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科學
-
特別企畫 Feature
表演藝術的泛科學
近年科學史研究的基調是──自然是被建構出來的、而不是被找到的,正如真理是被製造出來的。那我們呢?在「超人類時代」,我們當然也不再「自然」。 我們遠古的祖先們赤裸地倚靠他們的感官適應世界,百萬年後的科技時代,我們能一秒內與千里之外的人面對面、能同時介入多重維度的虛擬空間、能與機器人對話我們成了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前所未有地延伸了高科技感官,此些加諸身體之上的新奇事物,改變了我們參與世界的方式。 表演藝術以身體為現場,在此洪流中並未缺席。儘管一般認為科學和人文分屬左右腦的思考模式,但創作者面對科學及科技的好奇與實驗,仍以跨學科的想像,不斷刺激著藝術創造的發展與變化,探索既有維度以外的維度,來認識世界或面對自我。 本期透過梳理當代影像科技與表演藝術的關係簡史,深入新媒體時代的身體展演,並以三大關鍵字──幾何、影像、機器人──探勘表演藝術與科技的相遇場景,看藝術家如何在舞台上藉由他們的泛科學實踐,穿越近未來之所。
-
特別企畫 Feature
從舞台上的他方 到建構一整個世界
從電視誕生開始的六○年代起,影像就成為表演藝術現場可見的表現元素,或是以作為異質資訊來源的影像,改變舞台敘事結構,或是以同時性的影像呈現不同角度的舞台觀點;在數位運算發達的當下,也能透過虛擬影像在劇場中打造出一整個不存在的世界;而網路科技「無遠弗屆」的今日,也讓表演藝術藉此思索更多
-
特別企畫 Feature
透過科技 探索身心之間
從新媒體的變遷史,也顯示了從溝通轉向感知、從重視規則到注意現象、從言語展現到體現的狀態、從社會性變成身體性的美學轉向,與過往以文本為媒介的「符號世界」,慢慢轉向對感知世界的探索,為藝術提出另一種屬於自身「身體性」的可能,然而,「新媒體」與「表演藝術」之間的關連性為何?新媒體時代下的展演,其中的「身體性」又有何特殊意義?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幾何、數學與建築
以身體理解空間 探索未知的可能
數學、幾何、建築與舞蹈,都是關於人如何理解空間、如何模塑空間、如何敘述空間,只不過,舞蹈同時也追問著,人如何經驗空間?又如何從空間中建構自己的存在?從這裡開始,舞蹈用身體將固定的數理公式拆解,重新探問已被定理化的世界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影像
視覺的舞台遊戲 身體的現身到消失
舞蹈以身體作為言語意義逃逸之所的空間調度,身體作為唯一「著像」的方式,可說是極其視覺導向的創作形式,但當代編舞家也不甘僅止於此,而嘗試在身體與地面之外,增加一些新的、干擾閱讀身體的面向,而影像就是最早也最常被運用的方式,從玩弄影像低限的的錯視、投影與舞者重複影像的奇幻景觀,到數位科技「上身」塑造的虛擬身體、VR的運用讓觀者幾乎感覺身體已消失科技影像與舞蹈的探戈之舞,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表演藝術碰上機器人
遇見賽伯格 回探「人所以為人」
那些早先存在於科幻小說或電影中的賽伯格(cyborg),現在已經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已經不是幻影,但「它」能被視為「人」嗎?能夠被愛與愛人嗎?在表演藝術舞台上,我們已經看到會跳舞的工業機器人庫卡,還有能演戲的人形機器人,它們在舞台上的意義,更多是讓人回探「人之所以為人」這件事,關於我們如何活著,也關於我們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