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林昭亮

相關文章 18 篇
  • 林昭亮與何瑞燕
    跨界對談

    林昭亮X何瑞燕 琴聲註定了醫生的牽手

    門一打開,林昭亮帶著大包小包跨進屋內,雙手、腋下無法騰出空間,鞋子就脫在門外。眼前的小提琴家明天即將搭機返美,今日準備行囊,難以聯想前幾天他才站在台上接受掌聲。背後的太太何瑞燕一面探頭招呼,一面指揮物品擺放,順手就拎起了那雙鞋,收拾得不露痕跡。 小小的動作顯示了兩人的日常,一個是指引方向的燦爛明星,另一個則是耳聰目明的救援投手。說是大師與樂迷的相遇,實則是小提琴家與醫生的故事,明明是不同的世界,卻在依著節奏連接起來。前一拍起,後一拍落,說是獨立卻又合拍。共織的音樂夢想,又豈止是開門七件事。

    文字|李秋玫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學員前後左右就有大師,可以立即感受到音樂處理上的細微差異。
    音樂

    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 世間雖多變 傳承期許不停歇

    在全球疫情仍然緊繃下,第二屆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仍決定於八月初登場,同樣結合一系列課程與大師班,還有參與名師群的精采音樂會。適逢小提琴大師艾薩克.史坦百歲誕辰,藝術總監林昭亮特別設立了「史坦@100小提琴大師班」,期待透過富含啟發性的教學互動,可以讓年輕小提琴家擷取重要的音樂觀念和態度,獲得一生受用的體悟。

    文字|桑慧芬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讓學員們與大師們共同演奏,不但是一種學習,更是一大鼓勵。
    特別企畫 Feature

    現象10:音樂藝術節蓬勃發展,走向專業與多元 大師名家齊聚分享 年輕學子獲益良多

    在國內舉辦國際性音樂活動不是新鮮事,但近年的活動內容卻愈趨多元,朝向更專業、更獨特、因材施教的方向邁進,尤其幕後推手是一群耕耘多年的音樂家,如低音提琴家傅永和的「蘭陽國際低音提琴夏令營」、鋼琴家嚴俊傑的國際性鋼琴藝術節,還有小提琴大師林昭亮的「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他們本著自己的學習歷程與專業經驗,將內容規劃得更為專業,也讓參與的學子獲益匪淺。

    文字|劉馬利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由左至右)鋼琴家嚴俊傑、小提琴家林品任、小提琴家林昭亮
    焦點專題(二) Focus

    把餘韻帶回台灣 NSO的美式歲末樂聲

    今年適逢伯恩斯坦百歲冥誕,才剛從美巡載譽歸國的NSO,將在這歲末年初,以美國為名舉辦「美國春秋」及「搖擺美國」兩場音樂會,在呂紹嘉帶領下,邀請小提琴家林昭亮、鋼琴家嚴俊傑,及剛獲得第十屆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牌的小提琴家林品任,演出以上美國傳奇作曲家的作品。在那一片自由奔放、跳脫隔閡的樂風中,讓熱情的音符陪您度過寒冬、也陪您一起倒數計時、迎接全新一年的到來。

    文字|李秋玫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林昭亮將與英國室內樂團來台合奏。
    近期演出

    英國室内樂團

    繼一九八一年王儲婚禮,一九九〇年伊莉莎白皇太后的九十大壽音樂會,一九九一年巴比肯音樂廳(Barbican Hall )與白金漢宮的「向莫札特致敬音樂會」之後,錄音曲目逾八百首及海外巡迴演出逾三百三十五處的英國室内樂團(E. C. O,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將由愛丁堡藝術節現任藝術總監史都華.貝佛(Stuart Bedford)擔任指揮,與享譽國際的旅美華裔小提琴家林昭亮來台演出莫札特〈費加洛婚禮序曲〉、舒伯特〈第三號交響曲〉(29日)、舒伯特〈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阿諾德〈第二號單簧管協奏曲〉(30日)。此一演出的贊助廠商,中華與裕隆兩家汽車公司,爲了「關懷與回饋社會」,票價得以降低至二百元起售,可謂愛樂者的一大福音。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期 / 1992年11月號
  • 林昭亮
    即將上場

    林昭亮與李堅奏鳴曲之夜

    林昭亮目前聲譽如日中天,此次再訪故鄕,帶來八〇年代最傑出的大陸靑年鋼琴家李堅,將他倆長期合作的默契第一次與台灣的觀衆分享,呈現國人的眼前。 李堅一九六五年生於上海,就讀上海音樂學院,十六歲時,奪得法國「龍.提伯國際大賽」銀牌獎而嶄露頭角,獲法國政府獎學金拜入皮耶.桑剛門下。一九八七年與中央交響樂團合作首度訪美,贏得矚目,就此展開忙碌的世界巡演。一九八九年成爲第一位訪台正式演出的大陸音樂家,並經常與馬友友、林昭亮及日本的米多莉等亞洲傑出一代弦樂家搭檔演出。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9期 / 1994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10歲生日!

