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搜尋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三張圖搞懂易混淆的事
-
特別企畫 Feature
邀你出資玩遊戲 然後在真實人生發酵
英國劇團「克萊德製作」將在八月下旬帶來形式特別的《金錢眾議院》,透過出資參與的遊戲模式,讓觀眾成為「眾議院」中的決策參與者。導演賽斯.漢諾將這個原為電視台設計的提案轉化為現場演出,邀請觀眾一起參與,一起完成作品,讓過程中所經歷的在真實人生繼續發酵。
-
特別企畫 Feature
觀眾不只是觀眾,是每一個人
不管是來賓與觀眾混在一起的《張吉米的喜酒》,一次只有一位觀眾、可以帶你到天涯海角的《CYH-279 摩托計程車》,張吉米創作獨特的劇場形式,讓「觀眾」對演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張吉米說,他創作總是先決定觀眾的位置,「位置決定了,你就會知道舞台在哪裡。可能是物理上的空間,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位置。」
-
特別企畫 Feature 素人參與/跨領域協作
創作者讓出位置 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從台灣小劇場史來看,九○年代百花齊放的一群非藝術學院背景的「藝術素人」,如今多數都已作為中生代專業劇場頂梁柱,「素」與「不素」在這樣的藝術參與脈絡中看似找不到著力點,但除了藝術作為職業的選擇之外,當代創作者所提出的計畫或創作中所觸及的「素人參與」卻有著另外一層含義藝術家讓出空間,透過活動、事件、過程、表演等方式,讓觀眾從傳統被動的角色,趨向主動介入、協作作品,貢幼穎說:「這種素人參與形式,趨向社會投入,展演更飽含社會意識。」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跳我跑 一起奔向藝術的歡樂慶典
已走過澳洲、芬蘭、南韓幾大城市的《放跑馬拉松》,除了演出者五小時不間斷的馬拉松挑戰外,另一大特色在於集結當地城市具代表性的團體共舞同樂,對主演者崔斯坦而言,與在地團隊的合作「不代表我們要以藝術家身分走進排練場,改變他們在做的事,而更像是藉著他們在做的事讓我們有了合作的可能。」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舞蹈中尋找「超然的平等」
曾以《傑宏.貝爾》、《兩人十件》、《泰國製造》等作品翻轉台灣觀眾的舞蹈認知,傑宏.貝爾絕對不按牌理出牌的編創方式,總是能突破觀眾的思考。近年來,貝爾開始探索常人舞動的身體,即將在台演出的《歡聚今宵》便融合了專業舞者與業餘表演者的表演,傑宏.貝爾說他在《歡聚今宵》試著創造出「超然的平等性」,為了盡可能展現身體的多樣性,「我的創作關鍵就是:如何清楚突顯每名表演者的差異,又能讓他們達到一種分庭抗禮的狀態?這種平等性建立在所有人獨樹一幟的特質之上。」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有所感才有所知 請勾引我參與你的藝術
藝術創作畢竟不是社會運動,感知也終究意味著「感」與「知」二字,如何讓參與者不只是照表操課,身體完成參與卻未在認知中產生攪動,畢莎普提出的「立基於世界,卻同時脫離世界的參與式藝術存有論」,確實值得參考。畢竟想讓觀眾開始思考作品設局,如何參與的藝術性還是勾引身心進入的第一步。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中產階級的閒暇到多重平行的世界
