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交響樂團
-
焦點專題 Focus
鄭達敬:懂音樂愛音樂,在怦然心動中按下快門
空間也許真的會形成一個磁場,使走入其中的人延伸出些微妙的改變至少鄭達敬是這麼相信的。 他回憶,2013年,北藝大研究所放榜的那一天,得知自己考上了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那時他才在國家音樂廳拍完一場演奏會,走到戶外的時候日光已漸消退,「站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正中間,我忽然就想說來許個願好了?」鄭達敬當時許下的願望是:「我希望可以在這棟建築物裡上班,我想在NSO(國家交響樂團)工作一陣子。」當時,他還是個四處接案的自由攝影。這個當下聽起來不太實際的願望,沒想到不久後便實現了。 從音樂學習到拍攝音樂人 自年幼起,鄭達敬的生活就離不開音樂。從中規中矩的鋼琴學習,到中學時期加入管樂團開始修習單簧管。音樂之於他是人生重要的夥伴,且當年決心要從馬西亞到台灣留學,本來想的也是就讀音樂系,「不過當時網路查資料的便利性很低,陰錯陽差之下,我沒有緣分到音樂系。所以轉念一想,如果可以學一個能夠助人的專業也不錯?因而進入了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鄭達敬描述,他也是來到台灣以後才開始拍照的,起先純粹為了記錄留學生活,到後來顯然不只如此。作為心理系的學生,鄭達敬卻幾乎一有時間就跑去音樂系的教室溜轉。他說:「我每天都會背著相機去學校,不管是同學、老師上課或者要演出都可以拍個不停。」 當時,鄭達敬感覺古典音樂的拍攝記錄占比少數,獨他樂此不疲,久而久之,他的攝影也開始在音樂系上廣傳,爾後學長姐、乃至同輩的畢業音樂會,也都找他友情拍攝。再過一段時間,這事就從校園傳出,開始有業界的團隊相邀,口耳相傳,他開始從學習音樂的路途,成為拍攝音樂會的不二人選。 且拍且走,待他成為自由攝影師好一段時間,2019年鄭達敬接到一個案子,是NSO有一個音樂會宣告的活動,他在現場看著指揮呂紹嘉與其他媒體的互動,其實心裡有些悸動:「以前都會覺得他是個大師啊,應該非常遙不可及,那天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看到,見他忽然轉頭過來朝這裡一笑,我就按下快門了。」 那張不經意捕捉下來的照片,後來有好長一段時間被呂紹嘉當作個人照使用。鄭達敬說的時候,語氣甜滋滋的,說:「同年9月,我第一次受邀進音樂廳拍攝NSO的演奏會。」那一刻,他許下的願望踏出了重要的一步。
-
特別企畫 Feature
賴俊諺:為自己、也為後輩尋找舞台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NSO)單簧管副首席的賴俊諺,高中畢業即負笈法國、瑞士,2019年畢業於法國國立里昂高等音樂院。在學期間積極參與樂團考試以及國際賽事,累積曲目與經驗,並且在期間熟識同儕、指揮及作為評審的演奏家,於密集自我訓練之下提升能力。2021及2024年奪得國際大賽之後並無單飛,反而持續留在樂團工作。由於感佩前輩的提攜,於是嘗試承接傳統,為延續良性的循環而舉辦單簧管藝術節。在台灣資訊匱缺之下,藝術節的規劃不僅提供演出、大師班,更舉辦座談提供參與國際比賽、出國留學、職能跳板等建議,團結及活絡單簧管同好。賴俊諺曾說他喜歡不同形式的演出,不管是獨奏、室內樂、交響樂團,甚至連比賽也是如此看待。在替自己尋找舞台之時,也替後輩尋找舞台,堪為2024年出色的年度人物。
-
音樂
黃俊文與世界級音樂家聯手 NSO室內樂音樂節再度登場
