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
-
演出評論 Review
哀悼戲曲 虛空一場
栢優座版《椅子》雖說荒謬,卻更多是譏諷與奚嘲,華麗演繹,不惴不懼。虛空的反面其實是過度認真,如果再犀利些,對戲曲的嘲弄再刻意些,這一堂荒謬底深沉的悲哀就更巨大,睇視著的觀眾也才會冷直了背,暗自愧慚吧。
-
戲劇新訊
栢優座《椅子》 戲曲程式轉譯荒謬劇作
一對老夫妻,滿台空椅子,看不見的客人。一九五二年,法國劇作家尤涅斯柯(Eugene lonesco)寫下了《椅子》Les chaises,以荒謬筆法,直探人生的虛無本質。今年,致力於戲曲實驗的栢優座,以東方戲曲語彙轉譯西方荒謬劇作,代表台灣參加鈴木忠志發起的「亞洲導演競賽」。導演許栢昂說,上世紀五○年代,尤涅斯科提供了荒謬的覺察,直至今日,我們是否可以用同樣的文本,找出荒謬人生中的秩序或是依然無奈的共性? 栢優座的《椅子》,以戲曲作為表演形式,透過程式化的語彙、象徵的符號,靈活寫意地碰觸人心真實。許栢昂認為,戲曲是生活樣態的美化與提煉,自成一個審美體系;戲曲的虛擬美學,有更多可運用象徵的手段,寫意的表演程式、自由的空間觀,及以身體作為主要表述手段的特性,能夠強化劇中戲劇行動的荒謬性,同時又能合理化荒謬的戲劇動作。《椅子》由許栢昂與黃宇琳夫妻同台演出,兩人將以行當為表演基底,建構類型角色,面對不存在的客人,自由運用身段功法,在生旦淨丑不同行當之間任意轉換。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一把《椅子》各自表述 交流中激盪劇場火花
自二○○○年開辦的「利賀導演競賽」,是日本第一個戲劇競賽,是為了鼓勵新人導演的舞台創作,並且為日本戲劇界發現新的藝術表現手法,也是日本第一個戲劇競賽。今年這個競賽首度擴大範圍,參賽者從原本限於日本國內,延展為亞洲,共有來自中、日、台、韓四組,以尤涅斯柯的《椅子》為題發展詮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尤涅斯柯荒謬經典 連結新時代的詮釋
尤涅斯柯說《椅子》是一齣「悲喜劇」,能夠把兩個極端的形式放在一起,也顯現其對人性的獨特觀察角度,因為他說:「在我看來,喜劇的東西就是悲劇的東西,而人的悲劇,都是帶有嘲弄性的。」在呂克.邦迪的新詮版本中,並未完全遵照劇本指示,而是將尤涅斯柯原本封閉性的、對「人類」生存狀態的關懷,打開延伸與外在時代性的連結。
-
城市藝波 Cities & Arts
巴黎:羅伯.威爾森與路克.邦迪 演繹荒謬劇名作
巴黎劇場每年的上演劇目,永遠少不了荒謬主義劇作家的作品。而本檔期的巴黎劇場,也出現了荒謬劇場之聯合國大戰的有趣場面:美國的羅伯.威爾森帶領義大利知名女演員Adriana Asti,演出愛爾蘭貝克特的《美好的時光》;瑞士名導路克.邦迪(Luc Bondy),挑戰羅馬尼亞尤涅斯柯的《椅子》。
-
戲劇
荒謬劇場中的香港性
一個城市往往會影響劇場對於經典劇本的呈現,而《兩條老柴玩遊戲》的香港性就是最好的例子。
-
里程碑 Milestone
戲劇與反戲劇的激盪 紀念伊歐涅斯柯
從沒有禿子也沒有女高音的《禿頭女高音》開始,伊歐涅斯柯的戲劇創作始終擺盪在寫實與奇想、悲劇與喜劇、戲劇與反戲劇之間,在現代劇場裡創造不滅的火花。
-
專題報導 Feature
小圈子的荒誕熱 1991年大陸戲劇評點之一
一九九一年年初,中央戲劇學院的師生們接二連三地推出五台荒誕劇: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等待果陀》,尤涅斯柯(Eugene Ionesco)的《椅子》、《禿頭女高音》,哈洛德.品特(Harold Pinter)的《情人》、《風景》等。大陸從六十年代開始介紹荒誕劇,研究文章斷斷續續發表了不少,但搬上舞台的卻寥寥無幾,如此集中地搬演荒誕劇,可以説是破天荒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