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在停車場裡 重新丈量與世界的距離
《重考時光》是導演Baboo「視覺藝術介入劇場」的系列作第三部曲,他與視覺藝術家周育正合作,在兩廳院地下停車場演出。這是個關於空間的命題作文:停車場是什麼、在停車場又能做些什麼?Baboo的回應是「非地方」,並以日本觀念藝術家河原溫的作品為靈感出發,將停車場這個「不屬於使用者」、具有過渡時空特性的場地概念,延伸到受世界重大事件交織滲透的個人時間軸。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表面就是一切 感受就是所有
這些視覺背景的導演,他們創造的劇場世界,更像是一種藝術的景觀,如同在看海或看雲一樣,不是這些景觀背後有什麼終極意義,而是表面就是全部,只是這是一個迷人的表面,就像《蒙娜麗莎的微笑》一樣。傳統劇場是以結局來定義各場景與角色,一種需要逐漸加速,有高低起伏的時間感。但視覺藝術導演的劇場,往往是一種開展出去的時間觀,即使各場景有差異,也不是前面服務後面,而是更多不同可能性,甚至連同一場景,都還能同時發生不相關的戲劇活動。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劇場與科技的肉身搏擊
對談舉行的所在,是在師大對面的義大利餐廳,一九九○年代曾是一幢兩層樓建築,一樓是畫廊,二樓是間咖啡館,名叫「台北尊嚴」。 話匣子就從這個早就消逝的咖啡館打開,在這裡曾經演過的一齣戲《拖地紅》,串起了今日對談的兩個人身兼身體表演工作者與劇場導演的劉守曜,與曾參與小劇場運動、近年以研究「蚊子館」空間知名的視覺藝術家兼策展人姚瑞中。 距離上次推出獨角身體演出已有十五年,劉守曜以五十歲的身體,試圖在劇場中以肉身與影像對話,在新作《Shapde 5.5》中他與多位影像藝術家合作,企圖展現影像的「角色」,在劇場中,探索人與科技「對話」的可能性。而作為最早在劇場中運用影像的視覺藝術家之一,姚瑞中以自身經驗反思科技藝術之於劇場的意義,歸根結柢,仍肯定無論是科技藝術或劇場,還是要回到人的本質。 經歷過九○年代的小劇場狂飆風潮,或許讓人以為現場會陷入「白頭宮女話當年」的懷舊氛圍,但長期思索藝術與美學形式的兩人,更多是從小劇場打破框架、奮力質疑的基底精神出發,以不改當年的犀利加上多年創作的積累,交換對現下劇場發展的觀察與思索。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現象觀察6:視覺藝術人才帶來劇場新向度
材質轉換劇場空間 編創突破混種定義
這一年的劇場,清楚地看到視覺藝術人才的投入,所打造出來的風景變化。吳季璁、周東彥、李銘宸等人,透過材質與身體、空間的思索,物件的重新定義,向感知提問、尋找新的觀看與敘事。有趣的是,這些作品大多散發一種荒涼況味,無論視覺上再如何鮮豔、擁擠,骨子裡似乎都有失落世代於內在追尋的鄉愁。
-
焦點專題 Focus
劇場創意繁花似錦 入寶山就要「玩」個盡興
每四年舉辦一次、被視為劇場設計界「奧林匹克」的「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暨劇場建築四年展」,今年邁入第十一屆,也正式更名為「布拉格表演藝術設計與空間四年展」,以打破「劇場建築」的籓籬,讓更多環境藝術、視覺藝術的工作者也能來參加。許多設計者都不約而同地,將展場設計成一個要讓參觀者親自參與、發掘的遊樂場所,所以在這次大展的十天內,「玩」展覽成為參觀者最主要的任務。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元素的重組與再製
相對於舞台劇、舞蹈、音樂演奏、雜耍綜藝秀、偶戲、歌劇這些在進入二十世紀時便已發展成熟的表演領域,本世紀也有許多難以用既有劇種分類的演出,跨越不同劇種、甚至於不同藝術類型的界限。這些跨界演出的創作過程多少帶點實驗性,其中膽子較大的,也敢在寫實/反寫實的形式化兩極之外,摸索劇場光譜的曖眛地帶。
-
即將上場
「初夏戲陽」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年度公演
台北市立復興高中戲劇科爲全國公立高中首辦之戲劇科班,繼去年六月《蛙戲》首演頗獲好評後,本年度即將推出雙製作,包括原創劇作《漫話巴士》及《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等三齣作品。 《漫話巴士》是由視覺藝術創作者謝安,首度跨足戲劇界編導之處女作,其創作元素來自多年對衆生相的觀察,全劇以肢體動作貫穿,並由演員各自挑選大家熟悉的話語,加以情緖重複編織,形成聽似喧嘩,實則極具深層諷刺意味的特色。 由《一個晴朗的早晨》、《屋頂上的狂人》李明哲導演,黎仕祺擔任舞台設計及技術總監,由二年級同學製作。前者經由改編,描述一對年輕時在上海相戀的情侶,分手五十年後巧遇於台北某處公園,互不拆穿,卻又相約明日再見的溫馨喜劇。後者爲日本作家菊池寬的劇作,以終日盤踞屋頂的狂人爲主角,投射出另一美麗的仙境,並藉以嘲諷世間的虛假與庸俗,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