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相關文章 7 篇
  • 香港戲劇教父毛俊輝
    企畫特輯 Special

    經典文本舞台爭豔 多元創作叩問當代

    今年的文化交流盛事「香港週2019@台北」將於九月下旬展開,此次活動以「文本.舞台」為主題,共有四檔包含歌劇、舞蹈、戲劇、音樂的演出,與香港戲劇教父毛俊輝的講座與特展,及展現香港創意亮點的「香港插畫X創意設計品牌展」,繽紛多樣的展現,邀台灣觀眾一覽香港精采的文化實力與豐沛創意!

    文字|程皖瑄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馬克白的悲劇》發展出「性別錯置」的詮釋角度,是此次演出的最大特點。
    戲劇 鄧樹榮形體劇場《馬克白的悲劇》

    和當代社會對話 反映香港處境

    被譽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鄧樹榮,以「形體劇場」的初始表演語彙自成一家。此次帶來台灣的《馬克白的悲劇》,是對莎劇的二度創作,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並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在每次演出中帶來不同嘗試的他,此次將會有何新意,值得期待。

    文字|兆欣
    第321期 / 2019年09月號
  • 梵谷(左)穿上紅色長裙扮演馬克白夫人,黎玉清(右)穿上黑色西裝、馬甲和領帶扮演馬克白,兩人角色對換了,無論聲線、身段和神態都陰陽糅合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美學形構與政治閱讀

    鄧樹榮的《馬克白》改編以廣東話演出,設定為一對現代夫妻午夜夢迴,來到遠古的中國,遇上莎劇的人物,開展同樣的情節歷程。在暴君馬克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從古到今、放眼海內外的政治風雲,舞台上的馬克白再現了當代極權者的面貌,而當演員不斷說著「祖國」的稱謂時,遠古中國的時空便即時落入中共的歷史版圖,作為香港的觀眾,在政治的聯想中,不可能無所震盪!

    文字|洛楓
    第312期 / 2018年12月號
  • 《安提戈涅》今年五月於北京鼓樓西劇場首演,是一次結合演員訓練展示鄧樹榮劇場美學探索的成果。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西九首試Live直播 戶外版《安提戈涅》邀各地觀眾共賞

    西九文化區將於十一月,在戶外場地演出由鄧樹榮戲劇工作室及白光劇社首度合作的希臘悲劇《安提戈涅》,而且也同步嘗試現場直播,讓更多外地觀眾可以欣賞。演出在「日落及維港景致下」上演,安提戈涅的抗爭精神,將在美麗景致中,為香港帶來更豐富與深刻的啟示。

    文字|陳國慧
    第287期 / 2016年11月號
  • 伯納維拉在講座「初探義大利即興喜劇」中從歷史和文化說起,介紹了即興喜劇的由來與發展。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來港 主持義大利即興喜劇大師班

    二○○七年金丑獎得主伯納維拉,六月中應「鄧樹榮戲劇工作室」之邀為「2016 國際戲劇大師班」訪港講課,主持六天五夜訓練營,並有一場公開講座介紹義大利即興喜劇。伯納維拉以簡單英語與豐富肢體語言表達,讓聽者感受到他對其藝術的熱情與專注,也提供香港表演工作者更多的肢體認識。

    文字|陳國慧
    第283期 / 2016年07月號
  • 鄧樹榮的創作活力相當豐沛。
    藝號人物 People 香港劇場導演

    鄧樹榮 尋索人在劇場之存在狀態

    香港重量級劇場導演鄧樹榮,作品以形體劇場與簡約美學為特色,將於十月份首度帶著作品《泰特斯2.0》訪台演出。他在香港劇場盛行的高利埃表演訓練之外,另闢了一條演員訓練的蹊徑,融會貫通梅耶荷德和葛羅托斯基的表演理論與實踐,以及瑜珈及太極的身體修行觀。趁此機會,本刊專訪鄧樹榮導演,一談即將訪台的《泰特斯2.0》。

    文字|于善祿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 今年「新視野藝術節」開幕作品是優人神鼓的《時間之外》。
    話題追蹤 Follow-ups

    跨過十年 前瞻更多可能

    首辦於二○○二年的「新視野藝術節」,今年剛好跨入第十年,回顧十年來的企畫,「亞洲」和「跨文化」可說是該藝術節的關鍵字,但「新視野」的「新」是什麼?而它為何、如何、為誰展示?在「跨文化」的大潮和多媒體的廣泛運用甚至是氾濫之下,一個立足亞洲,在號稱國際都市的城市中舉辦的藝術節,如何越過這些迷思,找回自己在亞洲以至在世界的定位,以能提升競爭力去面對其他鄰近城市的演藝市場,成為「新視野藝術節」保有創意和持續發展所要思考的問題。

    文字|陳國慧
    第238期 / 2012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戲劇

    劇場散步筆記:迷走在現場的觀察絮語

  • 戲劇(曲)

    紙風車《哪吒鬧龍宮》 1月13、14日兩廳院藝文廣場免費觀賞

  • 新銳藝評 Review

    Super背後那些媽媽們想說的話

    評余彥芳《四媽俱樂部》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