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看過那種影片——鏡頭原來聚焦某個畫面,但螢幕外有了風吹草動,於是迅速橫掃找到目標,不料事情已經結束,只好又掃回來,卻連原本發生的也沒看到……由此,我們知道有計畫的拍攝極為重要,尤其是音樂會錄影,如何不發生激昂的小提琴獨奏樂段配到沒有動作的長笛家身上,靠的就是縝密的安排。在這之中,要讓團隊所有人確認音樂走到哪裡?「讀譜員」,是個不容忽視的角色。
觀看音樂會錄影,畫面的選擇權不在觀眾,而是由拍攝者代為決定。舊時代的錄影只能定點拍攝,影片看起來扁平呆板。所幸技術日新月異,導播更能在幾台攝影機間運用轉換、調度等,清晰地拍攝出重點、幫音樂說話。然而即便攝影團隊具有看譜能力,為了讓觀眾有最好的聆賞,也需要仰賴讀譜員,協助團隊事先做好功課。
演出前,讀譜員會從執行製作手中拿到一份大型的總譜。由於總譜是以多行樂譜並行呈現各種樂器,完整顯示一首多聲部音樂作品的樂譜形式,因此所有樂手即將演奏的聲響都顯示其中。面對這個十幾廿行同時進行的樂譜,讀譜員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在樂譜上用各種記號標示主題亮點。讀譜員鄭逸伸說:「我會在樂譜上做出entrance(進入)記號,標示獨奏、對唱,或者對抗、總奏等,如此一來,導播就能依據這些重點,再標注攝影機的分鏡與調度。」
當然,所做的記號並不能隨心所欲,需要統一格式。「正式工作前,我們要經過訓練。」他說明:「上課首先要熟記每項樂器的簡寫,例如Fl.是長笛、Ob.是雙簧管、Vn是小提琴等等,依據以往做過節目的樂譜來學習。接著,要跟著進轉播專用的OB車裡實習,在一旁跟著前輩練習讀譜,熟悉工作的習慣。」
OB車就是一台小型的轉播室,車內有7、8個以上的螢幕,與成音、收音等機器並置排列。讀譜員通常坐在車內的第1排,導播坐在後面,助理導播坐在他旁邊call cue,製作人則坐在導播後面。所有人都戴著耳機式對講機,包括讀譜員,並且看同一份做好了記號的總譜。演奏一開始,讀譜員的責任就是用伸縮指示棒,在樂譜上指出音樂進行到哪裡。在每個entrance快到時,他會以眼神示意或用指示棒輕輕打拍子,讓助理導播能快速抓到音樂律動跟著倒數小節。攝影機也在同一個脈動中,等待指令一下隨即能捕捉到關鍵畫面。「所以讀譜員必須全神貫注在樂譜上!」鄭逸伸認為:「我的挑戰在於每一顆音符都不能丟,在演出的當下指示出來。如果演出者的速度快,我就得加快;速度慢,我也要放慢,要跟得很緊才行。」
職人:鄭逸伸
職業:讀譜員、指揮
簡歷:射手A+INFJ人格。東吳大學音樂研究所第一名成績畢業,主修合唱指揮。擔任過公共電視「公視表演廳」讀譜員,也斜槓著作高中應用音樂教科書,現專職於台北室內合唱團,隨團在歐洲、日本、中國等地之國際音樂節演出,並為東吳大學校友合唱團及仰山合唱團藝術總監暨指揮、內湖天悅合唱團客席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