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sa Jocson
-
曼谷
曼谷國際表演藝術集會 展現東南亞藝術家的多樣與關懷
2025年3月12日到16日,曼谷迎來了年度文化盛事「曼谷國際表演藝術集會」(Bangkok International Performing Arts Meeting,BIPAM),這是一場聚焦於創新劇場、舞蹈及跨界表演的國際藝術盛會。 今年的BIPAM有來自泰國、越南、菲律賓和寮國等國的藝術家,透過這些藝術家的創作,展示了東南亞的藝術形式多樣性,這些作品也呈現出各自國家的文化特質,關注當地社會、環境及政治問題,呈現出東南亞藝術家對當前世界的深刻反思。 例如來自菲律賓的伊薩.江森(Eisa Jocson)創作與演出的《Maelstrom》,以一個被摧毀的城市景象為背景,探索災後環境中,人的身體如何在極端困境下尋求生存與再生的機會,表演沒有對話,只有舞者利用肢體語言進行溝通,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像是與城市共同命運的掙扎,既顯示了個人生命的脆弱,也象徵著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的渺小與無助。
-
法蘭克福
《魔法女僕》 以舞蹈反思女性僱傭移工的身體凝視
歷經兩年的發展,菲律賓編舞家伊薩.江森(Eisa Jocson)與斯里蘭卡舞者維努里.佩雷拉(Venuri Perera),於9月中在德國法蘭克福的莫索頓藝術中心(Knstler*innenhaus Mousonturm)發表新作《魔法女僕》(Magic Maids),之後即展開到柏林、漢堡、維也納、洛桑、新加坡等11個城市的巡演。 江森的創作向來聚焦於與身體有關的勞動服務產業,如2018年臺北藝術節演出的《猛男之舞》(2013),即是將菲律賓夜店的猛男舞蹈轉化於她自身的女性表演身體中,叩問在色情行業消費行為下刻意建構的男子氣概。 其他作品則有也以馬尼拉鋼管舞女為題的《鋼管舞者之死》(2011)、以在日本當色情藝妓的菲律賓女子為題的《女公關》(2015)和以在香港迪士尼樂園演出幸福童話世界的菲律賓群舞者為題的《公主煉成記》(2017)等,在每個作品裡,她都以娛樂產業的凝視和反凝視放在她自己的身體上,在劇場脈絡中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