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學七○
裂痕、硝煙與純情的記憶
七○年代是一個無法冷靜的時代,在文學的疆土上,硝煙紛起,先是「現代詩論戰」,接著更是影響深遠的「鄉土文學論戰」,而文學的內涵也重新注視腳下台灣這塊土地,更對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的台灣社會變化憂心忡忡。另一方面這也是個純情的年代,愛情的夢幻、純真的民族情懷,也標誌了這個時代的文藝風向。
-
特別企畫 Feature 電影七○
愛情武打又愛國 封閉時代的繁華
主流電影工業在七○年代發展出中小企業積極的商業性格,靈活遊走在官方訂定的界線邊緣,因為市場蓬勃而繼續製作愛情文藝片及武打電影。只是如同台語電影因為賣座好而形成一窩蜂的搶拍,最後流於粗製濫造,愛情文藝與武打片也有類似的狀況,功夫電影引起模仿與霸凌,各國開始嚴格禁止功夫片進口,愛情文藝片看久也會看膩,而隨著七○年代退出聯合國與蔣介石過世,電影也跟著峰迴路轉發生體質上的變化。
-
回想與回響 Echo
繆斯女神漫步在劇場
隨著戲劇觀念的改變,由文學改編而成的戲劇作品,部分改編者嘗試跳脫寫實主義舞台語言形式的束縛,企圖在劇場中藉由大量的肢體及各種語言形式,呈現出「在劇場中表演文學」、將氣質濃厚的「敘述語言」融入劇場的可能性。這種將文學語言在劇場中的變奏嘗試,在「台灣文學劇場」系列演出中,似乎成為一種共同努力的趨勢。
-
回想與回響 Echo
每個人都有一段「我的故事」
少女時代讀瓊瑤小說,很清楚那只是幻想,根本不可能在現實世界發生。年歲越長,體會了人心的奧妙,反而越來越承認幻想的價値與力量。這不就是劇中穿插《牡丹亭》典故的用意嗎?
-
焦點
在劇場裡,一個共同閱讀的過程
在與原著工作的過程中,「台灣文學劇場」的五位導演都一致感受到面對一部文學作品、嘗試解讀它、進而轉化為劇場呈現的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這壓力可能來自於喜愛的作品、尊敬的作者,也可能來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