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媽祖

相關文章 6 篇
  • 國光劇團的《媽祖》採神話劇類型,但又強調了人性。
    焦點

    台灣京劇新風情

    無論是本土民間故事或是世界文學,大陸嫻熟的編劇技巧加上台灣的多元創意,都展現了戲曲界可以朝「永續經營」之路邁進的條件。少了點傳統「京味兒」的京劇,如果可以多了點吸引觀衆的趣味,那麼,美學形式的調和將是下一個努力的目標。

    文字|蔡依雲
    第64期 / 1998年04月號
  • 新編戲《媽祖》中林默娘一角,由近年竄紅的青衣演員王艷挑大樑。
    即將上場 Preview 余派女老生王佩瑜、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

    天津京劇院匯演 新編《媽祖》打頭陣

    天津京劇院的名角行當齊全,技藝亦備受肯定,此行來台匯演,從得獎無數的新編戲《媽祖》到膾炙人口的傳統老戲,不僅團內精銳盡出,主要演員多為中國大陸戲曲界「大腕」,還向外借將,力邀上海京劇院余派女老生王珮瑜,以及中國京劇院葉派小生江其虎助陣演出。

    文字|廖俊逞
    第187期 / 2008年07月號
  • 《海神家族》
    特別企畫 Feature

    《海神家族》 永恆的神話魅力

    這本書最意味深遠、最有詩意的地方,還是在於它無意間並置了人與神、媽祖與女性雙重的流浪軌跡,況且也是千里眼與順風耳兩尊隨侍神像尋找女主人的過程。殊不知,媽祖也是由人得道昇天,祂在得到信徒的尊崇之前,也是從別人家飄洋過海而來的女兒,這點跟書中的主角的際遇沒什麼太大的不同。

    文字|周芬伶
    第204期 / 2009年12月號
  • 凡人或神仙?媽祖林默娘的世俗性格著墨過少,交代也不夠合理。
    戲曲

    自築的神話國度

    《媽祖》的創新企圖除了「選自本土題材」這一步靈光乍現令人有所期待之外,整體演出風格令人仿如倒退到三軍劇隊競賽時代,缺乏新意的劇本與甩不開的包袱注定這齣戲無功而退。

    文字|紀慧玲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 肢體音符舞團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
    舞蹈

    舞蹈新訊

    舞者跳上梅花樁 《捕風捉影》舞俠風 肢體音符舞團向來以現代編舞手法為傳統中國舞蹈注入新生命,在李安的《臥虎藏龍》大賣後,創作出這支以「捕武術之風,捉俠士之影」為題的舞作,首創以梅花樁佈滿舞台空間,重現「俠客」的形象身手。舞作為兩個部分,一剛一柔。 第一個部分是〈踏樁行〉,舞台上將有一根根經常在武俠小說及電影中出現的梅花樁,不但是訓練舞者的工具也是舞台的設計之一。讓舞者在直徑只約一呎、高低錯落的木樁上飛舞互動,取蘆荻為兵器,必須身輕如燕,從不落地,對於舞者肢體平衡感與協調性是一大考驗。 第二段是〈隱影〉。相對於〈踏樁行〉的陽剛,〈隱影〉的舞台將利用半透明的屏風及燭火造景,形成虛實未定的光影環境,由細緻柔美的身段出發,以線條概念為主,在舞者的肢體線條、舞台的光影線條中,發展出沉靜唯美的視覺氛圍,帶引觀眾進入俠士隱士孤寂的內在,如夢似幻,虛實不定,為觀眾提供一個開放的想像空間。(田國平) 太古踏《夢想國度》迎接光明的能量 太古踏從早期的作品《生之曼陀羅》、《無盡胎藏》一直到《飛天》,林秀偉堅持透過肢體探索生命,以獨特的東方哲思和新世紀精神融入自然原始的生命,觸及心靈與內在的感官悸動。探討的主題多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恐懼與愛、衝突與救贖的力量。 而從上一個作品、去年的《巫的世界》開始,太古踏的風格有了頗大的轉變;林秀偉表示年紀大了,許多事情看得更清楚,《巫的世界》是她朝聖之旅的第一階段,主要是在排除負面能量,而新作《夢想國度》,則是第二階段,迎接光明的能量。 舞作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段〈鳳舞〉,強調呼吸像風。雅樂的伴奏下,透過有軟骨功般的舞者展現出女舞者柔軟輕盈如繪畫般的柔性。 第二段〈石林〉,強調肉身如石,展現男性舞者的肌理線條,宛若雕像一般,在鼓樂的襯托下,更顯陽剛之美。 第三段〈極光〉,則是用愛發光。歷經一陰一陽的兩段舞蹈,第三段是一個新生命,鑲滿亮面的服裝在燈光下旋轉飛躍,閃耀著新希望。(田國平) 深入民間 <str

    文字|田國平、廖俊逞
    第142期 / 2004年10月號
  • 藉氣氛輕鬆的咖啡館舉行劇評會,讓傳統戲曲的討論更加熱烈。
    座談會

    藝文沙龍裡品「戲」論「曲」

    由現代戲曲協會主辦的週末傳統戲曲劇評會,自今年四月起,計畫以一年的時間,在現代感十足的咖啡館裡公開評戲,開放聽衆參與。十二齣戲、十二次評述,希望在傳統戲曲界激盪出各種回音。

    文字|沈惠如、何惠麗
    第66期 / 1998年06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地方藝術節」潮流來襲,歸返地方與駐紮家鄉的兩種觀看(下)

  • 戲劇(曲)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