由小提琴家黃俊文精心策劃的「NSO黃俊文與好朋友們室內樂音樂節」將於1月9日起登場,帶來一系列的音樂饗宴「巴洛克奇想」、「致.親愛的」、「浪漫薄暮」等音樂會,展現出音樂家的精湛技藝與團隊默契,讓愛樂者們有機會近距離感受世界級音樂家的合作成果。 自第一屆音樂節獲得觀眾的高度評價後,黃俊文延續他對室內樂的熱情與使命感,期待能帶動台灣音樂界的參與及投入。這次的音樂節再次邀請到國際知名音樂家參與,除了黃俊文自身的演出,還有小提琴家林冠羽(Kevin Lin)、中提琴家辛西婭.菲爾普斯(Cynthia Phelps)、大提琴家馬克西米里安.霍儂(Maximilian Hornung)、小號演奏家嘉柏.柏多斯基(Gbor Boldoczki)、鋼琴家安.瑪莉.麥克德茉特(Anne-Marie McDemott)等,將聯手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聽上的盛宴。 黃俊文表示:「室內樂對我來說,代表著專業、尊敬及友誼,這些都是學習音樂或任何職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每一場演出,我都精心挑選了最合適的音樂家來搭配,期望能在舞台上呈現出最完美的合作成果。」 這次音樂節的曲目涵蓋了各時期經典的室內樂作品,包括韋瓦第、泰勒曼、巴赫、布拉維、艾爾加、勒弗列、柴科夫斯基、葛里霍夫、斯梅塔納、舒曼及聖桑斯等作曲家的經典作品。黃俊文指出,本次音樂節規劃了3套曲目組合,從巴洛克到浪漫時期,每一場音樂會都如同一場協奏曲。除了演出,也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馬克西米里安.霍儂的大提琴大師班、彩排觀摩暨交流、演前導聆及演後簽名會等,將音樂教育與推廣並行,讓觀眾不僅能欣賞到世界級的演出,還能從中學習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與技巧。 小提琴家林冠羽曾擔任過許多國際著名交響樂團的首席,並與世界各地的交響樂團有過深度的合作。將與黃俊文和其他音樂家共同演出的他表示:「能夠與這些優秀的音樂家們一同演出,這是一次無與倫比的機會。室內樂的演奏讓我們能夠更加緊密地合作,共同創造出一個和諧的音樂世界,這不僅是對技巧的挑戰,更是對音樂理解的升華。」
-
音樂 國家青年交響樂團第4屆啟動!
1月下旬展開巡演 林懷民推動下前進嘉義新港
由國家交響樂團(NSO)於2023年成立的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旨在培養台灣年輕音樂人才並幫助他們走向國際舞台。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擔任指導,NSYO每年在寒、暑假期間舉辦訓練營,邀請國內外知名音樂家進行技術訓練與藝術啟發。 繼今年8月的新加坡、泰國巡演後,NSYO 將2025年1月啟動第4屆寒訓,並委託NSO榮譽指揮呂紹嘉擔任指揮,展開一系列巡演。演出地點包括台北國家音樂廳、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廳、苗北藝文中心演藝廳等,特別的是,在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的推動下,1月25日的演出將於嘉義新港藝術高中舉行。 林懷民回憶1995年帶著雲門舞集到柏林演出《流浪者之歌》,與在喜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的呂紹嘉第一次見面。在演出後,兩人坐在路邊講話。他記得對呂紹嘉說:「有一天你完成這邊的工作,有機會一定要回來!」欣見呂紹嘉後來回台擔任NSO音樂總監10年,提高了樂團及觀眾素質。
-
音樂 雙套音樂會探索傳統與創新
魏德曼與NSO攜手 演繹魔幻《玻璃琴》