    今年適逢國家音樂廳與戲劇院十週年慶,回顧兩廳院走過的十年歷程有如一部鮮活的近代台灣表演藝術發展史(《表演藝術》曾特別企劃專題,在今年上半年回顧演藝十年),兩廳院爲慶祝落成啓用十週年,從八月份開始策劃一連串精采的各類表演節目。 十月的兩大重量級節目登場:紐約市立芭蕾舞團的「向巴蘭欽致敬」與由林昭亮擔任節目總監,邀集包含馬友友在內的國際知名音樂家演出的「國際巨星音樂節」。 本刊除對這兩大節目深入報導外,也特別遨請這十年來曾經參與兩廳院演出創作的本土藝術創作者提出他們對兩廳院十年的感言與建議。希望在慶祝兩廳院十歲的同時,也展望兩廳院下一個精采十年的到來。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側寫林昭亮

    印象中,「林昭亮」這個名字似乎已經在愛樂人的心中存在已久,這其實是因爲他成名早的緣故,現年才三十七歲的他,正向他一生中藝術最圓熟的階段邁進。

    文字|薛介維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指揮吉博.瓦格與小提琴家林昭亮將合作演出蕭斯塔可維奇《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
    音樂新訊

    吉博.瓦格與林昭亮 攜手演出蕭斯塔可維奇精采樂章

    台灣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以他卓越的技巧及音樂的感染力著稱。他所灌錄的唱片曾經獲得留聲機唱片獎「最佳協奏曲錄音」、「英國企鵝評鑑三星帶花」獎、美國Stereo Review雜誌年度最佳專輯等肯定。而在二○○○年時,更獲Musical America雜誌評選為年度器樂演奏家。在獨奏生涯之外,他無論在管絃樂、獨奏、室內樂或教學都有相當的成就。長年來,他對於自己出身的台灣極為重視,不但將亞洲巡迴列入他固定的演出行程,近年也回國與國內樂團合作擔任音樂營藝術總監暨客席指揮、駐團等,更是嘉惠無數新血。 此次他受TSO所邀,將與首席指揮吉博.瓦格與合作,演出蕭斯塔可維奇《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這首作曲家題獻給當時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的樂曲有極度的炫技、抒情、淒厲的琴聲,絕非浪得虛名。此外,樂團也將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合唱交響曲《鐘》,以「出生」、「婚姻」、「恐懼」和「死亡」四個樂章,描述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

    文字|李秋玫
    第270期 / 2015年06月號
  • 小提琴家林昭亮
    音樂

    林昭亮演出,兼具傳統與現代

    一向被視為「台灣的驕傲」的小提琴家林昭亮,以卓越的技巧及音樂素養,贏得了許多國際樂迷的心。他的足跡雖踏遍世界各地,但絕不忘與台灣樂迷分享他優雅浪漫的動人琴音。 林昭亮不單單只以小提琴家自許,多年前他就開始回母校茱莉亞音樂學院執教,現在他還擔任美國聖地牙哥拉荷拉夏日音樂節的藝術總監;同時他也致力於錄音工作,他與ECO唱片公司所錄製的《莫札特小提琴協奏曲》,樂評對他「明亮、溫暖充滿真誠情感」的演奏給予極高的評價。 林昭亮曾說:「我不是直覺型的演奏者,但我盡可能保持當有的自發性。每當演奏一首全新曲目時,我首先研究他的結構,思考有條理、意圖明確、計畫踏實清楚,這些對我來說很重要。」此次獨奏會的曲目包括貝多芬著名的小提琴奏鳴曲《春》、克萊斯勒的多首小品《愛之悲》、《中國花鼓》,此外還有洛杉磯交響樂團現任音樂總監薩洛能的作品《笑忘》,曲目安排兼具古典音樂的傳統以及現代音樂的新力量。 帕胡德再訪 粉絲請準備 二十二歲就被阿巴多欽點為柏林愛樂長笛首席的長笛天王──帕胡德,即將再度來台!這位瑞士籍長笛演奏家,擁有如希臘神像般的俊美面容,其出神入化的優美笛音是當今古典樂界中的佼佼者,同時帕胡德唯一同時擁有五大古典唱片廠牌中專屬合約的長笛家。近年來,他熱中室內樂的演出,也跨足爵士樂領域,與傑基泰拉森錄製《深藍》專輯;持續錄製長笛的奏鳴曲和協奏曲專輯,而且屢屢獲得「留聲機」、德國Fono-Forum等大獎的肯定。 此次來台,將再度與長期搭檔演出的鋼琴家艾瑞克.雷.薩吉攜手帶來作曲家維鐸、法朗克、莫爾與施奈德多首優美動聽的全新曲目,相信這將會是秋日之時,最美麗的長笛樂宴。 鋼琴天驕林東海首度訪台 知名鋼琴家阿格麗希點名、最受大師疼愛的鋼琴天才兒童林東海,今年已滿二十歲。這位來自南韓,卻在莫斯科受音樂教育的小天才,在十七歲以前就已獲得許多國際鋼琴大賽的大獎,連前俄國總理葉爾欽也曾欣賞他的演出,此次首度來台演出備受矚目。 廣受觀眾、樂評家以及音樂圈同儕所讚揚的林東海,在很短的時間內被認可為當今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一九九六年時僅十二歲的林東海,因為贏得在莫斯科舉辦的蕭邦青年鋼琴大

