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之版圖》 藝術家們與土地的對話
來自澳洲的黑臂章樂團由澳洲原住民歌手與白人音樂家共同組成,這次訪台帶來的演出《歌之版圖》,創作核心來自於與土地的連結,集結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種原住民語言吟唱,將既有和新創的音樂混搭,投影與演出同時進行,時而清唱、時而加入樂器演奏,別具特色。此次演出並邀請台灣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擔任客席,同台激盪與融合。
來自澳洲的黑臂章樂團由澳洲原住民歌手與白人音樂家共同組成,這次訪台帶來的演出《歌之版圖》,創作核心來自於與土地的連結,集結澳洲各族裔歌手,以十一種原住民語言吟唱,將既有和新創的音樂混搭,投影與演出同時進行,時而清唱、時而加入樂器演奏,別具特色。此次演出並邀請台灣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桑布伊擔任客席,同台激盪與融合。
由國光劇團主導策畫的「小劇場.大夢想」,迄今已邁入第三年。今年的「小劇場.大夢想Ⅲ」,仍一貫有三檔十二場次的演出。此次邀來文和傳奇戲劇團、狂想劇場,與國光劇團一起「實現夢想」,在形式、表演混融中,呈現劇場不同以往的美麗。
長期從事民眾劇場工作的差事劇團團長鍾喬,在這一條路上不斷地透過實踐與反思,從與亞洲各國的民眾劇場連線,因體會到亞洲各國社會的多樣性,而將關注拉回情境相似的「東亞」,更在九二一地震後參與台中石岡的社區劇場推動,由此確定了與在地社區結合的工作路線,從台西村、美濃等地,與民眾一起工作,讓民眾透過戲劇,發出聲音。七月底應邀至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演出的《回到里山》,鍾喬表示這是通過黃蝶翠谷及美濃反水庫運動的跨境地景、歷史脈絡與精神,運用儀式性的身體,製造一場文化行動。
曾經看過陽光劇團首度訪台演出《浮生若夢》的觀眾,一定對劇中頭上帶著花、造型怪異、與醫生「番」來「番」去的老太婆印象深刻她就是「莎莎」(Shaghayegh Beheshti),陽光劇團的資深演員,同時也是協同創作者,參與多齣陽光劇團的精采好戲。七月初,莎莎應演摩莎劇團邀請,來台開設為期十天的「追尋當下的藝術演員集體創作工作坊」,趁此機會本刊特地專訪莎莎,請她一談踏入戲劇世界的因由,並分享她在陽光劇團工作多年的體會。
來自德國的導演丹妮耶拉.克朗茲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她的導演生涯中,超過八成的導演作品都是當代的劇作,多次更是該劇作的首度搬演。這次應邀來台與台灣演員合作德國劇作家安雅.希苓的《雨季》,不刻意塑造風格的她,更在意的是發揮演員的特質,她說:「我的戲很仰賴演員在舞台上對自己的認知,還有他們在台上以什麼方式建立一個世界。」
寶塚創辦人小林一三原來是個文青? 寶塚有性別歧視嗎?為何只收女生徒,排擠男學生? 寶塚的明星養成之路有哪幾道關卡? 寶塚軍隊般的粉絲文化是如何經營的? 寶塚如何將落魄的溫泉鄉打造成遊客趨之若鶩的觀光城? 當然不只這些,我們還有1001個問題想問寶塚歌舞團,比如:傲視舞台的Bling Bling妝容怎麼畫?寶塚音樂學校千辛萬苦培養出的眾多女明星們後來都去哪裡了?工作人員心目中的首席明星是何等狠腳色?漫畫大師手塚治虫跟寶塚的淵源又是如何?寶塚女孩的一天怎麼過相隔兩年,機會終於來了! 這個擅於打造女性的「理想型男性」的日本百年老牌團隊,將在本月再次大陣仗訪台,攜經典花組演出《凡爾賽玫瑰》,本期特別企畫除了專訪花組首席男役明日海りお、首席娘役花乃瑪莉亞、資深導演植田紳爾外,也遠渡重洋直擊兵庫縣寶塚大劇場內部,首度公開戒備森嚴的寶塚舞台株式會社,並以廿六個關鍵字A to Z,讓您一次搞懂寶塚歌舞團!
