,是個有效且快速增加收益的方法。
-
巴黎
巴黎市立劇院持續與觀眾密切互動
疫情緊繃,法國藝文場所仍維持關閉,巴黎市立劇院把節目改成現場演出、透過社群媒體直播,加上一系列公益藝文服務,是法國極少數仍與觀眾保持密切互動的劇院。
-
柏林
兩部線上作品入選「戲劇盛會」10大年度佳作
2月9日的線上記者會,由7位來自不同城市的劇評人、策展人或戲劇構作組成的評審團,宣布今年德語區10部「值得矚目」的戲劇作品。
-
紐約
防疫顧問佛奇預告演出恢復「大約在秋季」
紐約州長古莫日前則宣布一項「紐約藝術復甦」計畫,要在夏天前舉辦一連串「突發」表演,邀請超過150位世界級藝術家參與,由金牌製作人Scott Rudin和翠貝卡電影節創辦人Jane Rosenthal策劃,展現重振紐約藝術的決心。
-
首爾
公營展演空間配合防疫政策重啟營運
自疫情爆發以來,韓國公營文化藝術設施均嚴格執行空間消毒、出入人員名單管理、體溫檢測、強制配戴口罩等基本防疫守則。由於首都圈防疫規範仍處於2.5階段的高警戒層級,各場館雖可開放觀眾入場,但觀眾席間距擴大至兩個座位。
-
東京
媒體報導「劇場感染」造成社會負面觀感
以東京為據點的演員森一生,2020年原訂演出的4個作品都被迫取消,去年12月睽違一年的登台,在準備過程中都有種如履薄冰的不確定感。
-
香港
場地變數多導致香港藝術節部分節目轉線上
香港各大場地在第四波疫情爆發後已閉館超過2個月,就連在場內進行演出直播也不可,播放舊作與委約線上新作同步進行,對策劃人和藝術家來說,多少有點摸著石頭過河,票房和周邊經濟活動影響甚鉅。
-
澳門
離島地區唯一表演場館「戲偶館」開幕
「戲偶館」由「滾動傀儡另類劇場」自資經營,設於距市中心約50分鐘公車路程的離島路環舊區中,老房子的地面層開設「偶記」水吧,銷售特色茶飲及文創產品,也可舉辦講座、讀書會。
-
檳城
檳州劇壇孕育新血的比賽前景未卜
2012年從吉隆坡移師檳城舉行的「全國DIY戲劇觀摩賽」,是一個限定主題與道具的自由創作演出,一直由NOISE劇團承辦,2016年一度停辦,2019年與剃刀實驗劇場聯合復辦,並開放給非中學生參與。
-
曼谷
曼谷國際雙年展延展 維繫藝文動能
第二波疫情來襲,泰國也爆發群聚感染,半數以上的博物館、表演廳、藝術中心皆自行閉館以減輕虧損。至此,藝文界真正進入冬眠狀態,狀態較去年更增愁雲慘霧。
-
上海
演出協會定出規矩讓劣跡藝人沒「戲」唱
近年來中國一些知名藝人從偷稅漏稅到醉駕逃逸、從嫖娼劣跡到家暴出軌、從學術造假到抄襲侵權、從虛假代言到假唱欺騙負面消息層出不窮。
-
新加坡
郭寶崑創立的「電力站」還會是藝術之「家」嗎?
郭寶崑是新加坡華人文化中重要的戲劇家,當年與「郭生」一同創作的「實踐同仁」(「實踐劇場」成員)都是華語劇場中堅分子,他們一起探索多元文化的劇場,也從華語出發推廣多元的新加坡文化,追求優質藝術發展。
-
外百老匯音樂劇台灣重製 《LPC》挑戰連演33場紀錄
號稱《六人行》、《慾望城市》音樂劇版的《I Love you ,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被劇迷暱稱為《LPC》,從2月26日開始,將以固定演出(long run)方式連續演出5週共33場,為台灣音樂劇再添新頁。
-
兩廳院與駐館藝術家攜手 回應當下的文化發展與社會脈動
2021年,國家兩廳院邀請三位藝術家進駐場館,包括阮劇團創辦人汪兆謙、劇場與影視編劇詹傑與導演暨教育工作者黃郁晴,三人將藉由兩年的駐館期間,與場館攜手打造屬於下一個世代的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