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白的悲劇》發展出「性別錯置」的詮釋角度,是此次演出的最大特點。(Fung Wai Sun 攝 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提供)
戲劇 鄧樹榮形體劇場《馬克白的悲劇》

和當代社會對話 反映香港處境

被譽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鄧樹榮,以「形體劇場」的初始表演語彙自成一家。此次帶來台灣的《馬克白的悲劇》,是對莎劇的二度創作,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並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在每次演出中帶來不同嘗試的他,此次將會有何新意,值得期待。

被譽為「香港最具才華的劇場導演之一」的鄧樹榮,以「形體劇場」的初始表演語彙自成一家。此次帶來台灣的《馬克白的悲劇》,是對莎劇的二度創作,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並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在每次演出中帶來不同嘗試的他,此次將會有何新意,值得期待。

香港週2019@台北

《馬克白的悲劇》/鄧樹榮戲劇工作室

9/20~21  19:30 台北 水源劇場

INFO  02-27200858轉88

繼《泰特斯2.0》、《舞.雷雨》後,此次「香港週@台北」又將看到香港導演鄧樹榮帶來力作《馬克白的悲劇》──透過簡約凝練的身體,重新詮釋莎劇,舞台上不流一滴血,卻把人性最殘酷的一面呈現給觀眾。鄧樹榮認為《馬克白》是中年人的戲,人到此時,已不復年少輕狂,有點社經地位,但同時要面對上司和下屬,居於這樣尷尬的位置,如何面對人生的抉擇?《馬克白的悲劇》,是對照自己的心境,也是反映香港社會的處境。

回到初始的「形體劇場」

鄧樹榮可說是香港「形體劇場」第一人。不同一般「肢體」或「身體」的說法,「形體劇場」是希望能回到人類未使用語言的初始,哪怕只是一個呼吸、一個腳步,都是極富能量的表演語彙,他稱這種方式為「前語言」。雖然鄧樹榮受過傳統戲曲、瑜伽、太極等訓練,但不挪用形式,而是從中脫胎另成一家。

排練總是從基本的靜坐和步行開始:靜坐是為了滌淨雜念,更加專注;步行則是從緩慢步伐中,試著改變重心和脊椎彎度,或半蹲、或倒退,重新發現自己的身體。演員黎玉清從學生時期就與鄧樹榮合作,她表示鄧導會花很多時間進行工作坊,讓演員試出適合這齣戲的形體,所以每次排練都在學新東西。在排練《打轉教室》時,為了符合劇中人的形象,她甚至練出一身肌肉,簡直是專業體育選手。

二度創作的當代對話與持續進化

劇名不直接援用原著,即是強調導演的二度創作,這也是鄧樹榮的作品特色。他以一對現代男女的夢境切入,穿越到古代中國,化成馬克白夫婦,並在劇中使用各種意象如傘、聖經,甚至置入了一六○五年英格蘭宗教極端主義者謀刺國王的火藥陰謀事件(Gunpowder Plot),都讓人聯想「恐怖攻擊」、「香港佔中」等時事。鄧樹榮的經典改編,皆企圖從中和當代社會對話,挖掘人性不同的面向。

鄧樹榮作品往往會有「進階版」,每次演出對演員與觀眾來說,都是全新體驗。《馬克白的悲劇》在巡演過程中,發展出「性別錯置」的詮釋角度,也是最大特點。過去都會認為馬克白夫人在下半場戲分較少,鄧樹榮反倒認為,馬克白和其夫人是一體兩面。尤其,原著中馬克白夫人不斷問馬克白:「你是男人嗎?」「男人」這個詞有強烈指涉,所以就讓演員在下半場互換扮演,突顯人性表裡相互糾扯的複雜與矛盾,這點古今中外皆然,甚至超乎性別。

有趣的是,鄧樹榮是個極相信靈感的導演,所以常會有突如其來,卻又相當準確的嘗試。《馬克白》原著中有句關鍵台詞:「明天,明天,又一個明天。」黎玉清曾突然被要求用蘇格蘭語唸,效果竟出奇地好!這次的版本,會有什麼新招?就更令人期待了!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