國際知名音樂家約格.魏德曼(Jrg Widmann)將攜手國家交響樂團(NSO),帶來兩套別具特色的音樂會「活力洋溢」與「世代交鋒」。此次魏德曼特地留台一週,不僅指揮、與台灣作曲家深入交流,還將透過精心設計的音樂演出,讓觀眾在經典與現代音樂之間感受全新的對話。他表示:「當代音樂與熟悉的古典樂或許看似遙遠,但放在一起時,可以發現彼此的相似與親密性。」 身兼單簧管演奏家、指揮家與作曲家的魏德曼,是音樂界公認的全方位天才。與NSO的緣分始於2016年,並在2018至2019年間擔任駐團藝術家。在2024╱25樂季,他將擔任北德廣播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里加小交響樂團合作夥伴、德意志廣播愛樂樂團創意合作夥伴與慕尼黑室內樂團副指揮等多個職位。 「活力洋溢」 探索舞蹈與結構 第1套音樂會以舞蹈為核心主題,主要演奏魏德曼的3首創作與貝多芬第7號交響曲。除了《為10種同管樂器而做號角音樂》外,最受矚目的樂曲還有《活力洋溢》(Con brio),本曲特別圍繞貝多芬的第7號交響曲展開。魏德曼形容此曲是「期待與驚喜的遊戲」。 呂紹嘉解釋:「如果期待在《活力洋溢》中尋找貝多芬的影子,可能會失望,但編制與結構完全一致。魏德曼身為作曲家,特意在熟悉的框架下進行解構,好像保留血肉換成了不同的樣子。」魏德曼則補充:「這首作品對定音鼓的處理非常挑戰,但它是向貝多芬致敬的作品,能讓人感覺開了眼界。」 此外,這場音樂會還將演出魏德曼另一作品《骷髏之舞》,呂紹嘉表示:「這是中古世紀藝術家的經典主題,像聖桑、李斯特、馬勒都創作過相關作品。魏德曼用管絃樂打造戲劇感與奇幻聲效,從絃樂在琴橋上拉奏到法國號模仿狼的聲音,充滿創意。」 音樂會壓軸將呈現貝多芬的第7號交響曲,恰好呼應前者《活力洋溢》的巧思。
-
音樂
「台灣的聲音III」 紀念李登輝總統的深遠貢獻
將於9月中登場的「台灣的聲音III向李登輝總統致敬」音樂會,由許遠東先生暨夫人基金會、李登輝基金會和白鷺鷥基金會聯合主辦,旨在以音樂形式紀念李登輝總統對台灣的深遠貢獻。本次演出將由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指揮國家交響樂團(NSO)和台北愛樂合唱團,並特邀小提琴家蘇顯達演奏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許遠東先生暨夫人紀念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許治平表示,「台灣的聲音」計畫始於2009年,當時在基金會董事陳郁秀的建議下成立,旨在推動台灣優秀作曲家的新創作、首演與後續演出。該計畫已分別於2013年和2018年成功舉辦過兩屆,而本次則邀請到作曲家金希文,以交響曲形式向已故的李登輝總統致敬。許治平說:「李總統生前對藝文藝術對台灣有深遠的貢獻,因此以音樂的方式來紀念他。」突顯了李登輝總統對台灣文化藝術的熱忱與貢獻,並體現出音樂作為一種表達敬意的方式的重要性。 許治平表示,當年李登輝總統轉回台大唸書時,許遠東也正好考進台大,一個念農業,一個念政治。兩人畢業後雖然進入合作金庫從事不同的工作,但兩人之間卻有許多共同的興趣愛好,如音樂、閱讀、溫泉和高爾夫等,這些共同興趣讓兩人的友情更加深厚。音樂會的靈感源自李登輝總統贈送給許遠東總裁的結婚禮物一張1955年由小提琴家大衛.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演奏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黑膠唱片,記錄了兩人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情誼,也成為本次音樂會策劃的起點。 受邀創作本次交響曲的金希文分享,創作過程中他深入研究了李登輝的著作和演講,特別是李登輝強調的「對台灣人的關懷不是只有形式的改變。本質沒有改變就沒有意義」。這段話讓他深受啟發,成為創作的核心精神。他表示,前3個樂章的創作相對順利,但第4個樂章需要大合唱來表達李登輝總統的思想與信念,因此遲遲未能完成,幸虧其夫人盧佳芬以台語撰寫詩詞,成為合唱的基礎。盧佳芬提到,在陪伴丈夫創作時也跟著閱讀、思考,由於有寫筆記的習慣,所以就整理成為詩詞。這些詩詞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內涵,也透過大合唱形式,表達了李登輝對台灣和台灣人的深刻情感。
-
焦點專題 Focus
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國際首航!
