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旋律如耳中有蟲,嗡嗡嗡就是不走,這種「蟲」如何「驅」?身心科醫師建議,不妨把耳蟲視為一種輕微,類似強迫思考的現象,透過轉移注意力如嚼食口香糖、讀小說、睡個覺、散步、出遊等方式,抒解腦部壓力,耳蟲就會翩翩非走,還你耳根清靜!
什麼是「耳蟲」?英文原文為EARWORM,有時又被稱為BRAINWORM(腦蟲)。指的是一段順耳而且易記的音樂不斷在耳邊回響的感覺,當事人常會有一段想像性且不自主的重複樂段一再出現。因為停留在腦裡短至數個小時、長至數天,頑固得揮之不去,所以又有人稱之為「頑固歌曲症候群」(STUCK SONG SYNDROME)。耳蟲的英文字彙earworm是從德文Ohrwurm借譯過來的,這個詞,顧名思義就是把爬進在腦中的音樂形象地比喻成一隻蟲。而任教於辛辛那提大學的學者James Kellaris更把「耳蟲」引起的這種感覺取名為「認知搔癢」(cognitive itch),更貼切地形容了那種搔癢難耐、忍不住想去回想的困擾。
耳蟲如何發威?
這樣的現象在學術上,目前多以學理探討居多,它很容易和一種PALINACOUSIS(中文翻譯為「音樂幻覺」)的徵狀搞混,但事實上它們是全然不同的。音樂幻覺可以透過腦波檢測,明確地偵測到腦部顳葉因為腦傷產生不正常放電,導致幻聽現象的發生,然而相反地,不管是耳蟲、腦蟲或是認知搔癢,在儀器的檢測上卻是顯現不出來。
耳蟲現象,其實蠻普遍的,根據James Kellaris的研究統計,98%的人曾經出現耳蟲現象,只要我們回顧自己過往的經驗,應該對於耳蟲現象不會感到陌生。那麼,耳蟲對兩性來說,出現的機率是否有其差異性?答案是男女均等。意味著無論是男性或女性,都有可能受到耳蟲的肆虐。然而要說兩者毫無差異也不完全正確,因為一般來說女性的耳蟲現象出現時間較長,也更容易困擾當事人。有趣的是,如果分析音樂本身,也有些蛛絲馬跡可依據,因為形成耳蟲的樂段中,有歌詞的占73.7%,只有器樂聲則的只占7.7%。這代表著有了歌詞的協助,樂段更容易滯留在腦中形成耳蟲,至於究竟是因為歌詞的意義或是人聲的親近,而促使耳蟲的加劇,就有待進一步研究了。
二○○六年,現為加拿大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的美國神經科學家Daniel Levitin出版了一本書《迷戀音樂的腦》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 The Science of a Human Obsession,他發現強迫症的患者出現耳蟲且被干擾的機率高於一般人。耳蟲循環樂段大約是十五至卅秒左右,倘若對強迫症有效地治療,耳蟲現象也會隨之舒緩。因此,我們不妨把耳蟲視為一種輕微,類似強迫思考的現象。
去除耳蟲的最佳解藥
如果耳蟲讓當事人不舒服,那麼要如何驅除?西華盛頓大學(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透過需要中度難度的工作記憶,例如像同樣英文字母,不同排列的異序詞(例如Elivs的異序詞是lives)練習或讀小說等等,也可以幫忙消除耳蟲現象。這可視為是一種「取代療法」,也就是讓大腦轉移焦點,耳蟲自然無以為繼。
但是,想以其他樂段來取代現有耳蟲樂段效果並不好,因為凡壓抑必定反撲,大腦也不例外。舉例來說,若有人叫我們不要想一隻粉紅色的大象,但結果往往進入腦海的關鍵字,就是「粉紅色的大象」而不是「不要」這兩個字。所以與其跟別人聊天或做其他事去轉移注意力,還不如放輕鬆,好好睡個覺效果來得好。
此外,許多運動員在比賽時(尤其是棒球),喜歡嚼口香糖幫助自己降低胡思亂想的狀況,提升專注力,在學理上已有諸多研究證實這樣的現象。甫於二○一五年發表的一項小規模研究,透過九十八位受試者的反應測試,發現嚼口香糖對於降低耳蟲現象有直接幫助(註1)。這項研究發現嚼口香糖的效果可以幫助有耳蟲困擾的人,降低三分之一的數量。過去的研究發現在嘴裡面咬東西,若只是讓顎部動一動,皆會干擾短期記憶力及想像的聲音,而這個實驗則是第一次探討嚼食口香糖降低耳蟲效應的效果關聯是否存在。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先聆聽由David Guetta的一首曲子Play Hard及由Maroon 5作的曲子Payphon,然後要求他們在接下來的三分鐘不要去回想剛聽過的歌曲,不過此時耳蟲效應已經發酵。