去年五月才就任花組首席男役的明日海りお,演過多次寶塚經典劇碼《凡爾賽玫瑰》中的要角,如安德烈、奧斯卡、貝魯那魯,而在此次訪台演出中,則將擔綱《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皇后篇》中的男主角菲爾遜,對這位與愛人不能在一起,但願意為愛人犧牲生命的英勇角色,明日海剛開始覺得很難詮釋,但她表示,隨著排練與演出,終究能掌握角色的執著之心與正義感。
此次訪台的是寶塚歌劇團中成立最早的「花組」,本刊特地訪問了三位組中要角:首席娘役花乃瑪麗亞、二番手男役芹香斗亞與男役柚香光,她們分別將在訪台演出中擔綱《凡爾賽玫瑰菲爾遜與瑪麗皇后篇》中的瑪麗皇后、安德烈與奧斯卡。其中花乃瑪麗亞與芹香斗亞都是從他組轉到「花組」,在這個堪稱寶塚歌劇團招牌的組別中,她們深覺該組如同一個溫馨大家庭,在首席帶領下往同一個目標前進;她們期許自己能夠謹守前輩們的教導,將良好的傳統繼續傳承下去。
高齡八十二歲的導演植田紳爾,進寶塚歌劇團將近六十年,可說是該團的活字典。這次訪台的寶塚經典《凡爾賽玫瑰》,正是由他打造,結合日本傳統藝能「歌舞伎」的形式,塑造了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表演傑作。本刊趁此機會,專門赴日專訪植田導演,分享其多年導演工作與寶塚塑造角色的秘訣。
台上閃亮無比的寶塚明星們,也有許多在退團後加入影藝圈,持續閃亮亮的星途。其中最為台灣觀眾熟悉的,大概是六月初才首度訪台的天海祐希(Amami Yuki)吧!其他還有黑木瞳、真矢MIKI、真琴TSUBASA、檀麗、一路真輝、紫吹淳、愛華MIRE、拝田祥子等,她們帶著從寶塚鍛鍊出的一身技藝,持續讓粉絲仰望
全女班的寶塚歌劇團,也曾一度出現男子部,後來雖然解散,但也有一齣以此背景編作的《寶塚Boys》舞台劇,呈現那群男孩曾經的寶塚夢!而名古屋的全男子「東海高校」,則乾脆自組劇團,搬演寶塚經典劇,自己實現寶塚夢!
當初只是鐵道公司為了增加來客數的經營策略,卻讓寶塚市從一個武庫川流經的小農村,進化成了一個觀光城市!寶塚新溫泉的設立、相關休憩設施的營建,最關鍵的吸客點當然就是每年吸引兩百五十萬人次到訪的「寶塚歌劇團」,讓寶塚市成為一個家庭親子遊玩休憩的好所在。寶塚市的城市行銷從打造城市文化出發,其成功百年的典範值得有心效法者參考深思。
寶塚粉絲癡迷無界限,連偶像的演出都可以費心費力,重新剪輯成各種「特別版」。如果偶像剛好演出某齣戲的幾個不同角色,在粉絲的剪接下,所有角色全都是偶像扮演,讓全片前前後後怎麼看都是心愛的偶像啊!
第一個登上寶塚舞台的男性是誰?就是廿世紀初日本知名喜劇演員古川綠波!深愛寶塚的他,想方設法一直「盧」好友、寶塚歌劇團創辦人小林一三想要加入寶塚,最後他居然如願了!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寶塚歌劇團最特別之處,就是有一群忠貞的粉絲,前仆後繼、無怨無悔地投入,而其之組織嚴謹、紀律嚴明,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除了有劇團官方的「寶塚友之會」,還有支持個別「生徒」(演員)的「會」,另有社會名流成立、會員限額的「愛寶會」、「樹寶會」等,就是這樣縱橫交錯、密不可分的粉絲組織,讓寶塚歌劇能夠百年屹立不搖!
在民風保守時代創立的寶塚歌劇團,可說是開風氣之先,讓女孩們上學學習音樂舞蹈表演,當然也引來不少流言批評。創辦人為維護學生名譽,不惜屢屢出庭打官司,但碰上兩情相悅的師生戀結婚,他卻也以學生幸福為重,親自擔任媒人呢!
為了因應一年廿五至卅個作品的演出,寶塚歌劇團的幕後製作部門,乾脆獨立成「寶塚舞台株式會社」,全方位支援寶塚的製作。位於寶塚大劇場內的製作部門,首度為媒體開放,讓台灣讀者一探這造夢工廠中的真正工廠,是如何一針一線、一釘一槌地「使命必達」!
寶塚歌劇團的誕生,有賴於企業家小林一三的前瞻眼光。從箕面有馬電氣軌道起家的他,為了增加旗下阪急電鐵的載客數,在寶塚市創辦了寶塚歌劇團,吸引遊客到訪。而熱愛文藝的他,不但喜愛寫作,曾在報上連載小說,而且在寶塚歌劇創立初期,更曾創作了創作了廿部作品。小林對於藝文投注的熱情與心血,可說是他努力奮鬥、積極發展事業的原點。
對寶塚粉絲來說,從大阪梅田站搭上阪急電鐵寶塚線,就是踏上《綠野仙蹤》書裡的黃磚路,邁向心目中的夢幻國度寶塚市。漫步花之道,探訪寶塚文化創造館,走進寶塚大飯店也許就能與寶塚偶像不期而遇
日本是製造各種伴手禮的大國,寶塚歌劇團當然不例外,而且為了服務粉絲,不但在QuatreRves紀念品店中販售各種「看」的商品,更推出各式各樣外包裝有寶塚明星像的「吃」食,包含與知名餅店「神戶風月堂」合作的多項產品,讓粉絲有得看有得吃,寶塚之行絕不空手而回!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