2023年起,由國家交響樂團(NSO)主導成軍的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SYO),在短短時間的集訓及演出後,已獲得極高的評價。歷經去年兩度的辦理,今年暑假已經來到第3屆。為了拓展青年樂團名聲與眼界,NSYO由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親自率領,以「夢響・巡禮」之名,在台灣進行巡迴演出後,更跨出國門,於新加坡及泰國展開演出,分別呈現室內樂與經典管絃樂作品。 在跨國巡演的過程中,NSYO所展現的不只是一個國家的音樂發展與培育現況,更是表現了各國人民對於藝術的重視程度和對音樂的熱愛。在這個專題中,讓我們隨著NSYO的腳步,前往新加坡和泰國,親身見證他們的成長和表現,並展望他們未來的發展與期待。
-
焦點專題 Focus NSYO新加坡、泰國巡演全紀錄
從青年軍到國家隊! NSO以職業樂團規模,培養年輕音樂家
樂團的排練與演出,所創造的不僅僅是技術上的訓練和團隊合作的學習,更能夠讓志同道合的青年學子們因為有音樂相伴成長而拉近彼此距離。為此,NSO音樂總監馬寇爾自2022年1月上任後,便積極結合在國際間參與青年音樂活動的經驗,將各國樂團培訓青年音樂家的方式帶進台灣,在各方的協助下於隔年創立NSYO,於每年寒暑假期間招募國內外優秀青年音樂家進行密集排練與課程,同時也邀請國際知名音樂家同台巡演。 NSYO成員經過嚴格甄選,有90%皆為台灣學子,另外10%亦有獎學金及特定捐助保留給外籍學生,從第一年便有來自新加坡、日本的年輕音樂家參與,今年再加入泰國、美國的成員。因此這次的國際巡演,除了有在地青年演奏家向國際樂壇展現外,也建立與世界的連結。
-
焦點專題 Focus NSYO新加坡、泰國巡演全紀錄╱導師現身
NSO首席手把手,傳授畢生經驗
一般來說,學樂器的過程大多是獨自練習,因此對於獨奏的表演多半沒有太大阻礙,只要將自己的樂曲練好即可上台。然而加入管絃樂團卻是截然不同的,與同儕一起演奏的速度是否一致?能不能讓自己的聲音和諧地融入群體?能不能適應不同樂器的聲響並與之連結?會不會看指揮的手勢?甚至上下台的儀態、敬禮、喝采等等都是嶄新的體驗。 為此,樂團在NSYO培訓前期派出各聲部首席協助,先由他們擔任分部老師指導學員,幫他們準備妥善後再交給音樂總監馬寇爾排練。在這過程中,老師們傾囊相授,將多年來在樂團工作所獲得的寶貴經驗,手把手地傳給下個世代。尤其國外巡演由代理首席鄧皓敦、長笛首席安德石及單簧管首席朱玫玲在台下盡責地照料,如同教練一般,成為他們堅實的後盾。 「在樂團裡面演奏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事!」朱玫玲觀察,每個學員都有不一樣的個性,有的活潑、有的嚴謹,因此一開始合奏一定會有落差。常有人堅持照著樂譜演奏,覺得自己才是對的!但她強調:「沒有人是對的,要合在一起才是對的!」學生們練樂器時,所見的大多是樂譜上的音符、速度,但他們常忘記方向感、音樂性與大小聲等。好比一個人的弱音跟10個人一起的弱音是不一樣的,所以要跟別人相互調配,這樣才會有好的聲響出現。
-
焦點專題 Focus
2024/2025樂季最前線:國內篇
2024/25年台灣各大交響樂團的節目規劃引人入勝、令人目不暇給,而國樂團也不甘示弱,精心挑選了富有傳統韻味和創新精神的曲目,展示國樂的獨特魅力。這些節目涵蓋了從古典到現代的多樣風格,無論是對音樂有深厚興趣的愛好者,還是希望探索新聲音的聽眾,都能在這些演出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當然,每位愛樂者心中都有圈選的名單。今年,本刊也特別邀請了幾位專家及愛樂者,共同推薦他們最喜愛的演出。 比對專家與自己的名單,您會發現既有共同喜好的經典之選,也可能有意外的發現。這是一個探索新音樂和擴展音樂視野的好機會。讓我們一起期待這些音樂盛宴,並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感動。
-
焦點專題 Focus
小提琴家蘇顯達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NSO 向李登輝總統致敬:準.馬寇爾、蘇顯達與NSONSO 準.馬寇爾、諏訪內晶子與NSO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黃俊文與好朋友們「巴洛克奇想」NTSO 水藍、秦立巍與國臺交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工作者呂岱衛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NSO《法斯塔夫》、《漂泊的荷蘭人》NTSO 2024/25開季音樂會II水藍,彼得洛達爾與國臺交NTSO 霍內克與國臺交TSO 浦契尼《波西米亞人》TSO 殷巴爾、葛努仙涅與TSO,殷巴爾、葛魯茲曼與TSO
