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咪呀
-
焦點專題 Focus
音樂劇創作者的許願箱,與他們的生活
隨著台灣現象級音樂劇《勸世三姊妹》的出現,票券啟售就被搶購一空,不再只是大型演唱會的專利了!而這也是否意味著,音樂劇將正式走入我們的日常呢?另一方面,不僅是本土原創劇本,今年度台灣各大劇院也陸續引進百老匯經典作品,如《西貢小姐》、《媽媽咪呀》且據傳聞未來還有許多驚喜將陸續登場。 於是,乘著這波浪潮,我們邀請台灣各具代表性的音樂劇創作者,分享這幾年的感受,並於文末許願自己的百老匯願望清單而且,有些創作者的願望,說不定馬上就要成真喔! (本文出自OPENTIX兩廳院文化生活)
-
焦點專題 Focus 演員
張擎佳 曾經失落的高音C,終能為命定角色飆唱
因《勸世三姐妹》的爆紅,讓多年耕耘音樂劇的張擎佳,好好地被觀眾看見了。 她在戲中所飾演的宋國珍,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角色,於情感面向,因過分壓抑而充斥著悲情張力,分明扛下所有,卻落得獨自委屈;於技巧面上,這是一個幾乎從頭到尾都沒有被端下台的演員,姑且不論好幾場戲她得踩著高跟鞋在斜坡上困難地移動,全長3個多小時,她得唱好唱滿,張擎佳說:「我幾乎都沒有下場的時間,若有,也都是在快換(編按:快速換裝),完全無法喝水或者上洗手間。」 曾有觀眾打趣問:這種程度,根本是體罰了吧?不過,張擎佳只是吐舌:「我覺得很感恩,好險是在這個階段遇到國珍,我在各方面都累積到一定的經驗了,能夠好好把握住。若再早幾年給我這麼好的角色,我可能也沒辦法吧。」 所謂「沒辦法」,是曾經有某段時間,她硬撐上台,把自己的聲音給搞壞的低谷時期。 張擎佳的生命歷程,乍看之下簡直是作為音樂劇人的養成之路5歲習舞,接著學琴,鋼琴老師帶她進合唱團以後,自組團隊,演出歌劇。她說:「所以,我從小就知道,我不是害怕上台的人。」 但是,不害怕上台又能歌善舞的人,還能夠做什麼?這在當時是沒有概念的。迷惘之際,她大學唸了聲樂組,然而「你聽,我的聲帶比別人小管,音質偏高,照理來說應該是被歸類在花腔女高音,不過我的技術好像又無法讓自己穩穩成為歌劇中的女高音。」 張擎佳說,原本萬念俱灰,不知何去何從,在報紙一版小小的角落,像是被命運推了一把,恰好看見躍演的工作坊徵選,她沒頭沒腦地報名,這才轉而認識了音樂劇。 一切都是巧合,無所謂命定。即便如此,如今演、唱、舞三者俱佳,甚而經常授課的張擎佳,看起來就像天生要吃這行飯一樣。 因此,外人恐怕很難想像,她曾經有多麽的不自信。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時尚劇壇 「台」風正盛
第三屆的上海戲劇谷「壹戲劇大賞」,於四月底揭曉並頒獎,這次的火紅重點當然是獲得「年度大戲」及「年度最佳製作人」的《媽媽咪呀》中文版。這次台灣相關的製作入圍甚多,最後成果也十分豐碩,戲王戲后均是台灣演員奪得,其中獲頒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士傑,也同時獲得官辦的「白玉蘭」表演獎,可謂雙喜臨門。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舶來品稱雄 頒獎典禮如同大拼盤
為拼收視率 「東尼獎」愈來愈綜藝
於六月七日頒獎的美國東尼獎,今年的大獎得主都是舶來品,如獲得最佳音樂劇等十項獎的《舞動奇蹟》,最佳話劇得主是由法文劇本改編的God of Carnage。但頒獎典禮的設計卻更引人非議:為了提升收視率,硬是把早已下檔、卻有電影知名度的戲湊進典禮中演出。雖然東尼獎獎勵的範圍只是在紐約曼哈坦中城四十二街到五十四街和第六大道到第八大道之間的約四十間戲院上演的戲,但基於「更長遠的利益」,當然要愈多人看見愈好!
