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國家交響樂團

相關文章 320 篇
  • 2022苗北藝術節宣告記者會現場。
    藝術節

    2022苗北藝術節 再現貓裏懷舊風情

    由苗北藝術中心舉辦的2022苗北藝術節以「你的城市知己」為標題,規劃了「大師X風華再現」、「名家X經典交響」、「品牌X跨界共製」三大苗北限定主題,總共9場的展演中,齊聚國內重量級交響樂團演出外,更結合樂團與電影跨界的演出。此外,還有互動體驗、漫畫大師特覽、導覽講座等,更豐富了藝術節內涵。為期近3個月的藝術節將從10月1日啟動,至12月25日閉幕。 苗北藝術中心藝術總監林佳瑩表示,過去兩年,即便在疫情之中,票房也穩定成長,她認為:「只要是好的表演團隊,觀眾就會購票支持。」在「大師X風華再現」系列中,將在藝文中心展覽室以「大嬸婆在苗北」為名,展出連環漫畫家劉興欽的畫作。生於新竹的客家子弟劉興欽,以市井小民的故事刻畫舊時常民文化,筆下描繪的「大嬸婆」、「阿三哥」,更是早年陪伴孩童成長的人物。記者會中,明年將屆90大壽的劉興欽親自出席,老頑童一上台即開玩笑說:「剛剛很多人來跟我說他小時候看我的漫畫長大,我才知道有那麼多『受害者』!」這次特展將展出他的連環漫畫、隨筆小品以及銅雕等,透過他的作品,能看見畫家的創作世界,並一窺客家文化的純樸之美。 導演胡金銓1967年的電影《龍門客棧》曾獲頒金馬獎優等劇情片、最佳編劇獎,成為武俠經典,該片於苗栗火炎山山谷的河灘取景,今年適逢導演胡金銓逝世25周年,因此在藝術節中,特別播映《龍門客棧》的數位修復版。此外,觀眾也能在體驗專區下載手機APP,體會武俠穿搭、武俠經典橋段等,並有專人導覽解說。 延續以往慣例,全台三大樂團齊聚地方場館的時刻,就在苗北藝術節。首先登場的國家交響樂團(NSO),將由新任音樂總監馬寇爾(Jun Mrkl)攜手小提琴家五明佳廉(Karen Gomyo),帶來孟德爾頌的作品。臺北市立交響樂團(TCO)最受矚目的是近來樂壇話題正夯的范克來本新科銀牌得主安娜葛努仙涅(Anna Geniushene),帶來的正是她的決賽曲目柴科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國立台灣交響樂團(NTSO)則採歌劇選粹形式,由指揮簡文彬率領抒情女高音耿立及韓國男高音崔勝震,演唱義大利浪漫歌曲。最後一場則是備受讚譽的天團「愛樂者聯盟」,成員有維也納愛樂與柏林愛樂獨奏家的他們,將嚴肅音樂以輕鬆方式表演,表現爵士、拉丁、流行等風貌。 跨界節目將推出《會演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8/13
  • NSO樂季末三場音樂會的宣告記者會現場。
    音樂