〔〕這個非常抽象的在場者,也就是空洞的觀眾,他是純粹慾望著的主體,如果我們進一步說的話,能夠保證這種主體的空洞性(disembodiment)的,這種感覺是由主體對於不是主體自身的那些東西的全面反射性的依賴所產生的換言之,這個主體正是由於波普(pop)領域、以及這個主體想參與的世界(那個媒體和廣告徵集的世界)所建構起來的。 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註1)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你設計、我中計 一次劇場的共謀體驗
入圍第十六屆台新獎的《人類派對》正反極端兩評,讚譽該作翻轉觀者認知者有之,觀看(或說參與)第一階段空間即氣憤破門而走者有之,好奇演後觀演雙方以共謀者維護該作神秘感者有之,耳聞風聲後質疑為何要送自己上門任創作者分析嘲弄其「人類行為」者有之。 秘密是這樣的:編導洪唯堯以策展、演出規劃出兩大空間,第一個空間是「展區」,展區以一種粗糙但一應俱全的方式設有遊樂區、酒吧、餐廳,各種解說告示、工作人員、宣傳DM一應俱全,觀眾可在這個空間中喝酒吃飯玩團康;接著,觀眾會被引導進入第二個空間「動物園」,戴上耳機,透過單透鏡,聆聽導覽員解說下一場觀眾在第一空間所進行的一切「人類派對」活動,洪唯堯透過對觀看的反省,讓觀眾在既視的荒謬感中反思日常生活的體制與框架。 本文嘗試在同一平面上,邀請藝評人周伶芝主持,創作者洪唯堯、職業觀眾/製作人孫平對談,從《人類派對》擴散,嘗試在藝術生產的三向關係中,試圖觸及一些基礎問題:從奇觀社會到關係美學,參與式藝術中的藝術階級鬆動了嗎?觀者與藝術家、作品的關係為何?創作者、觀眾又是如何思考當代表演藝術中的觀演關係?誠如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re)所指出,對「觀看的批判」一直是談論藝術與社會、群眾、政治權力之間複雜關係的重要事情。或許,我們可以先從《人類派對》這個觀前觀後,讓參與者有著如此複雜情感與認知轉變的作品開始討論。
-
企畫特輯 Special 黃濱與長榮交響樂團音樂會
貝多芬浪漫饗宴 濃濃日耳曼風味
這次「貝多芬浪漫饗宴」中,長榮交響樂團將在音樂總監舒馬富斯帶領下,演出三首貝多芬的作品:雷奧諾拉第三號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其中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邀請曾獲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的小提琴家黃濱擔綱獨奏,清秀溫婉的琴音將演繹出怎樣的貝多芬式浪漫?而聆聽舒馬富斯這位德國指揮詮釋同為德國人的貝多芬,相信會多一分日耳曼味,更加貼切貝多芬英雄主義時期那種「亦狂亦俠亦溫文」的人道精神與社會關懷吧?!
-
音樂 丹奈爾四重奏的巡禮之年—第二年
乘著音樂之翼 經驗五場心靈洗滌之旅
丹奈爾四重奏訪台三年計畫「巡禮之年」今年來到第二年,將演出五場音樂會,每場都各演奏一首貝多芬、蕭斯塔可維奇與魏因貝格的絃樂四重奏作品。三人跌宕的人生及與命運的拉扯,讓作品深刻豐富,聆賞此三位作曲家的作品,對樂迷而言,無疑是一場又一場的心靈洗滌之旅。
-
戲劇 結合那卡西與野台戲
《歡喜就好》 重現莎翁的庶民精神
金枝演社即將推出的新作《歡喜就好》,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喜劇《皆大歡喜》,以金枝的「胡撇仔」表演美學,與原始莎劇演出的庶民風格遙相呼應,導演王榮裕結合台灣的「那卡西」元素,讓劇中的吟遊詩人說唱不拘,設計「莎士比亞搖擺區」,讓觀眾能有機會身處舞台前緣、恰似在環球劇場那般,近距離體會舞台上下彼此交融的觀演關係。
-
焦點專題 Focus
「崑」與「能」 如夢似幻的回探與創新
