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歌仔戲
-
戲曲
為創作爭一席之地,孰能致之?
唯一能讓表演者力求上進的,就是觀眾,歌仔戲唯有從外台進入劇場,面對票房的檢驗,編劇、編曲和導演的需求才會堅定地成形。或許因為外台劇團到劇場演出的效果並不理想,使人這條路徑產生懷疑,若真的有心給外台業者更寬廣的藝術視野,除了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與劇場磨合之外,就是要捨得淘汰。
-
專題(一)
歌仔戲在外台,戲路幾條通?
民間廟會上的酬神表演,向來以歌仔戲為最大宗,近年來,政府單位舉辦的大型外台歌仔戲匯演活動,也炒得熱鬧滾滾,更有極少數的外台歌仔戲劇團,受激勵而試探從廟會到劇場之路。 生存為第一要義,在業者看來,官方和廟方都是賜其吃穿的爐主,民戲的舊路不能輕棄,政府庇佑的能見度和補助演出,更是來日方長的新路;新、舊爐主正交互發揮著他們對歌仔戲未來的影響力。 我們將從業者開拓戲路的路數,以及外台固有的表演文化談起,深入淺出外台歌仔戲的台前幕後,再從產業的角度,探討政府單位如何把新爐主的角色扮得更好,外台業者又如何突破傳統的格局,仰望藝術,想像這個產業的明天。
-
專題(一)
色彩繽紛的音樂戲弄
阿坤仔確有其人,他是目前外台戲不可或缺的電子琴樂師,就像他在演出中安於幕後一樣,在本文中姑隱其真實名姓。但從他戲台一日的步調與其未來的生涯規畫看來,阿坤仔是外台後場演變的縮影,也是數以千計的外台樂師的取樣。
-
專題(一)
仰望藝術,演出新舞台
改善外台戲原生地的演出環境,乃當務之急,但政府補助外台的長程目標應是鼓勵秀異份子朝劇場發展。業者深諳「合主人意,便是好功夫」的道理,形同現代「新爐主」的政府單位只要順勢利導,歌仔戲藝術仍然值得期待。
-
專題(一)
訂做一只灰姑娘的玻璃鞋
被「文化場」挖掘出來的外台歌仔戲班,能不能培養出偶像明星?甚至帶動相關技術專業,創造經濟利潤,形成一種產業化的榮景?面臨不景氣,想「奪回失去的江山」不容易,不過,產業化想像總能視為一種自我期許。
-
現象視察
攀上枝頭變「鳳凰」?
劇團老板會花錢製作佈景、添道具、買服裝,但是不一定願意花錢排戲;演員習慣「台上見」,如果加上老板也希望「台上見」,那麼編劇、導演與音樂設計的角色則是形同虛設。演出經費的不足,老板們對「排戲」裹足不前,總認為「排練不夠,演員在台上自然可以做活戲」,那麼即使有充足的經費,也無法自我要求,而把戲排到一種「穩定」的品質。
-
焦點
好看就是好戲!「百年傳唱歌仔情」第二屆全國外台歌仔戲大匯演選介
了解這廣佈全國各鄕鎭縣市的外台劇團,就像是看遍一部活生生的台灣歌仔戲變遷發展史; 我們固然需要提升傳統戲曲内涵的精緻化,然而回歸觀賞傳統戲曲的戶外情調,重建傳統看戲的生態,使其適應現代化的都會生活,也足以表現台灣歌仔戲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