-
藝@電影
抱著DVD,在家看音樂劇
你是音樂劇迷嗎?如果沒空或沒錢到百老匯或倫敦西區朝聖,那就抱著DVD,在家輕鬆享受音樂劇的美好世界吧!音樂劇的DVD有的是劇場實錄,有的是電影改編,各有不同的觀賞趣味。
-
達人推薦 本月我要看
《媽媽咪呀》
我有一百個理由不推薦《媽媽咪呀》MAMMA MIA!,主要因為以它的強勢滾滾,這微薄的錦上添花,如同大浪中激起的小漣漪。但也許正因這部劇太「流行」、太「娛樂」,大部分觀眾都急著趕熱鬧、吃個感官棉花糖,我想提醒有心人觀察一點他山之石。《媽媽咪呀》最厲害的是,在眾多以原創取勝的音樂劇當中,它是極少數以翻唱流行組歌得勝的作品。它的成功帶給業界「這樣行得通」的幻想,結果都「滑鐵盧」了。 我認為「ABBA」即使在現代來看,依然是流行樂界的奇葩。它出身瑞典,為了走向世界而無包袱地吸收收各地的音樂元素,使它不那麼單純可以被冠上諸如美式、英式的地區風格。他們的作品取材廣、自我重複性低,關心的事從男歡女愛到非洲探險家,故事場景也可以從光鮮舞台,轉到流浪巡演時的雨中車站。詞曲方面的創意,不少本質已經相當劇場性,曲式結構不像市面芭樂歌那樣一成不變。例如〈Thank You For The Music〉與同專輯的〈I Wonder(Departure)〉是標準劇場式的敘事音樂,也難怪他們可以在日後真的創作出《棋王》這樣的不俗的音樂劇作品。 老實說,相對於ABBA原創音樂的深度與廣度,《媽媽咪呀》真有點太表面,把這些音樂用在一個無厘頭的劇上,委實可惜。無論如何,大家都是抱著欣賞ABBA名曲演唱會的心情去的,只是,多一點的用心會不會更好? 文字|楊忠衡 音樂時代出版社總編輯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音樂劇的流行密碼
暑假將屆,八月又要刮起音樂劇旋風! 法國的《小王子》、英國的《媽媽咪呀》將先後登「台」, 不約而同地,都帶著流行音樂的基因, 或讓你以抒情流行曲風,聆賞聖修伯里的詩意經典, 或讓你在連串ABBA經典曲裡,看一齣全新的幸福故事。 藉由「流行音樂」,它們想讓你感覺更親近! 從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到法國巴黎,無論是搖滾、爵士或香頌, 不管是K歌還是原創曲,唱得是英文、法文還是中文, 只要音樂劇融入流行樂風,就能讓無數觀眾為之瘋狂! 融合流行元素的音樂劇已成為創作的當紅潮流, 不僅製作人看準商機大舉進軍投資,連偶像歌手也加入音樂劇製作行列! 流行音樂劇為何是當下最紅的娛樂產業? 音樂劇與流行樂壇匯流的背後有何商機? 透視英美、法國、香港和台灣四地的流行音樂劇發展, 本刊為你解開音樂劇的流行密碼!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有個忙碌的暑假,真好!
時序進入七月,對國內多數表演藝術團隊而言,此際正值春秋兩季演出間的空檔,雖然常免不了被戲稱做產業淡季,讓許多表演工作者大嘆「暑假失業潮」。但實際上,此時卻是銜接著上下半年的重要關鍵,除了給劇場人一個喘息、沉澱或度假的機會,同時也得以檢視上一季的創作與收成,並蟄伏著對新一季的展望。 可是,今年卻不同以往,在這個閒淡的當口,台灣的表演藝術界似乎也感染了盛夏的繁茂,熱力無法擋。首先,就是從遙遠的東歐傳來捷報:台灣的劇場設計團隊在本屆「2007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中,從五、六十個參賽國家當中脫穎而出,一舉抱回「劇場技術」金獎!並且我國參與學生設計展的入選作品眾多,質與量均大幅提升,不僅贏得國際友人的讚賞,也顯示出國內劇場設計專業日趨成熟之外,在新一代劇場設計人才的培育上,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此外,雲門的海外巡演,更是場場爆滿座無虛席。我有幸在莫斯科契訶夫藝術節中看到了《流浪者之歌》的演出盛況,真的是讓坐在觀眾席間的我熱淚盈眶,衷心地感謝他們在異地的舞台上,為台灣爭光。 而在國內,也是有著熱鬧非凡的景況,先是由德國萊茵歌劇院與NSO跨國演出的正統歌劇《玫瑰騎士》領軍,揭開暑期強檔序幕,緊接而來的,還有法國的《小王子》及英國倫敦《媽媽咪呀》兩齣音樂劇先後登場。因此在本期當中,編輯部也就台灣近年來流行音樂劇逐漸蓬勃的現象製作特別企畫,以期讓讀者在欣賞熱鬧的歌舞外,也能懂點門道,並希望表演藝術各界對台灣歌舞劇的市場,有著進一步的思考。 最後,在暑假這段期間,父母絕不能錯過的,還有〈老爸老媽必讀之夏日密笈藝術出招!暑假兒童歡樂大預言〉,在其中本刊針對「臺北2007兒童藝術節」及在這兩個月內所上檔的兒童劇與音樂會,做了精選介紹,可以讓身為家長的讀者,為自己的孩子安排一個豐富的藝術假期。當然,由兩廳院所舉辦的「大家來玩藝」藝術夏令營,也是父母們為寶貝安排暑期活動的最佳選擇之一。也許對表演藝術工作者來說,這是個異常忙碌的夏天,但是,我不禁要大聲歡呼:有個忙碌的暑假,真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最值得關注的市場現象
萬事俱備,東風已吹——音樂劇能不紅嗎?
這幾年來音樂劇行情陡升,西方百老匯大戲紛紛進軍華人世界,今年從開年的《歌劇魅影》就掀起一連串的音樂劇旋風。何以這些在百老匯演出超過十幾二十年的戲還能如此翻紅華人世界?其實巨變的是華人自己的生態,是自己吹起的一股東風,對西方音樂劇產生了需求。這股需求,短期內會表現在市場熱度上,但熱度過後的長期發展,則是值得我們關切的文化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