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工會

相關文章 4 篇
  • 巴爾地摩樂團手的臉書,記錄他們與管理階層的抗爭。
    紐約

    美國經濟雖長旺 管絃樂團勞資糾紛仍不斷

    近幾年來,美國的管絃樂團時不時就傳出財務危機,或引爆勞資糾紛,即使美國經濟經過有史以來最長的熱火期,問題並沒有好轉,如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今年三、四月間,發生了近兩個月的罷工,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也從六月起因合約談不攏而取消演出。可見樂團的經營危機,不只是大環境經濟因素,還有許多深層的問題。

    文字|謝朝宗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紐約市歌劇團上季演出叫好不叫座,很多人認為是黑色風格的行銷策略,嚇跑了觀眾。圖為該團官網首頁。(取自網路)
    紐約

    離開林肯中心 市立歌劇團危機中求脫困

    因為財務困窘與票房乏力,老招牌的紐約市立歌劇團決定離開原本長駐的演出場地林肯中心,另謀出路,新樂季的節目分別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John Jay College、中央公園Delacort露天劇場等地演出。但調整與演出人員「新的工作關係」的做法,也造成勞資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文字|謝朝宗
    第224期 / 2011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藝聞觀點 News Review

    為什麼藝術家要站出來自力救濟?

    湯皇珍等人發起籌組創作者工會,邀請從事創作,每年有一次專業發表之表演藝術〈音樂、劇場、舞蹈、傳統戲曲、前衛跨界等〉、視覺藝術〈繪畫、雕塑、數位、攝錄、行動、裝置、公共設置等〉、文學、電影、建築、策評、原創服裝以及設計等的創作者,加入工會。創作者工會的籌組目的首先在於自保,在現行體制下,工會組織讓創作者暫時取得現行勞、健保的保障。其次,在入會的條件下相互激勵,每年在創作專業上力求發表的競爭力。最終,創作者工會企圖成為監督文化政策,強力爭取創作者應有基本環境與權益資源的群體。相較德國藝術家在八○年代已經享有藝術家保險,台灣迄今尚無機制把創作者視同職業,相對的也沒有職業保險與保障,因此籌組創作者工會的呼聲刻正響起。創作者工會對台灣的創作環境而言有什麼意義?工會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如何?其中可能的困難與前瞻性又是什麼?

    文字|解瑄
    第200期 / 2009年08月號
  • 目前樂團的管理權在哪裡?對林望傑來講是最困擾的事。
    名家訪談

    林望傑領航的長遠大計

    經過一年的合作後,享譽國際的華人指揮家林望傑將帶領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往何處去?在質疑和讚美交雜聲中,林望傑提出了他的感受與想法。

    文字|錢麗安
    第86期 / 2000年02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音樂

    以為遺忘的事物,耳朵會替你記得

    自由擊《20伍零》
  • 戲劇(曲)

    2023臺灣戲曲藝術節 時空英雄結伴前行、豪傑聚首芝山論戲

  • 戲曲

    曾永義遺作《虎符風雲》 寄無價情義於創作

  • 特別企畫 Feature

    藝術(家),與它們的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