    三場音樂會 為NSO樂季尾聲點亮煙火

    在疫情持續威脅起伏下,各樂團節目安排與國際音樂家往來依舊不易,但在2021/22樂季進入尾聲的此時,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則找到了解決之道,他在記者會中表示,將以音樂節的模式為樂季收尾,「要在這個時刻,以3場音樂會點亮煙火!」 作為「音樂節」的開場,7月16日首先登場的是「準.馬寇爾與NSO理查.史特勞斯之夜」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一開始,將有樂團與北藝大合作選出來的兩首「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品的世界首演;隨後的主題以法國號為重點,重頭戲是由NSO樂團法國號首席劉宜欣帶來理查.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而另兩首韋伯《奧伯龍》序曲及理查.史特勞斯的《唐璜》及《狄爾的惡作劇》則非常炫技,在樂曲中,法國號不僅能演奏自己的音樂,也像是與樂團對話,或作為管絃樂團的一分子,展現了各種面向。 原訂在季末壓軸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因疫情延宕了兩年,然馬寇爾仍希望帶領大家進入華格納的音樂世界,因此規劃了以華格納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7月22日「準.馬寇爾的指環旅程」音樂會由馬寇爾率領曾任德國Ulm劇院駐院獨唱歌手、並獲德國《西南日報》選為2016年度歌手的次女高音石易巧,演唱《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及〈愛之死〉。「第二首《威森東克之歌》也跟《崔斯坦與伊索德》有很強的連結。」馬寇爾認為:「(這首是)當我們在研讀崔斯坦時,必不可缺的作品,因為不管在崔斯坦的和聲架構、音色,已經在此先預習過了。」第3首的歌劇《指環》之旅,則是由馬寇爾將華格納最偉大的作品、長達16小時的《指環》濃縮至50分鐘以內的作品;此曲是他15年前所做的改編,如今正巧能與台灣觀眾分享。 他相當自豪在這個濃縮版樂曲中並未刪除任何音符,而關於改編的模式,馬寇爾則透露:「最重要的是尊重順序,並非跳躍式地更動。當然改編無法包括所有,但每一部作品的精華與元素都存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空檔,但我將它巧妙地連接。」此外他更表示:「精華版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個鐘頭內,體會華格納4部作品,長達15、16年創作過程中,管絃樂法與和聲的演進過程。」 7月24日的壓軸為NSO歌劇音樂會《唐懷瑟紐倫堡名歌手》選粹,兩部作品聚焦在華格納如何將合唱這個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關鍵。由將由馬寇爾總監攜手聲樂家群:女高音

    文字|李秋玫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7/13
  • 指揮家水藍
    音樂

    聽見國內交響樂團的德奧風格演繹及其脈絡

    台灣的交響樂圈有種凝滯的氛圍,也和歐陸樂壇如隔層紗:古典樂作為自西方移入的文化藝術,台灣似乎尚未完全找到屬於己身的定位與能動性。

    文字|顏采騰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NSO舞監李艷玲(左)與高冠勳(右)
    幕後群像 開演前一百小時

    國家交響樂團舞監高冠勳、李艷玲 藏身樂宴的幕後精靈

    林林總總的分內事務,既多且雜簡直可用包山包海來形容。NSO的舞監高冠勳與李艷玲如何應對這裡裡外外、瑣碎繁複又可能狀況紛陳的工作呢?

    文字|楊懿惟
    官網限定報導  2021/03/01
  • 國家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準.馬寇爾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國家交響樂團新任藝術顧問

    準.馬寇爾 以尊重為根本 讓自己成為橋梁

    德、日混血,出身音樂家庭的準.馬寇爾,曾師事指揮傳奇傑利畢達克與邁爾,也曾受教於伯恩斯坦與小澤征爾,擔任過多個知名樂團的音樂總監,從基層做起的他,歷任多職、甚至歌劇院營運管理都有經驗。對指揮的工作,馬寇爾強調「團隊」的概念,他說:「交響樂是複雜的,當然好的樂團有首席可以帶領,但如果沒有,我就必須在短時間內有效地給予建議。放大到整個樂團,絃樂如何跟管樂、打擊樂連接?同樣的旋律要如何在各個聲部轉換,這就是團隊工作。」多花一點時間,依據每個樂團、每個場地,彈性形塑當下的美,到最後,「當他們盡情發揮時,就是他們自己的演出,而不是我了!」

    文字|李秋玫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落語師戴開成將演出《寶船浮世》,送走災厄迎向新年。
    焦點專題 Focus

    告別庚子年 與表演一起甩開陰霾

    在這變化迭起、災厄連連的一年,讓人特別感到與「世界末日」是如此地接近,人們透過封鎖與隔離,暫時守住生與死、陰性與陽性的距離,如常,成了奢望。在台灣的我們幸運地走進世界少有的「後疫情時代」,表演可以繼續,在這個美好的泡泡裡,讓我們走進劇場,透過跨年演出,送走災厄、沉澱反思,也把手同歡,迎接並期盼未來的平安

