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李歐納.柯恩

相關文章 6 篇
  • 加拿大創作歌手與詩人李歐納.柯恩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加拿大創作歌手與詩人李歐納.柯恩 生命如歌更如詩

    「加拿大創作歌手、音樂人、詩人及小說家」這是維基百科上對李歐納.柯恩的描述,或許對他的廣大鐵粉來說,他遠不只是上述的身分而已。生於一九三四年的柯恩,作品總是探討著宗教、孤單、性、權力,他的歌與詩備受肯定,曾入選加拿大音樂名人堂、加拿大創作名人堂、美國搖滾名人堂。二○一六年十一月七日辭世的他,享壽八十二歲。本刊在此特從其詩集《渴望之書》中精選摘錄,讓讀者重溫大師雋永的詩采,以為紀念。

    文字|李秋玫、AFP
    第288期 / 2016年12月號
  • 柯恩說:「我和垮掉一族有很多共通處,和嬉皮的相同處更多,或許下一個流行的名詞會更接近我真正的模樣。」
    特別企畫 Feature

    喔,他們都是波希米亞人……

    李歐納.柯恩的第一部詩集在一九五六年印行,和《嚎叫》同年。他早歲的詩人生涯,確實重疊著「垮掉一代」的崛起時間。然而,柯恩並不能因此就劃入「垮掉一代」作家群:他的活動圈子不大重疊,柯恩也比大多「垮掉一代」作家小了一輪。誠然,柯恩也有強烈的波希米亞浪子氣質,然而彼時哪個文藝青年不是如此?

    文字|馬世芳、Valery Hache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巴布‧狄倫也深受垮掉的一代影響
    特別企畫 Feature

    美麗的失敗者 昇華了搖滾的靈魂

    垮掉的一代是文學上的不法之徒。他們不論在主題、寫作風格,乃至個人生活上,都在挑戰主流價值的單調與安逸,而追求自由、即興、誠實和解放,因為只有面對自己的骯髒與腐敗,你才能昇華。沒有垮世代,搖滾樂不會是如今我們熟知的面貌,從披頭四、巴布.狄倫、吉姆.莫瑞森到派蒂.史密斯、理查.海爾乃至音速青春樂團、衝擊合唱團等等,不論是紐約站還是倫敦站,垮世代的幽靈與肉身都還繼續在列車上加持著我們的搖滾英雄們。

    文字|張鐵志、Bertrand Guay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年輕時的柯恩演唱時的帥氣神情
    特別企畫 Feature

    認識李歐納.柯恩的10種方法

    當搖滾樂手還在翻唱歌曲時,他已經在文壇上享譽盛名;當同儕們沉醉於迷幻藥的虛幻時,他早已在小說《美麗失敗者》裡,用滿紙的同性戀、三角戀、毒品、手淫嚇壞了當時保守的中產階級。而在所有歌者帶著墨鏡、頂著亂髮、手持電吉他放聲嘶吼時,他卻反其道而行,梳著整齊的西裝油頭、搭著深色西裝外套、壓低嗓子,悠悠地唱著深沉抑鬱的情感。抿著薄薄的嘴唇,一身講究的品味,冷漠、自溺、玩世不恭他就是李歐納.柯恩(Leonard Cohen),詩人、作家、歌手、畫家一個您難以捉摸,卻又難以揮之而去的陳舊烙記!

    文字|李秋玫張華紋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粉絲心中的 李歐納.柯恩

    李歐納.柯恩在台灣也有眾多的粉絲,其中更不乏知名的作家、詩人、音樂工作者,到底這位老詩人在他們心中佔據著怎樣的位置?且聽他們娓娓道來

    文字|張照堂、鍾永豐、沃斧鴻鴻、尉遲秀、韓良憶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 柯恩與格拉斯
    特別企畫 Feature

    菲利普.格拉斯vs.李.歐納.柯恩

    《渴望之書》是柯恩二十多年來的詩歌畫作,《渴望之書》也是格拉斯一百分鐘的音樂創作。兩者究竟是如何產生擦撞火花?又是如何看待對方? 就在二○○七年六月多倫多光影藝術節首演前,兩人曾在Wintergarden Theatre留下對談。在藝評家約翰.洛克威(John Rockwell)的主持下,兩人暢談六十分鐘。本文摘錄兩位巨匠對話,近距離來聽聽他們說些什麼!

    文字|John Rockwell、吳家恆 、李秋玫
    第194期 / 2009年02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