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傑(劉振祥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30th Anniversary—這些年,我們翻過的《PAR》

面向世界的窺孔

自小在基隆長大,年少搭火車去台北,都覺得是進城大事,彷彿是搭新幹線去東京。這樣的我,人生第一齣舞台劇要遲至大學生涯在台南誠品,第一次感受在黑暗裡期待一齣戲的揭幕。為了要更接近表演藝術,每個月的《PAR》雜誌,都像是一本情報饗宴,繁花似錦地報導著世界上不同地方正上演的新戲,發生的各種大小事情,成了我那時的認知養成。

其後人生兜兜轉轉,意外進了劇本創作研究所,開始執筆書寫故事,在那個劇本出版徹底匱乏的年代,2015年5月號的雜誌製作了劇作新文本專題,很大程度打開了我對劇本形式的認識。英國劇作家馬克.瑞文希爾的《Shopping and F**king》尖銳回應社會議題;德國劇作家羅蘭.希梅芬尼的《金龍》、《阿拉伯之夜》,在敘事上的輕盈魔幻遊走;法國劇作家米歇.維納韋爾劇作《求職》採用的複聲合調手法。那時真是一篇篇作筆記、寫小抄,記錄下那些我其實很陌生的劇本創作者,然後自己開始上網查詢,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累積對各國劇場編劇的認識,時不時有,哇,這樣也是劇本,或者這樣寫也太有趣的讚嘆。

2018年我前往紐約進行駐村交流,帶著那份小抄去了專賣二手書的書店Strand Bookstore,衝往戲劇專區真是失心瘋買起來,橫掃一陣去到收銀饋台前已經是一大疊書快兩萬元,可以繼續深入這些傑出創作者!期待《PAR》雜誌在多元媒體大風潮之中,可以持續帶給下個世代的創作者養分,千萬不要停!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詹傑

影視暨舞台劇編劇,現為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8年獲ACC亞洲文化協會贊助,前往紐約進行藝術家駐村,曾獲金鐘獎最佳編劇。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