    文字|吳岳霖、李秋玫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青年指揮家吳曜宇
    音樂 北藝大 X NSO「思鄉情懷」

    交響樂音引領 演繹多元民族風采

    今年的關渡藝術節邀到國內六大交響樂團共襄盛舉,其中與NSO合作的「思鄉情懷」由青年指揮家吳曜宇指揮,及小提琴家李宜錦共同演出,音樂會三首曲子都與「故鄉」有著深刻連結,包含柯大宜的《加蘭塔舞曲》、顏名秀小提琴協奏曲《補天穿》的世界首演與德弗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讓樂迷感受作曲家們用交響樂呈現不同時代與不同民族的聲音風采。

    文字|吳孟珊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指揮家史拉特金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傳承發揚相輝映 擘劃樂團新紀元

    二○一九╱二○是呂紹嘉擔任NSO音樂總監的最後一個樂季,二○二○下半年起,他轉換身分成為藝術顧問,協助NSO的新樂季規劃。他說自己:「從更客觀的角度來評斷曲目和音樂家,因此今年的曲目少了點主觀意識,但曲目品質不變,而演出水準與精采度亦不變。」NSO的新樂季以「傳承與發揚」為核心,將以「斯特拉溫斯基」、「貝多芬」、「斯拉夫」民族樂派及「國人作品」等四個軸線貫穿,一樣邀請多位明星音樂家與樂團合作,星光熠熠,令人期待。

    文字|李秋玫
    第332期 / 2020年08月號
  • 女高音林玲慧將再次飾唱蝴蝶夫人秋秋桑。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蝴蝶夫人》

    從寫實議題到文化投射 唱一場世紀交織的愛戀

    浦契尼的《蝴蝶夫人》膾炙人口,演出歷久不衰,始終是歌劇迷心中的經典。繼廿五周年時與澳洲歌劇團合作全本,NSO將在本樂季尾聲推出《蝴蝶夫人》歌劇音樂會,由台灣女高音林玲慧擔綱女主角,讓這部東西音樂元素交織、反映當時社會寫實議題與文化的淒美愛情歌劇,再度繞梁耳際、打動人心。

    文字|張瑋珊
    第331期 / 2020年07月號
  • 音樂總監呂紹嘉
    音樂 NSO「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

    再度踏上歐陸 以音樂展現自信與多元

    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將在本樂季結束後卸任,在此之前將在四月中再度帶領樂團赴歐巡演,這回巡演準備了德布西《海》、拉威爾《達芙妮與克羅伊》第二號,及柴科夫斯基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也將演出作曲家李元貞《美濃之道》表現台灣特色,並邀請鋼琴家周善祥同行。出訪前將以「牧之神.森之靈」、「來自臺灣」兩場音樂會呈現上述曲目,讓台灣樂迷搶先聆賞。

    文字|李秋玫
    第327期 / 2020年03月號
  • 阿爾巴尼亞男高音塞米爾.皮爾古
    音樂

    來自阿爾巴尼亞 如詩若夢的音樂饗宴

    歌聲曾受到「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華洛帝稱讚,並與之建立師生情誼的阿爾巴尼亞男高音塞米爾.皮爾古,將應國家兩廳院之邀,於歲末之際訪台,協同波蘭國家歌劇團音樂總監安德烈.尤克維契,與國家交響樂團聯手演出歌劇經典選粹、耶誕聖歌與膾炙人口的民謠,為台灣樂迷打造絕美動人的聽覺饗宴。

    文字|張瑋珊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吳庭毓與蕭斯塔高維契的絃音》
    藝@CD

    樂團之外 以琴訴衷

    在交響樂團之中,排練與演出雖以指揮馬首是瞻,但穩定全團軍心,首席更是肩負重任。不過走出大樂團的他們,又會想用音樂說些什麼?這組「NSO首席之聲」系列,在樂迷敲碗多時後終於現聲,吳庭毓與李宜錦雙首席的「出輯」,正巧是一男一女、一成熟一甜美的完美配搭。

