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劉淑英

相關文章 10 篇
  • 何曉玫編舞的〈伊疑以憶〉
    即將上場

    風動舞團《風動之舞I-舞戲》

    由國內新生代編舞家何曉玫與劇場工作者─紙風車劇團的李永豐和綠光劇團的羅北安三人所共組的「風動舞蹈劇場」,將於本月推出他們的首演《風動之舞I-舞戲》,結合戲劇和舞蹈的表現方式。演出的作品有何曉玫的〈盛開之前〉與〈伊疑以憶〉,劉淑英的〈牆〉、羅北安的〈醉〉、及李永豐的〈結婚輓歌現場〉。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3期 / 1994年09月號
  • 在大開劇團的兒童戲劇營裡,劉仲倫(圖左前一)與女兒(圖左前二)跟小朋友一起進行活動。
    特別企畫 Feature

    寓教於樂

    走過早期觀念閉塞、物資缺乏的年代,目前站在教學崗位上的表演藝術工作者們,想提供下一代怎樣的藝術教育及環境?

    文字|祁雅媚
    第95期 / 2000年11月號
  • 〈雙頭紅線〉
    舞蹈

    各族婚俗入舞 延展圓融想望

    台北民族舞團新作《百年好合》,從客家婚禮、福佬冥婚、魯凱人蛇戀神話,到漢族現代婚戀,由劉淑英、郭瑞林、胡民山等編舞家編採入舞,在跨歷史跨文化的心靈中撩動關係,織就圓缺之間的故事情懷。

    文字|周倩漪
    第178期 / 2007年10月號
  • 林向秀自編自舞的《月光》運用一條雙色的綢布,揮舞變化,表達懷孕女子的多樣思緖。
    台前幕後

    舞出新心女性

    流浪舞者工作群第五度入圍國家劇院實驗劇場舞展,此次推出的「心主義」延續前次「孕」的編舞概念,以母親心境和女性角色探究成爲編作靈感,展現女性在各個不同階段成長經驗的心靈圖像。

    文字|王凌莉
    第76期 / 1999年04月號
  • 《面》細膩而繁複、沉重而憂傷的表達方式,使得這個作品迥異於其他。
    舞蹈

    風動的舞動手動

    五支舞碼各具特色:張顯靜的作品豐富而有趣;林向秀的作品則另類而具挑戰性;王立安的作品頗具趣味和詼諧的戲劇效果;鄧桂複的作品原始而直接;劉淑英的作品則細膩而繁複。

    文字|郭美香
    第96期 / 2000年12月號
  • 陳樹熙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做自己的最佳主角 「術」科學長職場經驗談

    算得上術業有專修吧,他們各自有一張或二張音樂、舞蹈、國劇或戲劇相關科系的畢業証書;這可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走出校門之後,他們行履過一個位置又一個位置;物換星移,今天,他們的所在,無論與修習的術業相關、沒關,重要的是,他們是自己現階段的最佳主角。

    文字|胡惠禎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芭蕾解構》
    新秀登場

    春天的舞者 吳素芬與劉淑英

    吳素芬與劉淑英,或台北,或竹塹,或芭蕾,或現代,在舞台上的身影總不消失。她們用熱情堅持理想,以行動實踐藝術;畢竟,對一個舞者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跳、跳、跳。

    文字|胡如少
    第29期 / 1995年03月號
  • 李文隆在〈叭嗒叭嚕啊〉中有一份呼之欲出的召喚。他個人成熟的肢體魅力和寛廣的表現技巧,是製造觀衆期待與共鳴的交點。
    舞蹈

    風動於舞與戲之間 《風動之舞Ⅰ──戲》的謎思

    戲劇與舞蹈工作者的跨刀合作,結合了更多層面的媒介與才華。由這次風動舞蹈劇場的展演,可看出新生代創作者的特殊理念和開創新局的雄心。

    文字|黃旭徽
    第26期 / 1994年12月號
  • 《孕味十足》除了運用多種編舞手法,劇場設計上也綜合了許多視聽效果,使觀衆有目不暇給的感覺。
    舞蹈

