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藝@展覽
空總的轉身 「再基地」續延實驗精神
原本的空軍總部,今年八月轉身成「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在這個新的文化場域,藝術家王俊傑策展的「再基地:當實驗成為態度」以宣示的姿態,讓參展者將自身創作連結空總的歷史脈絡,提問藝術及思想作為建構當代文明與身分的本質之外,作品也如穿針引線的角色,引領觀者居間漫遊行走,領略建築的特殊氛圍。
-
藝@電影
金馬影展之後 與影壇大師相遇
金馬影展中的佳片總是在影展結束後的一個月陸續上映,但今年特別的是,這個月除了金馬佳片,也有多部影壇大師如高達、拉斯.馮.提爾等人的新作上映,讓影迷延續奔赴電影盛宴的熱情
-
藝@CD
適逢百年祭 究極德布西
今年適逢法國音樂大師德布西逝世百周年,趁著歲末之時,讓我們透過兩大套唱片,來「究極」這位印象派大師。透過這兩大套唱片,可以補足你所沒有的德布西「有聲紀錄」,並且深化幾個你不可不知的德布西關聯。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2018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亞洲巡演
學無止境,音樂家只有不斷精進自己的琴藝才能持續為音樂做出貢獻,因此當我們提到室內樂時,不得不提十二月中旬將來台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The Chamber Music Society of Lincoln Center,CMS)。提到一九六五年創立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它在現任藝術總監大衛.芬克爾(David Finckel)與吳菡(Wu Han)的率領下,擁有超過一百廿名的菁英音樂家,絕對是室內樂音樂的品牌保證。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駐館於紐約林肯中心,光是在表演藝術競爭激烈的紐約市每年就演出超過兩百多個場次,再加上各處世界巡演的七十多趟場次,音樂愛好者絕對不容錯過富有如此豐富演出經驗的室內樂團。此外,欣賞完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官網中的影片後,可以發現他們之間處理音樂的默契就如《芝加哥論壇報》的評論:「非常自然的,彼此契合地詮釋出對音樂的細節和生命力」。 文字|徐珞玹 喬治梅森大學藝術管理研究生
-
戲劇新訊
A劇團《茉娘》 鋪陳面對腦死者的思考辯證
過去多隨臺北藝穗節發表新作、以阿卡貝拉無伴奏人聲音樂劇作為表演形式的A劇團,在二○一五年即以密室逃脫音樂劇《彼得潘遊戲》獲得藝穗節戲劇類首獎;去年的作品《吉米不難搞》則試圖將劇場製作拆分成十多個階段,融合團隊七年來的工作經驗、演出大小事,呈現台上台下、戲裡戲外的酸甘甜,並奪下第十屆臺北藝穗節喜劇與歌舞劇類首獎。 A劇團的作品取材新穎,透過阿卡貝拉獨特的聽覺效果,不僅靈活輕盈,更能直穿人心;年底新作《茉娘》描繪一群已長大成人的童年玩伴,陸續接獲過世友人「茉娘」於社群軟體上發送的訊息,內容除了近似通靈般為各人指點迷津,也尋求眾人協助:原來現實中的茉娘,並未如他們所知的那樣離開人世,而是長年處於醫學已死、法理未死的腦死狀態。於是,幫忙或是不幫殺與不殺便成了問題。音樂總監高竹嵐因受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人魚沉睡的家》啟發,而嚐試將此寫為劇本;導演孫自怡則說,即使原初故事裡有許多思考的辯證和意見的表述,也因將以音樂劇呈現,而加入了人性和情感的因素:藉由現實的人物對話、虛擬的網路訊息、當下的矛盾衝突、過去的成長經驗,一邊回溯他們的關係,也帶出不同角色對於死亡的態度。
-
2019台灣國際藝術節 屬於每個人的藝術嘉年華
隨著階段性發展目標不同,第十一屆國家兩廳院台灣國際藝術節整體規畫除了節目核心,特別強調藝術節的節慶感,增加推廣活動的分量,讓對於劇場較不熟悉的民眾,也有參與TIFA的理由與動機。
-
沉浸式劇場x VR科技《夜長夢多》 五感刺激體驗挑戰觀戲經驗極限
黑眼睛跨劇團創團十年力作《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首度結合沉浸式劇場與VR科技,由藝術總監鴻鴻擔任策展人,將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共演出廿四場,挑戰歷史遺跡仁愛樓首度夜間演出。