    文字|李秋玫
    第324期 / 2019年12月號
  • 指揮家歐斯莫.凡斯卡
    音樂 NSO「不朽.命運」

    凡斯卡領軍 演繹兩首交響經典

    NSO的「名家系列」在十一月下旬邀來芬蘭指揮家歐斯莫.凡斯卡,領軍演出「不朽。命運」音樂會,曲目就是貝多芬最為人所知的經典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以及同樣來自北歐的丹麥作曲家尼爾森之第四號交響曲《不朽》。前者以前四個音開創了音樂難以用筆墨形容的浪漫時代,後者則在一戰背景下以「活著」為創作核心,在重重混亂、衝突之後,宣告音樂與人類靈魂的不朽。

    文字|張偉明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各種節奏樂器,都是可以自由發揮的材料。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腦忘記的,讓音樂重新喚起

    除了透過各種科技工具促進文化藝術的平權參與,讓藝術與大眾更為親近,藝術家又可如何藉由藝術,進行社會參與呢?由國家交響樂團於七月份辦理的「當我們同在一起Here, We Reconnect樂齡照護音樂工作坊」,即是讓參與者學習如何透過音樂,參與長者的照護,藉由英國曼徹斯室內樂團的經驗分享,將相關方法引入台灣。

    文字|魏君穎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呂紹嘉
    特別企畫 Feature 國家交響樂團

    多條脈絡齊行 畫出最美藍圖

    二○一九╱二○樂季是NSO音樂總監呂紹嘉卸任前的最後一個樂季,是他對十年工作的總結,也是充滿離情的一季。翻開樂季手冊,可以發現節目的安排有多條脈絡同時進行,如為慶祝貝多芬的兩百五十歲安排了樂聖的多樣經典,也持續呈現呂紹嘉力推的巴爾托克與西貝流士等等。當然客席音樂家的明星級陣容也是不容小覷,樂團更一口氣邀了三位駐團藝術家,藉著不同背景的他們與樂團互動,期待帶給樂迷與眾不同的感受。

    文字|李秋玫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達人推薦 本月我想看

    NSO歌劇音樂會《藍鬍子的城堡》

    先前曾參與二○一一年由台北歌劇劇場製作,曾道雄導演的同部歌劇,因此對時隔八年之後,由NSO國家交響樂團推出的歌劇音樂會形式非常期待。 巴爾托克獨特的管絃樂技法在此劇中有非常精采的發揮。豐富地描寫了七扇門內的異象:「刑房」、「兵器庫」、「珍寶室」、「花園」、「原野」、「淚池」,乃至於最神秘的「第七扇門」,皆由不同樂器引導出主題動機變化,並以不和諧音貫穿全劇,創造出濃厚的陰鬱不祥感,給予指揮及樂團相當大的表現空間。 戲劇上,在音樂廳空間中如何配合影像呈現城堡內的詭譎多變?全劇僅有兩位歌者,藍鬍子公爵和少女尤蒂間猶如掠食者與獵物的權力爭奪,「慾望的無盡之鎖」,最終將加諸於誰身上? 不將門開啟,便永遠無法知曉。 文字|陳仕弦 台北歌劇劇場執行導演

    文字|陳仕弦
    第319期 / 2019年07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本月份的小旅行

