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爾地摩樂團手的臉書,記錄他們與管理階層的抗爭。(取自網路)
紐約

美國經濟雖長旺 管絃樂團勞資糾紛仍不斷

近幾年來,美國的管絃樂團時不時就傳出財務危機,或引爆勞資糾紛,即使美國經濟經過有史以來最長的熱火期,問題並沒有好轉,如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今年三、四月間,發生了近兩個月的罷工,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也從六月起因合約談不攏而取消演出。可見樂團的經營危機,不只是大環境經濟因素,還有許多深層的問題。

近幾年來,美國的管絃樂團時不時就傳出財務危機,或引爆勞資糾紛,即使美國經濟經過有史以來最長的熱火期,問題並沒有好轉,如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今年三、四月間,發生了近兩個月的罷工,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也從六月起因合約談不攏而取消演出。可見樂團的經營危機,不只是大環境經濟因素,還有許多深層的問題。

美國的管絃樂團經營危機,自本世紀初的金融海嘯以來浮上檯面,幾乎已經成了常態,破產解散或是合約糾紛,大中小型城市都有,即使是經濟長旺的今日,同樣的問題還是層出不窮,顯示經濟的波動,不是根本原因,而是有更深的毛病。

近十年來曾發生過樂手罷工或管理階層封鎖(lock out)樂手而停演的交響樂團,包括底特律(2010)、舊金山(2013)、明尼蘇達(2012到2014長達14個月)、亞特蘭大(2014)、匹茲堡等(2016),費城愛樂在二○一一年申請破產更是震撼。究其原因,都是因為合約談判衍生的勞資糾紛,具體內容雖有不同,但大致有共通性,就是管理階層以財務困難為由,要求樂手在薪水、健康保險、退休金、或是一年領薪時間上讓步,而樂手不肯,造成僵局,只好大家離開舞台,放下樂器改舉抗議牌。這還只是問題終於解決了的,有更多小城市或小樂團根本就撐不下去而解散。

經濟熱火  樂團勞資糾紛卻不斷

危機的引爆點,或許是金融海嘯帶來的經濟大衰退,但即使美國經濟經過有史以來最長的熱火期,問題並沒有好轉,因為芝加哥交響樂團在今年三、四月間,也發生了近兩個月的罷工,而巴爾的摩交響樂團也從六月起因合約談不攏而取消演出,到截稿時還沒有結果。這兩個樂團出問題,格外引人注目,因為芝加哥是所謂「五大」之一,巴爾的摩則有著美國最具威望的女指揮艾索普(Marin Alsop),如果這類等級的樂團都財務吃緊,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

管絃樂團的經營危機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當然是因為整體人口文化娛樂消費習慣的改變,導致觀眾老化流失,票房收益下降。根據美國管絃樂團聯盟的調查,從二○一○到一四季度,交響樂觀眾數少了一成多。季票(套票)購買者流失尤其厲害,這表示在每個觀眾身上投資的行銷費用,反而更加多。而從二○一三年開始,絕大多數樂團的最主要收入都是慈善捐款,其他自籌收入包括售票、賣紀念品、錄音、飲食、場租等,加起來都不及募款。但金融海嘯引出貧富不均的問題後,美國慈善捐款的方向轉趨醫療、社會服務等項目,文化募款漸漸難,捐錢的董事,對荷包的監督愈來愈緊,管理階層也得在合約上斤斤計較。然而這個趨勢影響所有表演藝術團體,為何古典樂團的勞資糾紛似乎特別嚴重?

樂團樂手有其特殊性,沒了他們就不成樂,但大部分觀眾並不認識個別樂手,而是衝著指揮、獨奏家或是樂團之名而買票,因此即使他們的貢獻再大,個別談判時籌碼並不多,只好走團結力量大的路線。

高薪族也抗爭  強調「維持競爭力」 

美國樂團工會並不是一直都有這樣強的談判籌碼。根據加州大學博士研究生Ben Negley前兩年的研究,在沒有政府支持的美國,樂團樂手直到六○年代也跟自由業差不多,有演出才有錢,即使大樂團的固定樂手,薪水仍不及公立學校老師。但一九六六年福特基金會開始一項改善樂團財政的計畫,在接下來十年內,共撥出美金八千萬元(現值約六億)的對等基金,讓美國許多樂團增加演出場次,給樂手全年的薪資保障,徹底改變了樂團的運作模式。今天五大樂團手的底薪,至少有其所在地教師的三倍,就是托此一計畫之福。

但在福特撤手後,維持這個薪資架構的責任,就落到董事會身上,他們若是無心或無力,現況就無法維持。樂手當然也知道,他們的薪水對美國藍領乃至中產者來說,不能算低,所以每次抗爭,都不敢真正講出具體的數字,而是用一般人不明所以的福利來搪塞,或是說要有一定的水準以維持競爭力。但美國是崇尚資本和自由主義的社會,大部分人都認為如果你有本事就去另謀高就,所以這個論點也很難引起同情。從這些角度看來,或許樂團營運的根本模式,必須要改變,才是長久之道。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