-
《天上人間 李後主》 帶領觀眾共同經歷李後主的療癒之旅
國光劇團本週推出第二齣以詩詞入戲的實驗京崑文學劇場《天上人間 李後主》,以愛情的背叛與救贖作戲劇主軸,帶領觀眾一同解開李後主和大、小周后的生命密碼。
-
世紀當代舞團《塵漠的凝視》 追尋寂寥都會靈魂
世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姚淑芬新作《塵漠的凝視》打造全新舞蹈劇場,並邀請2017台北電影節最佳導演呂柏勳跨界演出,以舞蹈肢體挑逗戲劇能量,影像調度玩味劇場空間,踏上一場不可預期的躍界旅程。
-
「劇場女神」謝盈萱 金馬獎封后
擁有「劇場女神」稱號的謝盈萱,以首部主演的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在台北電影節拿下最佳女主角獎後,今晚又勇奪第五十五屆金馬獎影后,精湛演技備受肯定。
-
「林懷民舞作精選」 大師退休前最後回顧展
領導雲門舞集演遍全球,舞出精采四十五年後,林懷民將於二一九年底退休,本週末起將在台北、台中、高雄、台南演出的「舞作精選」,便是他退休前的回顧展。
-
鄭義信《海的孩子們》 修補歷史傷痕
在日韓籍編導鄭義信的《海的孩子們》,藉由作品體現出歷史洪流對其個人生命的巨大拉扯,反映出戰爭、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係,既是相互依存又充滿壓迫的抗衡對峙,將帶領觀眾體驗人生的千百種滋味。
-
長笛家帕胡德首度領銜柏林愛樂好友們來台演出
曾多次來台演出的長笛家帕胡德,本週第一次領銜柏林愛樂弦樂的好友們來台舉辦長笛四重奏音樂會,曲目強調對比性及旋律,展現長笛與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豐富色彩。
-
交通部觀光局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締約 跨領域結盟打造文化觀光新體驗
交通部觀光局十九日特與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締約結盟,將攜手打造國表藝中心轄下北、中、南三座劇場,成為國際旅客體驗在地特色及台灣文化的重要管道、文化觀光的新亮點。
-
登上卡內基 北市國讓世界看台灣
臺北市立國樂團在團長鄭立彬的指揮下,樂團第一次登上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拓展國樂,這不僅是樂團的首度紀錄,也代表來自台灣的職業樂團首度在這國際指標性的場館演出,意義非凡。
-
超越古希臘悲劇 《二子乘舟》省思人性複雜多變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臺灣京崑劇團2018年新編崑劇《情與欲─二子乘舟》,由台灣文學大師曾永義與中正大學中文系王瓊玲教授編劇,以探索愛情、親情糾葛、省思複雜多變的人性,深刻呈現手足真情真義。
-
朱宗慶打擊樂團攜手櫻井弘二 與樂迷年終有約
朱宗慶打擊樂團2018壓軸年度公演「有一種嚮往あこがれ」音樂會,特別邀請櫻井弘二擔任音樂統籌,從節目策畫到曲目安排,皆呈現出溫暖愉快的氛圍,期盼忙碌終年的旅程中,留下值得追憶與憧憬的故事。
-
新竹「跳島舞蹈節」 打破界線的共感體驗
今年新竹首屆的「跳島舞蹈節」接續過去五年「風中舞影」舞蹈節,將於十一月五日開跳至十八日,由廿一場工作坊、四場講座、六點五小時TED式講演式舞蹈接力演出。
-
《葉瑪》演員長達近半年密集訓練 挑戰原音呈現
希臘導演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再度來台並執導《葉瑪》,十一月二日至四日在台北國家戲劇院登場,本人將於每場演出後在戲劇院大廳舉辦《狄奧多羅斯.特爾左布勒斯:酒神的回歸》簽書會。
-
梁允睿《瑪莉皇后的禮服》 訴說大時代女人的勇敢
2018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梁允睿編劇、演出,並與王靖惇共同導演,以「橫濱瑪莉」故事為題材,創作一齣以二戰時期「慰安婦」與現代對話的原創音樂劇《瑪莉皇后的禮服》,本週末將於實驗劇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