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書林出版 提供)
藝@書

找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麥克.契訶夫是誰?他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姪子,俄國劇場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門生,但他後來拋棄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過度強調情緒記憶的進路,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表演體系,而《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一書,正是他以自身經驗出發,教導以專業演員為志的人,透過多樣的練習,找到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麥克.契訶夫是誰?他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姪子,俄國劇場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門生,但他後來拋棄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過度強調情緒記憶的進路,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表演體系,而《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一書,正是他以自身經驗出發,教導以專業演員為志的人,透過多樣的練習,找到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To the Actor: On the Technique of Acting不是一本教科書,但卻是教演員如何把戲演好的書。麥可.契訶夫以他自身的表演經驗出發,透過大量的劇本與場景分析,以及各種練習,讓那些把演員當作終身職業的人,可以把這本書當作一本「床頭聖經」來讀。

或許我會聯想到床頭聖經,也在於當年麥可.契訶夫在發展他的體系時,經常被詬病過於依賴直覺,有神秘主義的傾向。但也正因如此,這本書,作為一個透過語言來表達對表演的想法的媒介,讓我們可以貼近麥可.契訶夫的靈魂,與他同步思考。甚至隨著表演經驗的增長,而對書中文字有不同體會。

介於「外在模仿」和「內在記憶」間的身體表現

如果你不知道麥克.契訶夫是誰?我覺得最簡單的介紹是他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的姪子,俄國劇場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得意門生,但他後來拋棄了史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過度強調情緒記憶的進路,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表演體系。當他於一九三九年到了美國後,除了演出電影外,也教導了不少學生,其中最有名的是瑪麗蓮.夢露。

「最方便,最藝術(也是最有趣)的作法,就是為你的角色找到一個想像的身體。」(頁174)這段話可說濃縮了麥可.契訶夫表演體系的精隨,他非常重視演員透過想像力的中介,讓角色在身體表現上,有更細緻的表現。這不是刻板的外在模仿,也不是過度耽溺自我的內在記憶,而是介於兩者之間。這本書的很多練習,都是為了協助演員找到一條從想像力到身體的道路。

下面這個練習,「你可以想像一個可移動的中心。讓中心在額頭前緩慢搖晃,三不五時繞著你的頭轉圈,你就會感受到某種困惑的心理狀態。」(頁117)我建議讀者可以馬上做個實驗,並請身旁的親友幫你拍照,一張是想辦法裝做自己心理很困惑,另一張是直接用想像移動中心的練習,看看兩張的臉部特寫有何不同。

契訶夫表演體系的傳承與延伸,在全球持續創發

麥可.契訶夫雖然於一九五五年過世,但是他的表演教學,還是在美國的方法演技流派裡,掙得一席之地。譬如與烏塔.哈根(Uta Hagen)齊名的史特拉.阿德勒(Stella Adler),就把他的觀念運用到自己的教學裡。擔任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表演所所長長達十九年的吉斯特(Earle R. Gister),非常推崇《致演員》這本書,將其融入到現在被稱之為吉斯特表演法(Gister Method)裡,也讓這套體系得到新的活水。

近年來,麥可.契訶夫的表演體系在全球愈來愈受到重視,而且是有傳承的持續創發,美國與歐洲都有麥可.契訶夫協會在推動這套方法的普及。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戲劇系教授辛德爾(David Zinder)呼應契訶夫體系而發展的《身體 聲音 想像:意象訓練法與契訶夫技巧》Body Voice Imagination: ImageWork Training and the Chekhov Technique,是透過麥可.契訶夫過世後近五十年來,其弟子不斷彼此切磋研發,將其體系精煉的成果。這本書於二○○二年出版後就大受國際好評,到了○九又出了第二版。

這本書出版,是在台灣致力推動麥可.契訶夫表演體系的程鈺婷所努力推動的結果。就這層意義來說,《致演員》的中譯,最終是提升這套方法在舞台上被實踐與檢視的可能性,而不是只停留在一種閱讀經驗而已。

 

文字|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