    文字|盧家珍
    第142期 / 2004年10月號
  • PAR表演藝術
    音樂

    夢幻曲目,燦爛展現

    巨星音樂會閉幕之夜的曲目安排,足見音樂總監的專業視野與企畫功力,音樂史上最好聽的兩首d小調鋼琴協奏曲分踞上下半場,中有聲名如雷貫耳的三位獨奏家合作貝多芬三重協奏曲,簡直是現場音樂會的夢幻曲目。

    文字|顏華容
    第125期 / 2003年05月號
  • 《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由小提琴家林昭亮擔任音樂總監。
    台灣

    五月古典,大師聚首 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

    近年來愈來愈重視亞洲音樂發展的小提琴家林昭亮,今年終於實現了他的承諾,再度回到台灣舉辦世紀音樂盛會「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和一九九七年首屆音樂會比較,這次集合十數位重量級藝人的陣容,所排出的組合及曲目,連在國際樂壇都很少見。除了台北場次,將前往高雄、苗栗做巡迴演出,預計將在全台掀起一陣古典巨星風潮。

    文字|陳蓉、白水
    第89期 / 2000年05月號
  • 本屆國際巨星節可視作「林昭亮與他的朋友們」音樂節,愛樂者透過有趣的族群關係,可以比對出不同音樂詮釋景觀。
    音樂

    三種關於「表演藝術」的演奏實踐 評胡乃元、林昭亮、夏漢的演出

    以筆者所參與的這二場音樂會而言,恰好囊括了三位最受矚目的小提琴家:胡乃元、林昭亮、夏漢。同時二天都維持胡乃元打前鋒、林昭亮居中、夏漢(Gil Shaham)壓軸的上台序。也許這可能是基於來者是客的考量,不過兩場演出都不約而同有「漸入佳境」的表現。

    文字|楊忠衡、白水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胡乃元演奏的羅西尼《C大調第三號弦樂奏鳴曲》,流露保守的古典樂風。
    音樂

    趨於「和諧」的室內之音 評「第二屆國際巨星音樂節」高雄演出

    在南部全場以室内樂演出,竟能如此叫座,有一部分的聽衆大槪是為了一睹馬友友的風采而來,然而這場演奏會的曲目絶非馬友友、林昭亮或其他演奏家的獨角戲,它是一場強調分工合作,彼此協調到最後形成一體,充分考驗團隊精神的音樂會。

    文字|李維真、白水
    第91期 / 2000年07月號
  • 林昭亮的音樂表現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乃在於他那溫暖甜美又精緻細膩的音色表現。
    音樂

    精緻、亮麗盡在默契中 聆賞林昭亮返台音樂會

    林昭亮與李堅的搭配,思緒淸晰、冷靜。後者十分盡職的烘托出林昭亮的頑皮個性,讓音符的跳躍處處充滿律動感。

    文字|蘇顯達、白水
    第80期 / 1999年08月號
  • 林昭亮自信地說:「對演奏家來說,現在終於能夠上台演奏。這才是最重要的!」。
    特別企畫 Feature

    林昭亮為兩廳院慶生

    兩廳院十週年慶祝節目當中,音樂廳的「國際巨星音樂節」無疑是星光閃耀,表演藝人身價最高的節目。節目總監林昭亮還在颱風前夕特地趕回台灣,向大家推介他大力撮合的鑽石陣容、夢幻組合。

    文字|薛介維、許斌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李國修演出《莎姆雷特》
    特別企畫 Feature

    兩廳院十歲了!

    適逢兩廳院十週年慶,除了推出「向巴蘭欽致敬」、「國際巨星音樂節」、「又一夜,我們說相聲」等精采節目慶祝,這十年來曾在兩廳院演出的本土藝術創作者,也趁此時發表他們對兩廳院的感言、建議。

    文字|本刊編輯部、許斌
    第58期 / 1997年10月號
  • 拉羅佳扎實沈著的演奏風範,使觀衆更能品味出樂曲的風味。
    音樂

    老將領軍,新秀展技 評亞洲靑年管弦樂團

    這支由亞洲各國年輕好手所組樂團,在柯密西歐納領帶下,展現其成軍五年來的成果,弦樂部表現尤其突出。西班牙鋼琴家拉羅佳以其扎實沈著的演奏風範與樂團搭配的十分融洽,亦給了亞靑技巧磨練的絕佳機會。

    文字|蔡登法、許斌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