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林懷民 ╳ 陶冶 ╳ 鄭宗龍
新雲門時代, 在四十六年的掌門人林懷民的二○二○年交棒鄭宗龍的退休宣言中, 正式捲起浪頭。 巨人舉起手, 透過任內最後一檔作品雲門舞集X陶身体劇場「交換編舞家」計畫, 大聲吆喝著:「破!」 新血已蓄勢待發。 雲門舞集的下一步將走向何方? 讓我們先走進台北與北京的排練現場,從下一部作品開始看起。
-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當雲門舞者練起《12》……
陶冶 離開舒適圈,應該就是我的「破」吧!
陶身体劇場的「數字系列」,原本是要在《9》集其大成,卻因為編舞家陶冶與鄭宗龍的抽菸閒聊,互邀對方到彼此的舞團編舞,而繁衍至《12》,也讓陶冶成為雲門舞集與雲門2合併之後,第一位為「新雲門」編創的編舞家。對雲門舞者來說,與陶冶工作是「重新學習」、「打掉重練」,在陶冶安排有序、仔細打磨的指導下,進入「陶」的身體世界。林懷民曾以「破」來形容這次的交換編舞,然對陶冶而言:「離開舒適圈,應該就是我的破吧!」
-
特別企畫 Feature
中國當代舞蹈再發現
大中國的幾個地標性現/當代舞團,不脫曹誠淵一輩的廣東現代舞團、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北京當代芭蕾舞團、上海金星舞蹈團等,而除了這些大團、大劇院、大中國模式的舞團之外,尚有文慧、侯瑩、小珂、謝欣、何其沃、陶冶、古佳妮、楊朕等難以一語盡數,如點點星火燎原,持續注視己身腳下和某個社會暗處相連的創作者們。 他們是當代中國舞蹈的奇景。在仍屬邊緣的中國現代/當代舞蹈例外之地,回應世界,面對歷史,開拓肢體語言,確認自我身分。 本刊將從外而內梳理這些創作,並透過專訪人文社會關懷獨樹一幟的文慧、八○後與國際接軌緊密的古佳妮、九○後大膽觸碰敏感議題的楊朕等,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們,再發現中國當代舞蹈!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提問與創作 愛情與孤獨
在陶身體劇場三度抵台,六月初於雲門劇場演出《6》、《7》前夕,本刊協同雲門基金會合辦了這場陶身體劇場藝術總監陶冶與YiLab(一當代舞團)藝術總監暨兩廳院駐館藝術家蘇文琪對談,從藝術、科學、哲學到生活、愛情,無所不包。 這晚,我們聽了二○一六年至歐洲核子研究組織藝術與科學倍速合作計畫Accelerate@CERN(後簡稱CERN)駐村回國的蘇文琪談科學;聽了以「數字系列」驚豔了世界舞壇,以純度超高的肢體風格為人所知的陶冶,分享他「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更俗」的熬夜有病追劇心得,還見識到他樂於閃瞎眾人眼睛,曬妻子段妮恩愛的各種閃光,依然不忘逼問文琪情史的功力藝術家們走下舞台,掀開面紗,剖析內心,不只談創作的極限,也分享了日常的調適、愛情的力量堪稱是一場含金量超標的對談。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不落言詮 舞動純粹 陶身體劇場《4》、《8》
極簡美學、專注安靜,是陶身體劇場給觀者最明確可辨的深刻印象,當然,還有以數字編成的舞碼名稱,迄今已發展出《2》、《重之三部曲》(《3》)、《4》、《5》、《6》、《7》和《8》。數字代表舞者人數,不落意義詮釋,編舞家陶冶與夥伴專注於內視「舞蹈」、「身體」的純粹性。時隔兩年再度訪台,將演出《4》與《8》,讓台灣觀眾看到該團對身體的最新探索軌跡。
-
演出評論 Review
就是要你看見身體!
陶冶的舞蹈以低限、重複的手法要觀眾凝視身體,以極度的流動感和複雜的身體路徑抗拒亮相式的表演慣習。他要中國舞蹈經常向外炫示、向觀眾諂媚的目光,回神凝視身體自身。如此觀之,那麼《4》的舞者們臉上深藍近黑如面具般的墨色,還有《6》裡隱藏在昏暗中舞者們的臉面,或許都是抵拒觀眾消費式目光的手段之一。
-
焦點專題(三) Focus
荒漠裡的奇花
成立不過五年的「陶身體劇場」,憑藉著獨特的身體語彙、極簡的美學,闖蕩美國林肯中心、倫敦沙德勒之井劇院,成為國際舞壇當紅的舞蹈金童。創團編舞家陶冶的作品不講故事、沒有角色,舞台純淨,動作精準凝練,出身現代舞發展相對較緩的中國,「陶身體劇場」可謂荒漠中的一株奇花,這樣的前衛身體美學,竟然就此迸現,快得讓人措手不及!
-
焦點專題(三) Focus
藝術靈光 日積月累出的精采
二○一四年,「新舞台‧新舞風」邀請了兩個舞團,一個是台灣的雲門舞集2,另一個是來中國的「陶身體劇場」。兩團的藝術總監,都是林懷民十分期待的傑出編舞家:今年剛接任雲門2藝術總監的鄭宗龍,曾以作品《在路上》拿下台新藝術獎「年度表演藝術大獎」,評審讚譽鄭宗龍是廿一世紀「國際舞壇新鮮而獨特的聲音」。陶身體劇場藝術總監陶冶,以純淨的舞蹈美學,打入倫敦、紐約國際舞壇,林懷民讚美:「陶冶的作品是廿一世紀之舞,令人讚嘆,引人思索。我夢想可以編出這樣的舞作,同時知道自己辦不到。」 去年九月,趁著陶冶和妻子段妮來台觀賞阿喀郎.汗舞團演出的機會,安排這兩位藝術總監會面,交換彼此對創作、對藝術與生活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