    實驗性十足的創作 《孕味十足》的聯想

    《孕味十足》是一場實驗性極強的演出,兩位主要的編舞者可說盡全力尋找各種新的可能性,包括編舞的技巧、動作的種類、聲音的運用,舞者的性別與定位等等,只是這種多焦式的實驗可能給觀賞者帶來適應上的困難,但無論如何,舞者與編舞者的努力與成績是値得喝采的。

    文字|江映碧
    第32期 / 1995年06月號
  • 取材現代生活的符號,在舞蹈中充滿强烈的隱喩。
    觀察站 Review

    城市漫遊的滋味──評流浪者舞者脚不停之演出作品

    六○及七○年代,美國後現代舞蹈在長期的實驗之後,所影響的觀念之一,是一種類似採礦的編舞哲學(D. Joyce, 1992),傾向以單一的構思或成串的意念,有深度地去挖掘發展,而非將舞蹈當作娛樂,以多樣化的構想,輪番上陣,膚淺地炫耀一番。這種挖掘的精神,在邁入九○年之後,已少見聲援的後進。然而九月廿五、廿七日流浪舞者工作羣在皇冠小劇場的演出中,似乎仍見「採礦」精神。 劉淑英在洛衫磯加大的研習,似乎探尋到這麼一條將成串的意念發展成整體涵意的礦脈。這一脈絡把她在太平洋兩岸所歷練的生活經驗,以敍事的方式,作了有如橋樑的呈現。〈切一片都市嚐嚐〉共分八段,前後各以阿爸的台語獨白,述説中國人士、農、工、商的傳統價值觀。並以模擬懸絲傀儡的動作,展開了一段長輩在未成年者的背後,有意識地以頭、肩、腳、手輕推之,使幼輩者朝既定的安排前進後退,預塑地達到以穿衣作爲功成利就的明喻。這一節環環相扣、鞭辟入裏,頗有一氣呵成之勢。 隨後則以英語道白,點出美國文化的重心──性,並以腋下噴灑等象徵動作,來呈現美國式生活的一面,其中以Bag Lady帶出聖賞(Camille Saint-Sans)的名曲《垂死天鵝》的一段,是最大衆化的一幕。不過這個畫龍點睛的喜劇配方,遇上二度觀賞時,或因已有預期發生的心理,不但使人笑不出來,反而瞧出其舞蹈成份不足的瑕疪,且隨後出現類似Meredith Monk在《Quarry》十舞中,舉十字架遊行的場面,雖然粧點出下一段有關死亡的預言,總有抉擇的自主性不夠之感。 第五段<拜一到拜五>的生龍活虎,與第七段<下一個?!>中僵硬收縮、平貼牆面的肢體,是一個强烈的對比,處處充滿了隱喻,不過,其突破課堂舞步的勇氣,令人讚賞。 同時演出的節目還有許珮莉的〈蟲林變奏〉、吳淑𤦈的〈異數Ⅰ、Ⅱ〉和古美玲〈枯葉的故事〉。三者均較强調基本動作的再現,尚未能走出西方傳統現代舞的格局。所幸這幾位編舞者均甚年輕,來日方長,只要秉持智慧與毅力,不乏探尋到屬於自己的創作寶礦的機會。基於這樣的理念,流浪舞者工作羣的嚐試與表現,是值得肯定與鼓勵的。 文字|盧玉珍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舞蹈碩士,現任文建會研究員

    文字|盧玉珍
    試刊號 / 1992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藝號人物 People

    陳靈 專注的人生、多變的音樂

  • 特別企畫 Feature

    比較後的城鄉界線→→劉育育:「地方不是城市的附屬」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 攝影手札

    時間地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