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永子與高麗

相關文章 7 篇
  • Eiko & Koma為紐約知名的日本舞蹈家。
    即將上場

    Eiko & Koma來台演出

    Eiko Koma(永子與高麗)是當今在紐約知名的日本舞蹈家夫婦,早期曾是舞踏大師大野一雄門下的愛徒,也到過德國接受現代舞的洗禮,他們透過簡約無飾的肢體語言,傳達出對自然界與人類基本需求的體認。 永子與高麗行遍全球重要的藝術節,今年五月首度來台演出。五月一、二日的舞碼爲《記憶》、《銹》、《夜潮》、《輓歌》,五月四、五日的舞碼《風》為總長七十分鐘的舞作。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 《沉沒的紅》最讓人疏離無感的地方,在於人的主體已在這齣戲裡不見了,被淹沒在浩瀚的字海裡面。
    演出評論 Review

    被Logos牢牢捕獲的敘事劇場與身體的逃脫

    比利時導演蓋西耶想借助現代科技,找尋劇場敘事的可能性,反而更遠離劇場的核心套用葛羅托斯基的話:「劇場的核心就是相遇。一個進行自我揭露的人可以說是一個建立與自我聯繫的人。」劇場的作品本就可以表現現代人類的荒蕪、孤寂,但不是讓自我個體也沉淪在此氛圍內無法自拔,甚至助長此一趨勢,讓舞台成為一處呢喃自語獨白的心靈垃圾場。

    文字|葉根泉
    第251期 / 2013年11月號
  • 這幾年代表台灣在國際舞台的節目,幾乎都脫離不了後殖民式地販賣東方情調的範疇。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踏,昨日漸行暗去的身影

    當年舞踏給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似乎已平復下來,反而更能抽離那些過剩的表現形式,看到剝開彩裳以後所裸露的身體,竟是與裝置、戲服、道具這些構成舞踏場域的符號一樣,不過是彰顯日本人獨特感性的一個符號而已。

    文字|王墨麟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永子與高麗強調到他們從未接受傳統日本劇種的訓練,然而,《雪》所流露出的日本民族美學卻是顯而易見的。
    舞蹈

    以自然為本、文化為貌的原始主義

    永子與高麗反映了典型的後現代日本社會思考模式:對現代化後的日本失望,而對「美好的過去」充滿懷舊。在創作理念上,他們屢屢追溯人類身體中餘留的原初記憶;意圖突破文明的束縛、回歸自然,則是他們身為現代人的反省。

    文字|趙綺芳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柬埔寨故事》中的年輕舞者
    焦點專題 Focus

    永子與高麗 帶著柬埔寨青年共舞

    《柬埔寨故事》是永子與高麗的作品中極少數與其他人共同演出的舞作。兩人因在金邊Reyum藝文學校開設工作坊,而與學校的年輕畫家結緣,進而共同創作,兩人引領未受過身體訓練的青年們,喚醒其身體的敏銳度,並要他們自己發展動作語彙,於是這些年輕的畫家們便轉向自己筆下描繪的舞蹈人形求取靈感。

    文字|陳雅萍
    第197期 / 2009年05月號
  • 永子與高麗將來台演出《風》Wind。
    焦點

    融入大自然的身體「風」景

    永子與高麗,數十年如一日地推出與自然或人類共同經驗有關的舞作。觀衆無論聯想到的是其舞踏的背景或即興的成分,毫不矯飾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舞台上如此,台下亦是。

    文字|陳雅萍
    第43期 / 1996年05月號
  • 永子與高麗在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前戶外演出《細胞分裂》Fis-sion。
    名家訪談

    從激進學生到時刻反省的藝術家 專訪日裔美籍舞蹈家永子(Eiko)

    永子與高麗是當今在紐約相當有名的一對舞蹈家夫婦。他們早期曾是舞踏大師大野一雄門下的愛徒,也到過德國接受現代舞的洗禮,不過永子與高麗不以舞踏或現代舞稱自己的作品,透過簡約無飾、且通常極緩慢的舞蹈,和雕塑優美的姿態,他們希望聽隨身體自然的呼喚,表達出他們對自然界與人類基本需求的體認。

    文字|李立亨
    第27期 / 1995年0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職人的圖鑑

    布景彩繪:客製化的空間打造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艾芙琳.葛蘭妮:以多重感官,打開世界的多元聆聽可能

  • 看戲不忘電影

    速寫賴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