接下來讓他們分成三組做比較,結果發現嚼食口香糖的人,和什麼都不做的人與敲叩手指試圖降低耳蟲人相比,效果好上三分之一。因此研究人員下此結論:嚼食口香糖能夠降低腦中反覆侵擾的想法,包含耳蟲。
在二○○九年英國瑞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的一項研究發現,任何歌曲都可能變成耳蟲,他們調查超過一百位受試者,鮮少耳蟲的歌曲是重複的。換句話說,耳蟲形成與個人喜好有極大的關係,耳蟲現象是極為個人的經驗,缺少共通性,這與我們一般認為耳蟲一定是流行歌曲的觀念落差頗大。.
真的想讓自己放輕鬆,減少腦部壓力,不妨試試音樂神童莫札特的雙鋼琴奏鳴曲KV448的慢板(第二樂章),這是臨床證實確定能降低腦部癲癇的有效工具,甚至連一些昏迷但腦部有癲癇的患者,仍能有效降低癲癇發作的強度及頻率的天籟。
放鬆 才是化解之道
此外,最近英國牛津大學才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某些古典音樂,確實能幫助血管擴張,降低心血管壓力,像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的慢板作品、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慢板樂段和印度西塔琴音樂等。這項研究找來的參與研究對象,分別是十二位受過音樂訓練的人員及另外十二位未受過訓練的音樂素人,算是小規模的研究。實驗結果除了威爾第和貝多芬的作品,另外像浦契尼歌劇《杜蘭朵公主》的詠歎調部分,也具有類似降血壓的效果。
研究者提到這部分的身體機制原理——監督血壓的訊息,是每一個心跳之後會傳送訊號到大腦,但大腦控制心跳走的是另外一條不同的神經,速度較慢,大腦大概是每十秒會傳送一次控制訊息至心臟,而這些音樂樂段的速度大概與這個控制速度相仿。
其實不只是音樂,某些義大利天主教堂提供的禱告詞誦唱「萬福瑪麗亞」,也具有類似頻率,也就是每十秒會循環讓人放鬆的旋律或者樂段,皆可以達到類似效果(註2)。因此,有些因宗教儀式的唱誦或念咒方式,若是以類似的頻率來發聲,往往也可以降壓醒腦,原因不難推敲。
任何美好的東西,最好的狀態便是能提得起,放得下,享受音樂也不例外。耳蟲現象,比較像精神病學的強迫思考現象,相當於反覆侵擾的想法,一旦發生,的確讓人困擾。除了上述內容提到的解決方法外,最後,我提出一個本身有強迫症困擾的人分享的解決方案:傾聽周圍的聲音。一般人不解,這種方式為何有效?其實這是透過感覺取代想法的原理來達成的。喜歡散步的人,若能在散步時,打開自己的感官,包含視覺、聽覺溫覺與嗅覺等感官系統,最後往往感覺很放鬆,這是因為大腦一次只能做一件事,不是思考,就是感覺,一旦命令大腦感覺,思考變會停下來了,人也會跟著放鬆。人們喜歡逛街、踏青或出國觀光,其實都是運用這個原理幫助自己放鬆。建議大家不妨每天也可以利用卅到四十分鐘的時間好好打開感官散步,讓自己思緒沉澱,順便驅走耳蟲,享受心靈真正的沉靜,享受生命的每一天。
註:
1.參考資料:
www.ncbi.nlm.nih.gov/pubmed/25896521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5/04/150428082010.htm
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470218.2015.1034142
2. 參考資料:www.independent.co.uk/news/science/want-to-relax-listen-to-verdi-scientists-say-1030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