    旅行,可以是前往異鄉,感受當地風情;也可能是深入土地,與眾人一起同歡共樂;或許也包括走進私密回憶,探查過往與內心的片刻風景。本月,就讓我們帶你去走走。 首先,在平成與令和交替之際,隨著NSO國家交響樂團出訪日本,從東京到大阪,中間也途經有「小京都」之稱的「金澤」,在一年一度的「風和綠的樂都音樂祭」裡,周旋於表演廳、街道、廣場和美術館,享受傳統、爵士、跨界到古典等各種樂曲,那是由世界各地優秀創作者、演奏家和知名樂團的所帶來的演出,體會音符飄揚、歡騰熱情的祭典。「風和綠的樂都音樂祭」還有特別的指揮、樂團大風吹演出,參與期間的國家交響樂團和音樂總監呂紹嘉、駐團指揮張尹芳,也各有新的「合作」對象。 我們也來到「大龍峒保安宮保生文化祭」的現場,聽聽民俗專家林茂賢與我們講古談戲,說說外台戲、家姓戲的現況,及其令戲迷痴狂著迷、自請相隨的獨特魅力。同時,常與歌仔戲團創作共事導演傅裕惠,也一一細數「戲」、「角」與「迷」,三者之間難分難捨又共生互存的奇妙關係。 最後,隨著這齣由曾在世界各地的「資深」素人所演出的《我所經歷的性事》,即將生成台灣版本之前,除了由主要創作者多奈爾(Darren ODonnell)為我們介紹這個製作緣起、不同文化背景裡的素人故事、與長者演員相處的方法經驗,以及如何將私密性事轉換為台上的敘事語言之外,也探訪作家苦苓、馮光遠等人,請他們引路,一同走進過往回憶,在當時保守的社會環境和成長過程中,他們又是如何認識和理解「性」的種種面相和相關議題。在同婚專法於五月十七日三讀通過、廿四日起施行的截稿過程中,看著那些在稿子中、舞台上的資深素人演員,與身邊相戀多年終有成的同性友人們,他們臉上同樣地洋溢著的喜悅與羞怯,不禁讓我有感,的確,很多事需要勇敢地說出來,面對自己,無關乎性別與年齡。

    文字|黎家齊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次女高音愛蓮娜.迪科娃
    音樂 NSO歌劇音樂會「藍鬍子的城堡」

    世紀末 蓄勢待發的交響

    NSO連結維也納與布達佩斯的「璀璨雙城」系列,以「藍鬍子的城堡」此場歌劇音樂會為壓軸,將呈現「世紀末」蛻變前、高張力的經典荀貝格的《昇華之夜》與巴爾托克的《藍鬍子公爵的城堡》,兩作品都由男、女兩位歌手演繹,以歌劇音樂會形式呈現,更能聚焦音樂本身。

    文字|李秋玫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焦點專題 Focus

    金色的音樂交響.NSO日本巡演紀實

    日本金澤,無疑是最閃亮的都市, 無論從穿著、用品到伴手禮,鑲嵌的金箔不但不俗氣,反而透露高雅氣質。 在櫻花片像雪一樣飛舞的季節,想起金澤的能樂,常被說是「從天上飄下來」。 但真正抵達,才聽到音樂從流行、爵士、古典到跨界 以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在車站、飯店、街道、廣場與美術館舞台, 旋律飄揚整座城市。 在「平成」年號的最後一天,NSO今年的日巡從在首站東京創下歷史一刻,隨即前往石川縣的金澤市,參與一年一度「風和綠之樂都音樂祭」,最後到大阪劃下尾聲。在「令和」的新氣象中,樂團成功地散播音符、擴展了國際名聲。「就像風一吹,綠葉就開始發芽。」隨著NSO的旅行,我們聽見了樂團與當地交流,共同編織了一首跨世代的金色交響曲。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 NSO日本巡演的東京演出現場。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的驕傲 從卓越變成偉大

    暌違七年,國家交響樂團(NSO)於四月底再度踏上日本國土,展開七天三城的「來自台灣2019日本巡演」,以東京為首站,接著到金澤參與「風與綠的樂都音樂祭」,壓軸場則在大阪音樂廳。七天內演出六套曲目與七場音樂會,對樂團來說是非常嚴苛的考驗,但也驗證了樂團的實力,備受樂評與樂迷肯定,知名樂評家羅伯特.馬克爾更指出,從此次日巡的音樂表現來看,充分證明了呂紹嘉在掌舵的九年當中,將NSO「從卓越變成偉大。」

    文字|李秋玫
    第318期 / 2019年06月號
12345678910..1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很難,但我不是一個人

    吳思瑋與一切都有可能的「聲舞團」現地製作
  • 戲劇(曲)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