歷時兩年,由國光劇團與橫濱能樂堂雙邊共製的新編作品《繡襦夢》,已在六月份於日本橫濱、新潟、豐田等三地演出,故事以崑劇《繡襦記》為底,以「夢幻能」架構編作,結合了偶戲、日本謠歌等,打造一齣開創性的現代跨國戲曲,於日本古典的能舞台演出。九月份《繡襦夢》將搬上台中與台北的鏡框式舞台,創作團隊將如何因應變化,呈現這難得的跨國奇遇,令人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實驗新編中日絕學 讓傳統勇於探索傳統
從劇情來看,《繡襦夢》完全顛覆傳統本子大團圓的結局;表演形式上,除了崑曲,還加入日本舞踊、三味線演奏、傳統講唱藝術長唄及現代偶戲;世界首演場地在日本橫濱能樂堂,劇場結構為「橋掛」銜接主舞台,與現代劇場鏡框式舞台不同,禁設布景機關,不能使用字幕輔助觀眾了解劇情。面對這樣一齣不同語言、文化、藝術形式的實驗新編崑劇,溫宇航表示,「我是以慎重、膽大、心細三種態度做這齣戲。」
-
企畫特輯 Special
婉約歌聲相伴 說當年的新北女性故事
由廣藝基金會執行長楊忠衡與作曲家李哲藝聯手打造的《何日君再來》音樂劇,從劇名就知道與一代歌后鄧麗君有關,但不是述說她的生平,而是透過她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述說在台灣經濟起飛前的七○年代,三位住在新北市的勞動女性的故事。在那個庶民普遍並不富裕的時代,文藝片給大家情愛歸屬的幻想投射,鄧麗君則讓大家有實踐夢想的勇氣與自信,楊忠衡表示,「這齣戲要獻給那個曾經有夢的金色年代。」
-
企畫特輯 Special
從推理到愛情悲劇 探索故事背後的本質
來自韓國的《王世子失蹤事件》從舞台劇化身音樂劇,在韓國當地備受歡迎,並經過多次重製,可說是韓國原創音樂劇發展中,一顆特別閃耀且不墜的新星。故事由一位朝鮮時代王朝中的世子失蹤開始,尋找世子的過程雖似推理,其實揭露的是宮中內侍的實際生活與感情狀態。導演徐在亨在訪問中表示:「舞台劇《王世子失蹤事件》的重心,是關於一個故事背後被隱藏的本質。」
-
戲劇
溫情路線的障礙與轉機
這些關乎生死、家庭、殘疾的主題,為此戲訴諸於情感的劇作策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一步步地塑造了簡單而通俗的劇情,漸漸注入了溫情和感動,即便角色建構未臻完全,但全戲勵志、樂觀、溫馨、關懷弱勢的初衷明顯,演員們賣力演出,觀演距離親近,使整場所散發出來的熱力不斷。
-
新銳藝評 Review
死掉的女孩們與玩性
在許多橋段中,黃凱臨對於身體的掌握,已經透露出許多故事的細節,其中多穿插的對白,都顯得多餘尷尬,如此一來便破壞了我們對故事及表演的想像,尤其在黃凱臨擅長的操偶表演一出現時,魔幻的瞬間常常因不夠留白,而喪失了給觀眾產生視覺錯覺與想像,導致偶的形體斷續,降低了與觀眾共同說故事的機會。
-
ARTalks
裂縫中長出脆弱的力量
周書毅花了四年時間,走了香港、中國、韓國、台灣各處邊緣、具爭議地帶,思考人與環境的問題,在這裡交纏著他的現場身體、影像身體、無用之地的身體,以及觀眾的游移身體,給了我們脆弱、無用卻依舊奮力靠近、奮力呼吸的精神肌理,這正是周書毅將Break的力量如藤蔓深植於脆弱與柔韌之中,無限蔓延而去。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2018-2019新樂季搶先報
這是一個偉大的世界, 當演奏家與作曲家的心血凝聚, 讓台下的觀眾隔著時空聆聽著創作的恢弘磅礡, 呼吸氣息小得沒有距離。 這是一個渺小的世界, 當天團來台、團隊出訪, 來來往往的航線織成一張網, 濾過雜質留下經典的偉大。 放眼國外,再近窺國內, 六個主題加上名家的推薦。 這是一個新樂季, 偉大與渺小,共同構築的交響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