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陸傑
-
戲劇
小丑、乩童、魔術師 以戲劇跨界探索新視野
邁入第17屆的「新人新視野」,今年將由劉唐成、郭鎧瑞、林陸傑,分別打造3齣風格鮮明、概念大膽的全新創作。讓小丑、乩童與魔術3種截然不同,卻又與「表演」有著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職業,以戲劇跨界探索劇場新視野。 直面成長與夢想,當《小丑與他的創造者》決裂 曾赴英國深造,與小丑大師菲利普.高里耶(Philippe Gaulier)等人學習的劉唐成,不僅是一位小丑表演者,也曾以演員、導演的身分多次參與劇場演出。在作品《小丑與他的創造者》中,他將直面自己的內心:「當一位小丑,隨著年紀漸長、自尊心愈發高漲,不願再接受失敗,開始抗拒曾經熱愛的小丑表演,那該如何?當一個創作者試圖逃離自己的初衷,最終能否與內在和解?」這齣類自傳式的作品,將會帶領觀眾碰觸成長與夢想之間撕裂時的結界,但是否能跨越,只能在劇場中一探究竟。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國東小聚場」講座側記
當劇場遇上魔術,打開故事的可能
「愛國東小聚場」系列講座是由國家兩廳院的駐館藝術家協助規劃,希望透過交流活動,探索創作者未來合作的可能。於9月10日舉行的這場講座,主題為「用魔術說的故事探索魔術在劇場中的敘事手法」,透過劇作家吳明倫與魔術師林陸傑的對談,深入探討魔術與劇場結合的創作可能。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愛國東小聚場」講座側記
當魔術遇上劇場,轉動說故事魔法
林陸傑表示,自己從小就熱愛小說,而這也對其創作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小說能夠讓人切換到不同時空,進行虛構想像,這對劇場和魔術的創作都相當重要。但許多魔術表演往往流於公式化的對話,可能缺乏意義,這對他而言是一件可惜的事。 小說中的魔術:創作靈感的來源 他特別提到,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一本小說描述了他去印度遇到一位小夥子為他變魔術的情景,而在一百年後的林陸傑,因為流浪者計畫到印度時,也親眼見到這個魔術。這段經歷對他而言極具魅力,促使他開始深入挖掘台灣小說家們對魔術的描寫,這也轉化為他未來創作的養分。 吳明倫則分享張國立的小說《金陵福:史上第二偉大的魔術師》,書中探討魔術與歷史的關係,揭示義和團對於刀槍不入的誤解,實際上是一種魔術的表現。她近期也閱讀了東野圭吾的作品,描述了一位退休魔術師如何利用魔術技巧解決謀殺案,用獨特視角描寫魔術師。藉由小說運用不同角度去塑造魔術師,這樣的創新思維能夠突破我們原先對於魔術的想像,讓人重新思考魔術的多樣性。 吳明益小說《天橋上的魔術師》中所捕捉有關光華商場魔術師的想像,讓林陸傑感到有趣也深受啟發,他希望將這份魔幻力量透過真實對白傳達給觀眾,讓人體會到魔術的魅力,從而有了與吳明倫再次合作的作品林陸傑《年少時光》 feat.吳明倫《十殿》。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魔術師及劇場創作者
林陸傑 探索自己的魔術
《Role Play》講的是已逝魔術師程連蘇的故事,而敘述者是另一名魔術師林陸傑。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壯遊 邁出大步(一)
還看不到人,排練室走廊盡頭就已傳來Gap Year夥伴們笑鬧的聲音。還不到多久的時間,他們已經彼此熟識。這天約好拍照,一個一個站在棚燈下擺姿勢,面對眾人,看得出來害羞緊張。但是不管誰上場,其他人不是給建議、播音樂,就是與主角互動、說笑減輕負擔。人生有多少個歲月能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分享理想、分擔徬徨?即使從不同地方來,未來也將各奔東西,但是從學校脫離到社會這年的Gap,他們攜手一起跳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