-
焦點專題 Focus
金革唱片音樂總監林伯杰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 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NSO 魏德曼&勛菲爾丁格 玻璃琴TSO 殷巴爾&葛魯茲曼TCO 「青春戀歌」
-
焦點專題 Focus
台大外文系專任副教授王寶祥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浦契尼《波希米亞人》NSO 妮諾・馬凱姿NSO「未盡之境」TSO 殷巴爾、葛魯茲曼與TSONTSO 水藍,秦立巍與國臺交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工作者吳毓庭的新樂季必賞清單
新樂季場次我選:TSO 殷巴爾、白建宇與TSOTSO 林圖、三浦文彰與TSONTSO 霍內克與國臺交NSO 準.馬寇爾、尚.伊夫.提鮑德與 NSONCO 《甘露水》
-
音樂
墜入名為《玫瑰騎士》的情網
由奧地利劇作家霍夫曼斯塔爾(Hofmannsthal)撰寫劇本,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譜曲的歌劇《玫瑰騎士》,可說是其藝術成就的絕頂之作。故事內容描繪18世紀的維也納貴族間有個特別的儀式:向心儀對象提親時,要派名為「玫瑰騎士」的使者遞送象徵純潔愛情的銀製玫瑰花作為定情信物。好色的歐克斯子爵,將與新興貴族法尼納年輕的女兒蘇菲結婚,請身為威登堡元帥夫人的表妹瑪莎琳物色玫瑰騎士,夫人推薦年輕貴族歐大維。而當英俊的歐大維見到美麗的蘇菲,劇情有了意外的發展。為了詮釋這部經典作品,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攜手國內外著名歌手,更特邀於德國、日本都有豐富歌劇指導經驗的太田麻衣子擔任導演,此次以「半舞台形式製作」(Semi-staged)形式呈現,作為NSO 2023╱24樂季壓軸好戲,值得觀眾期待。 Q:太田導演與馬寇爾指揮似乎相識多年,請談談合作的經過? A:我在德國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擔任導演助手時,認識了馬寇爾指揮,陸續有過幾次合作。去年在東京演出史特勞斯的歌劇《和平之日》,則是我初次以導演身分與他合作。馬寇爾在音樂上有很高的造詣,也具有深厚的知識,和他一起工作很開心。這次的工作確定後,為了場勘,去年我特地來台聆聽馬寇爾指揮NSO演奏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音樂會,當時和馬寇爾、樂團、工作人員等,開會討論這次演出的事宜,也勘查了舞台。 Q:您以往是否有過執導《玫瑰騎士》的經驗? A:這是我第一次執導《玫瑰騎士》。我進入歌劇世界不算早,以前是舞者,偶然機緣下與歌劇相遇。當時周遭每個人都很喜歡《玫瑰騎士》,極為誇讚,但我尚未看過,實在不懂為什麼,心想:「還有其他更優秀的歌劇吧?」可是在初次欣賞《玫瑰騎士》後,「不得了!」我墜入情網。或許是因為一開始不以為然,喜歡上之後,這份喜愛的心反而更強烈。
-
音樂 4月展開歐巡 精采樂章搶先聽
演繹客家歌韻 NSO為文化競技暖身
國家交響樂團(NSO)日前宣布將在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的帶領下,自4月初起展開瑞士、德國、法國演出,總計7場音樂會。今年的歐洲巡演不僅曲目豐富,更邀請數位頂尖音樂家共襄盛舉。在此行之前,NSO特地為台灣樂迷獻上精華樂曲,讓台灣樂迷先睹為快。NSO也同時宣布喜訊,音樂總監馬寇爾的任期會從原來的2025年7月,續任至2028年7 月。 第一場音樂會「準.馬寇爾、黃俊文與NSO」為「臺南400 X 2024臺南國際音樂節」的節目;隔天第二場則是在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出「來自台灣2024歐洲巡演行前音樂會」。此兩場皆由音樂總監準.