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音樂劇
-
企畫特輯 Special
挑動「戲」胞的浪漫美聲
同樣是音樂劇,法式音樂劇與美國音樂劇有何不同?曾四度來台演出《鐘樓怪人》男主角的麥特.勞倫如此形容:「法式音樂劇其實就是『具有故事情節的流行演唱會』!」而其氣勢磅礡的場景、演員華麗的肢體表演與膾炙人口的歌曲,更讓法式音樂劇能夠跨越語言藩籬、在世界各地演出不輟。這次的「法式音樂劇,巨星演唱會」,邀集麥特.勞倫、勞勃.馬利安、席瑞爾.尼可萊、理察.查理斯特、史黛芬妮.貝達爾與阿黎安.高堤耶,六大巨星齊聚台北,為觀眾獻上最原汁原味的音樂劇經典美聲!
-
戲劇
殘缺的肉眼.折扣的心靈
可惜的是,在台北的演出,且不論因巡迴而減少的場景,上述極美而撩亂的視覺眼見帶來的卻是表面、制式且空洞的表演,缺乏最重要的心靈感動。台灣觀眾付出了一流的高票價,欣賞到的卻是打折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看!音樂劇的流行密碼
暑假將屆,八月又要刮起音樂劇旋風! 法國的《小王子》、英國的《媽媽咪呀》將先後登「台」, 不約而同地,都帶著流行音樂的基因, 或讓你以抒情流行曲風,聆賞聖修伯里的詩意經典, 或讓你在連串ABBA經典曲裡,看一齣全新的幸福故事。 藉由「流行音樂」,它們想讓你感覺更親近! 從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到法國巴黎,無論是搖滾、爵士或香頌, 不管是K歌還是原創曲,唱得是英文、法文還是中文, 只要音樂劇融入流行樂風,就能讓無數觀眾為之瘋狂! 融合流行元素的音樂劇已成為創作的當紅潮流, 不僅製作人看準商機大舉進軍投資,連偶像歌手也加入音樂劇製作行列! 流行音樂劇為何是當下最紅的娛樂產業? 音樂劇與流行樂壇匯流的背後有何商機? 透視英美、法國、香港和台灣四地的流行音樂劇發展, 本刊為你解開音樂劇的流行密碼!
-
特別企畫 Feature
音樂大熔爐 鑄造法蘭西奇蹟
相較於英美音樂劇,法式音樂劇的發展(spectacle musicale)要來得短暫許多。「音樂劇」這個樣式對於法國來講,算是個外來文化,但在一九八、九○年代的迅速竄起,也成為倫敦西區和美國百老匯之外,另一個吸引目光的焦點。雖然嚴格說來,法國流行商業音樂劇並不如英美般的成熟,但在不盲從流行熱潮下,倒有堅持自我風味的新耳目!
-
特別企畫 Feature
巴黎星空下,搖滾香頌的美好年代
「流行」意指大眾化和普遍性,能夠掌握流行的脈動,作品也就容易符合市場口味,這也是為何在音樂劇舞台上,流行音樂元素不乏發揮的空間,從倫敦西區的Mamma Mia!、We Will Rock You到法國巴黎的《鐘樓怪人》、《小王子》流行領域的歌手、作曲家、製作人佔據舞台,無論劇中的歌曲是口水歌還是原創曲,唱的是英文還是法文,群眾能夠跟著節奏打拍子、聽著旋律哼唱幾句,便可促進音樂劇的傳播速度和市場商機。 二○○五年《鐘樓怪人》成為首齣登台的法式音樂劇,搖滾香頌的音樂風格對國內聽眾很新鮮卻也容易接受,在口耳相傳下,音樂劇的票房一路從差強人意賣到無票可賣,《鐘樓怪人》在台灣旗開得勝創佳績,促使《羅密歐和茱麗葉》、《小王子》接續來台報到。 流行音樂人投入,法式音樂劇翻紅 音樂劇被暱稱為「窮人的歌劇」、「平民的歌劇」,它是一種以大眾為訴求的娛樂形式,強調通俗化和在地性,第一齣法式音樂劇可追溯至一九七六年流行音樂作詞人普拉蒙東(Luc Plamondon,作品包括《鐘樓怪人》)和音樂人貝傑(Michel Berger)合作的《星幻》Starmania,普拉蒙東來自加拿大的法語區魁北克,他當初投入音樂劇製作,相信受到臨近美國百老匯的啟發。近來紅遍一時的《鐘樓怪人》、《小王子》作曲家柯香提(Richard Cocciante)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亂世佳人》的作曲家皮斯葛維克(Gerard Presgurvic)也都是流行音樂的能手,更加確立法式音樂劇由流行樂界發起的地位。 「流行」加「音樂劇」成就法式音樂劇的成功方程式,既然與流行樂界掛勾,音樂劇的行銷包裝也就自然地流行化。他們習以在音樂劇上演前發行單曲,肯花大把鈔票拍攝單曲MTV,讓劇中要角先在電子媒體曝光。因為流行曲風的要求,他們喜愛使用搖滾歌手演唱音樂劇,而在娛樂手法的操作下,也讓不少默默無名的歌手,在音樂劇大紅之後,隨即身價水漲船高,唱片約接踵而來。 《鐘樓怪人》首演版中飾演鐘樓怪人的卡胡、《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原版男主角達米安皆因劇獲得唱片約。今年《羅密歐與茱麗葉》在亞洲巡迴,在法國已是超級明星的達米安願意「回鍋」飾演羅密歐,想必是希望藉由音樂劇的演出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者說話 《小王子》 讓觀眾欣賞不同色彩的思考
台北國家劇院整個八月將罩上聖修伯里《小王子》充滿哲思的童話色彩,法國《小王子》音樂劇大型製作繼法國、加拿大之後,將到台灣台北國家戲劇院連演二十四場。本劇導演卡路奇(Bruno Carlucci)也將隨劇訪台,本刊特邀旅法新聞工作者羅苑韶為本刊獨家專訪他,請他一談《小王子》音樂劇的特殊之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者說話 音樂劇當橋樑 傳達「愛」與「包容」
被譽為法國「韋伯」的傑哈.皮斯葛維克(Grard Presgurvic),今年四月帶著法國流行音樂劇《羅密歐與茱麗葉》來台演出。這齣首演於二○○一年,改編自英國文豪莎士比亞的經典,在這位出身流行樂壇的作曲家打造下,成為一齣橫跨古典樂、現代搖滾以及工業舞曲的流行音樂劇,也為法式音樂劇樹立新指標。究竟,流行音樂元素為何形成法式音樂劇的重要精神?法國音樂劇和百老匯音樂劇又有何不同?在本刊特約採訪黃楓皓的專訪中,我們請傑哈.皮斯葛維克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