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馬克.莫里斯

相關文章 7 篇
  • 巴瑞辛尼可夫練舞,總是中規中矩地做完每一套動作,從不炫耀高難度技巧。
    焦點

    米夏飛越的舞蹈之旅

    從古典芭蕾巨星搖身一變成為一名現代舞者,這種改變對許多已然是巨星級舞者而言,似乎不可能發生,但巴瑞辛尼可夫做到了。

    文字|吳素芬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 美國舞蹈大師馬克.莫里斯
    藝號人物 People 美國舞蹈大師

    馬克.莫里斯 讓音樂「活生生」起舞

    所有的創作都源起於音樂,是美國舞蹈大師馬克.莫里斯一直以來的堅持,只要是讓他百聽不厭、覺得「很有畫面」的音樂,不拘任何類型,都可能成為他創作新舞的契機。而他也堅持台上除了活生生的舞者外,還要有活生生的樂手,以活生生的現場音樂抗拒無生命的預錄音樂,為此他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樂團,從排練到演出,始終與舞團一起起舞。這一年來兩度造訪台灣,這次是為美國國務院DanceMotion USA文化外交計畫而來,本刊趁此機會專訪馬克.莫里斯,一談其創作思索。

    文字|白斐嵐
    第264期 / 2014年12月號
  • 馬克.莫里斯的作品是視覺的二重奏,亦是聽覺的雙人舞。
    即將上場 Preview 視覺二重奏 聽覺雙人舞

    馬克.莫里斯 讓你「看見」音樂「聽見」舞蹈

    馬克.莫里斯被譽為舞蹈界的指揮家,他的舞蹈創作奠基在他對曲目的詮釋上,透過既內在又完整的方式,以整個身體與性格特質來呈現音樂。今年六月,他將率領馬克.莫里斯舞團及合奏團首度訪台,為觀眾獻上兩組經典舞作:「莫札特之舞」和「浪漫之舞」。

    文字|孫得欽
    第258期 / 2014年06月號
  • 巴瑞新尼可夫二十六歲離團,要求美國政治庇護,進入西方舞蹈世界。
    焦點

    一樹舞春風

    舞團的精神指標巴瑞辛尼可夫,將古典芭蕾舞風注入現代舞作中,豐富了原本鄙棄芭蕾舞表演形式與風格的現代舞;亦跨越了舞蹈界限與年齡領域,為成熟的中、壯年舞者找尋新的表演舞台,形成獨樹一格的白橡樹舞蹈風貌。

    文字|林郁晶
    第98期 / 2001年02月號
  • 莫里斯企圖以舞蹈捕捉神聖的宗敎情感。
    舞與影的對話

    在巴哈的音樂中「墜落樓梯」

    一個來自惡夢的舞蹈 引發一場神聖的頌讚 一次樂舞影攜手演出的盛宴

    文字|黃尹瑩
    第71期 / 1998年11月號
  • 後現代舞蹈成了「白橡樹舞壇」當晩演出的寵兒。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壇永遠的巴瑞辛尼可夫

    滿堂觀衆聚集在國父紀念館内,為一睹舞壇超級巨星巴瑞辛尼可夫的舞台丰采。沒想到一晚不見其拿手的古典好戲,反而是平時略嫌冷門的後現代舞蹈。

    文字|古名伸
    第100期 / 2001年04月號
  • 法國編舞家Dominique Boivin創作的Transports Exceptionnels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舞蹈傘」藝術節 老幹新枝舞動好個秋

    每年九月底至十一月初舉行的「舞蹈傘」藝術節(Dance Umbrella),邀集全球傑出的舞蹈團體,在倫敦各大劇場展開一連串演出,堪稱英倫秋際最大藝術盛事。今年在藝術總監Betsy Gregory的大力號召下,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以色列、義大利等二十一個團體共襄盛舉,老幹新枝齊聚一堂,不只重溫經典,也鼓勵立異求變,為老字號藝術節更添光芒。

    文字|Mosla
    第191期 / 2008年11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舞蹈

    離開殿堂,由你自己發現耀眼

    2023艋舺國際舞蹈節
  • 特別企畫 Feature

    身障音樂家,後來怎麼了?

  • 焦點專題 Focus

    李明潔:「不著痕跡的日常感最難。」

  • 音樂

    班貝格交響樂團亞洲巡迴 攜手陳銳在台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