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語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編劇暨導演
李憶銖 創作,是讓自己不孤單最好的方式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然後又在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以「劇本創作」取得碩士學位的李憶銖,創作面相豐富,既編且導,舞台劇、小說、影視作品都看得到她的身影。從劇場跨到影視創作,除了當時受邀,更讓她願意嘗試的動機是「想寫媽媽看得懂的戲」。家人一直都是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因重視,往往為此受傷、或產生更巨大的無力感;但是,與家人間矛盾複雜的情感交錯,成為她創作的重要動力之一,而家人同時是促使李憶銖在創作中尋求庇護的原因。 對巨蟹座的李憶銖而言,安全感的失落與追尋,成為創作版圖的第一個板塊。 在書寫裡平靜 在故事裡和解 李憶銖小時候的志願是成為一個開心果。 她從小就習慣於把大家的情緒承擔在自己身上,希望大家開心。和很多孩子一樣,國小時會組織大家一起演戲,編劇情、安排角色,甚至扮演社會新聞案件的人物這是她們試圖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一樣的是,李憶銖在年紀很小時就對環境有極高的敏感度,她回憶起自己10歲時就對千禧年的混亂有個微妙的共感,在各種「感覺」的紛擾下,創作是她的自發療法,因為她發現書寫可以獲得平靜。 「創作的『創』,有時候是創傷的創。」對動物及昆蟲都很有興趣的李憶銖,曾把獸醫當成就業理想,但後來轉為創作,則跟家庭狀況有緊密關係。父母在她國中時開始吵著離婚,家裡氛圍一直劇烈起伏,動盪的經歷成為難以代謝的傷。一直要到《海》(2015)創作出來後,才真的有一些東西,在書寫中被看見、被曬到陽光下,進一步有機會和解。 完成《海》的演出後,有不少觀眾給予回應,說自己也有類似的經驗,這對李憶銖來說很重要。「我最怕的就是孤獨。對我來說,創作就像是在問『你也有類似的感受過嗎?』」讓她覺得這個故事不只是她個人的,更可能是那個時代的故事。 創作,是讓她不孤單最好的方式。「我覺得如果我沒有開始創作,我應該會活不久。」講這句話時的李憶銖,充滿篤定。 用「笑話」來讓事情變得輕盈 隨著年歲漸長,李憶銖的創作態度也有了不同的變化。她發現一樣的事情,在不同人眼中,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如果說《海》是爸爸壓抑苦悶的視角,《摩利支天女》(2020)就是囤物症
-
戲劇 交疊落語、舞踏與現代劇場
是「磨」也是「魔」 面對每個創作者的《逢魔時刻》
「逢魔時」(おうまがとき),指的是黃昏時刻。在日本文化中,這個時刻晝夜交錯、天色漸暗,相傳會遭逢災禍,或是容易遇到魔物。落語家戴開成此次以「逢魔時刻」命名作品,除借取其原意,同時思考我們對「魔」的未知,以及可以面對的方式與心態;更想說的是,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都有可能在某個階段過不了內心的魔。這不僅呼應了《逢魔時刻》本作為2022臺灣戲曲藝術節的其中一檔節目(後因疫情延期),而以「妖怪」作為發想主題,透過傳統落語段子,發展出一對表演怪談的師徒在路上遇到危機的故事;另外,也是此作混合了落語、舞踏、站立喜劇、現代劇場等形式,嘗試跨越每種表演形式自身的「魔」(關卡)。
-
焦點專題 Focus
告別庚子年 與表演一起甩開陰霾
在這變化迭起、災厄連連的一年,讓人特別感到與「世界末日」是如此地接近,人們透過封鎖與隔離,暫時守住生與死、陰性與陽性的距離,如常,成了奢望。在台灣的我們幸運地走進世界少有的「後疫情時代」,表演可以繼續,在這個美好的泡泡裡,讓我們走進劇場,透過跨年演出,送走災厄、沉澱反思,也把手同歡,迎接並期盼未來的平安
-
戲曲
戲曲跨界的兩種可能
在這兩部作品中,我看見了兩個跨界改編的方向,共同性都是取其原著精神與部分情節改編,並運用當代劇場敘事手法,不同之處在於《地獄變》是將不同的音樂類型與戲曲搭配運用,並將日本落語穿插在戲曲敘事之間,創造疏離效果,讓戲曲產生了新的面貌;《化作北風》則是在傳統才子佳人結構中變體,在觀眾習慣的結構中大玩當代劇場元素,如演員跳出角色成為其他敘事者等,明顯考慮觀演關係的重要性。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映像節2017 Parallax「中興落語:紙能包火」、「相聲x落語」
日本浪人亂入台北?! 如果你曾在街頭看到一頭捲髮、著浴衣、穿木屐的「飄丿」浪人,不用懷疑,肯定就是落語家戴開成。日本落語是門相當有趣的說唱藝術,演員拿著扇子和手絹,正坐在一席墊子上,三言兩語瞬間把你帶到另個世界。 戴開成的落語自成一家,寬厚蒼涼的嗓音說著標準的北京話,常讓人有不知此身何處的恍惚感。這和他的成長背景也有關係,天津、東京、台北,三地流連輾轉,混雜的能量在他身上像是遇到了吸星大法,融成戴氏落語。 尤其,常給人「淡淡哀傷」的餘韻:說笑話,讓你不由得輕聲喟嘆;說愛情,浪漫中別具幾分淒涼戴開成的落語好像從江戶時代就一直在那兒,歷經朝代更迭興衰,靜靜地和百姓們生活著。 十二月簡直就是他的月,除了每週五晚上大眾酒場駐點,在宜蘭中興紙廠、台北南海劇場皆有演出,有興趣的人不妨體驗,在他的故事中穿越古今。 文字|兆欣 戲曲導演、演員
-
特別企畫 Feature
極端搞笑 絕對抒壓
日本人勤勉、認真的態度很容易產生緊張,在這種嚴肅的社會氣氛中,日本人很少有機會開玩笑。就像是彈簧效應,壓得愈用力彈得愈高,某種程度上來說,日本人就在這樣的壓抑文化之下,發展出了極端的搞笑文化。如電視上有眾多的搞笑節目,更催生許多專職的搞笑表演者,非要讓你笑到絕到、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不可。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日本知名落語表演家
桂春蝶:我想讓觀眾在大笑之餘,還帶著感動回去
雖然出身落語世家,但桂春蝶原本的人生目標卻是成為幼稚園老師,但在父親過世後,因為父親的粉絲們殷切希望他接下父親的落語事業,他才踏上這個表演之路。桂春蝶說:「笑話被稱為沒有副作用的藥,我希望表演能夠帶給人們歡樂,就像一帖沒有副作用的藥,能夠醫治人們緊張的心與疲勞的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