馬寇爾與小提琴家黃俊文(Paul Huang)的合作,與NSO演出經典的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樂團除了經典曲目德沃札克第8號交響曲之外,還有客家委員會委託創作,由作曲家李元貞將客家山歌與美濃當地的搖籃曲交織成交響曲的《美濃之道》。在客委會支持下,作曲家也將樂曲二度修改,讓觀眾聽見更不一樣的感受。此外,也將首演NSO樂無界計畫「一分鐘交響曲作曲」中何昱辰的創作《莽原》。 去(2023)年完成美、日巡演之後,NSO今年則將以台灣愛樂(Taiwan Philharmonic)之名,以「來自台灣」為名巡演。宣告記者會中,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文化是展現台灣自明性的名片,也是我們的靈魂,這次文化部以『文化黑潮計畫』支持NSO至歐洲巡演,巡演的最終站也將來到今年奧運主辦國法國。文化部正積極籌劃在巴黎文化奧運時,與世界各國一同進行一場文化競技,此次NSO的巡演,可說是文化奧運前的暖身賽,也是最關鍵的一場音樂之旅。期待台灣在國際擁有最大能見度的此刻,讓世界看見台灣在科技以外,文化將成為溫暖全世界的暖流。」
-
焦點專題 Focus
楊書涵 學習好好做人,而非做一個好人
青年指揮家楊書涵,2023年初上任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助理指揮。他形容指揮的工作,彷彿「賦予自己另外一種人格」的感覺,語畢,靦腆一笑,解釋:「我本來是一個很內向的人,也不太喜歡人多的場合,如果不談論音樂的話,我可能會失去講話的能力。可是我現在,常常一口氣要跟一百多個人一起工作,在很快的時間內做出決定與指示。」 與其說是音樂改變了他,不如說是他熱愛音樂的心,讓自己的性格急轉彎。因此,問及對於指揮這份工作的想法,他忽然又刷紅了臉,說:「我這樣講的話你一定會覺得很奇怪,可是我真心這樣覺得。」接著,他篤定而緩慢道:「指揮的工作嘛就是幸福。我覺得能夠成為一名指揮,真的很幸福。」說完,好像自責這個形容太老哏了,他害羞地低下頭。
-
焦點專題 Focus
吳曜宇 在一條孤獨的路,找到不同的眼睛
10年前,若以「橫空出世的奇才」形容吳曜宇,大概也不會有人反對。雖然自小學音樂,然而大學唸的是傳播學院,且是輾轉到了研究所才踏上指揮這條路,沒想到僅念了兩年,就拿下舉世聞名的「貝桑頌指揮大賽」首獎。 那時候的他,年僅24歲。 而後,收到無數國際知名樂團的邀請,幾可說是以指揮棒環遊世界,同時,他在今年度被委以重任,接下高雄市交響樂團的指揮。如今,請他回望那個大獎,他說:「當然是很開心的,之後參與的任何一個比賽都沒有這麼高興過。」然而,卻也是這個獎,讓他陷入深深的迷惑之中。
-
音樂 3首當代作品亞洲首演
NSO、朱團、黃俊文 三強聯手「精彩對決」
由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率領樂團,與朱宗慶打擊樂團及小提琴家黃俊文合作的音樂會「精彩對決」,將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及國家兩廳院登場。曲目的亮點,除了台灣旅美作曲家陳可嘉及美國作曲家肯吉.邦奇(Kenji Bunch)的兩首委託創作外,還有韓國作曲家陳銀淑的作品,共有3首亞洲首演。下半場則分別演奏兩位俄國作曲家的經典樂曲。 馬寇爾在記者會中興奮表示,從第一次來台時就希望有一天能跟朱團合作,現在終於如願。對於演出內容,他說:「一個節目中有3首當代作品,這還不是一個當代音樂節。」因此節目相當有可看性。 小提琴家黃俊文透露:「(自己)學了7年的打擊樂奠定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基礎,也提升我的音樂節奏和精準度。」談到陳可嘉的⼩提琴與擊樂四重奏《古⽊幽情》,他有感而發:「可嘉用木頭來象徵過去、現在及未來,以一棵樹象徵台灣的命運,樹木對我們來說如同庇蔭。年紀稍長後,新音樂是我想做的事,也是我想加強琢磨的領域,現代作曲也可以讓我對古典音樂有不同的感覺。很感恩有這麼多的學習機會,對我來說,音樂會不是成果而是過程,讓我有更多學習機會能精進自我。」 同時,他也介紹肯吉.邦奇的《橫跨大陸》,敘述的是1869年代替美國中央太平洋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工作的華人移工,他們協助興建了第一條橫貫美洲大陸的鐵道。過程雖然辛苦,卻沒有受到肯定。然而樂曲是以正向態度描繪他們的生活,刻畫工人一天辛勤又危險的工作,為此,音樂中出現了許多不常見的金屬樂器,發出鏗鏘有力的特別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