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凍水牡丹

相關文章 7 篇
  • 復刻選文 藝號人物

    廖瓊枝 情深繫命歌仔緣

    七十四歲的「台灣第一苦旦」廖瓊枝,今年初獲行政院文化獎、陳水扁總統卸任前又頒授總統府二等景星勳章,桂冠榮銜之多令人欽羨。但她念茲在茲的,仍是傳統歌仔戲的傳承使命。被尊稱為「廖老師」近三十年,早年算命仙說她命中帶「老師格」,絲毫無差,她在歌仔戲藝術上的授業,無人能及。

    文字|紀慧玲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二分之一Q崑曲小劇場的《柳.夢.梅》
    特別企畫 Feature

    變與不變之間 創意迸發展望盛景

    這十年,可說是台灣戲曲藝術發展最劇烈的十年,原來主流、封閉的美學在新世紀幾乎全盤崩解,各類的創新、實驗、跨界次第開展,打造一齣齣令人耳目一新的繽紛戲碼。但在創新大纛之下,傳統功底依然是不變基石,變在不變之上,於是變出未來前景。

    文字|紀慧玲、韓兆容
    第205期 / 2010年0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節目掃描 Performance schedule

    達人推薦—鴻鴻、楊忠衡

    鴻鴻 本月我要看 《第十二夜》 《第十二夜》是莎翁極富扮演趣味的喜劇,深受當代劇場歡迎,在台灣卻鮮少被搬演,單為了這點就值得一看。「全男班」構想雖非導演唐納倫首創,不時總有劇團想一探莎翁時代男男在台上談戀愛的曖昧,然而放在《第十二夜》卻格外有趣。莎翁有不少喜劇愛玩性別扮演遊戲,如《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但《第十二夜》還加上雙胞案,可以說最為瘋狂。這種「男扮女扮男」的雙重後設,加上劇中一干鮮活的甘草角色,給了演員超大發揮空間。而俄國人演莎劇給台灣人看,更饒有「跨文化」滋味。這一夜的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應該是品質保證的了。 楊忠衡 本月我要看 《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凍水牡丹》 自從兩部大同小異的馬水龍《霸王虞姬》、許常惠《鄭成功》,老劇復辟的黃輔棠《西施》、陳能濟《瑤姬傳奇》之後,西式歌劇創作在台灣沈寂許久,和競相發表的新戲曲、音樂劇相比,有天壤之別。歌劇的推動,本身有技術面和文化面的疑義,個人先前本以為歌劇時代已經刻上墓誌銘,預言若無外力挹注,歌劇絕不可能自力在台灣復生。現在這個封印即將因《福爾摩沙信簡黑鬚馬偕》而重啟,效應值得矚目期待。 從題材和製作來看,這部大型歌劇都是以國際規格做目標,兩廳院幾乎投入所有資源,無怪乎標榜為「兩廳院旗艦計畫」。在近年的文史溯源潮中,本劇題材不但跨過日據時代、前清時代,更首度涉足西方人「由西徂東」的歷史時潮。不論是出乎偉大的宗教情操,還是冒險家開疆拓土的豪情,東西文化在台灣碰撞接觸,確是精緻幽微的議題。本劇動員歐美亞洲上百位頂尖藝術家參與,由NSO執行長邱瑗擔任編劇、金希文作曲,施如芳填詞,德籍旅法的漢柏斯(Lukas Hemleb)任導演、簡文彬指揮國家交響樂團,以英語、閩南語發音演出,無疑是今年本土表演界的焦點,成果也會具有相當指標意義。 除此之外,我要特別推薦國家國樂團以廖瓊枝傳奇人生為題材製作的《凍

    文字|鴻鴻、楊忠衡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 蝶谷殘夢》結合歌仔戲與大型西方交響樂,音樂豐富了,卻少了點鑼鼓原味。
    焦點專題 Focus

    是豪華版花車?抑或拼裝車?

    跨界並非萬靈丹,每次都靈,不靈的也別洩氣;所以,跨界也需要「試車」,既是「試車」定然會有「試乘期」。「試乘期」可以考驗觀眾的接受度,也是讓創作者重新考慮應否讓表演藝術回歸到它「質本潔來還潔去」的純真面貌。究竟,跨界是豪華版花車?抑或拼裝車?頗值得深思探討。

    文字|黃醒醒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男中音巫白玉璽在《快雪時晴》中,相當程度融入傳統京劇的唱念作表。
    焦點專題 Focus

    台灣戲曲音樂發展的新景觀

    以傳統戲曲而言,唱腔與伴奏音樂在演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製作一齣新戲,編腔者與音樂作曲者對於該劇種之音樂體製要有深入的研究還有要重視唱腔「聲情」與「詞情」的配搭、「聲情詮釋」與「伴奏音樂」的配搭,進而才能在這基礎之上,新創發現代化的唱腔與樂團伴奏音樂。

    文字|施德玉、林韶安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凍水牡丹》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
    回想與回響 Echo

    龜山島的意象

    《凍水牡丹》如此巧妙地將母親形象、歌仔戲、時空情境,透過舞者、歌者、戲中戲,與廖瓊枝本人疊合。其交織手法不循直線鋪陳,而是穿梭進退,偶有大片渲染,偶有停頓。這片拉開的大幕底,於是就有了戲劇人生的人影穿梭,也有音樂渲開的色彩空間,更有舞蹈抽象隱喻的感性魅力。

    文字|紀慧玲、林鑠齊
    第193期 / 2009年01月號
  • 藝號人物 People

    一切榮耀,盡付舞台 廖瓊枝的人生與戲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老話深刻地印鑑著廖瓊枝的一生。過去常和她一說一唱、到處去推廣戲曲美學的文化評論家林谷芳,便曾分析道:「廖老師在台上唱〈哭靈〉、〈寫血書〉,你以為她在演祝英台、王寶釧呀?其實,她是在演她自己,哭她自己坎坷的身世!」

    文字|施如芳
    第135期 / 2004年03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