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中心
-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跨域創作縱橫今昔 一場場看見香港的旅程
由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跨界大龍鳳」藝術節於六月底起為期一個月,邀請了諸多來自在地及國外的演出,包括了融合劇場、裝置、聲響、視覺等跨域藝術。其中,《江湖》、《香港空間展》、《好旅程》、《明日之前.沉淪都市》、《漂》等展演,內容皆從香港出發,含括了文化、音場、歷史、空間等面向,演出都跟旅程有關,引導觀者親身體驗,重新認識眼前這已再熟悉不過的世界。
-
香港
誰在黑暗中獨自發愁?
如果我們把「棺材」看作個人的現實與發展狀態,把「窿」看作是環境所容許給予的個人空間,那麼這兩者之間的不相稱,便是郭寶崑企圖在戲裡所傳達的概念。香港劇界此時呼喚郭寶崑,是希望指出當今戲劇生態缺乏抗爭性?還是反映了人們今天越來越感到對自身文化反思不足的一種危機感?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狂想年代2001舞展外一章》甄選 古名伸舞團繼《狂想年代系列舞展2000》後,又推出一套推動舞蹈與跨領域藝術合作的計畫《狂想年代2001舞展外一章》。 此計畫將公開甄選強調舞蹈與其他領域創作者「跨領域合作」的全新企畫;作品以六個月的時間分三階段公開呈現。希望以鼓勵跨領域創作的方式,延續台灣舞蹈的旺盛活力。詳情請洽:古名伸舞團(02)28232618 (編輯室) 英戲劇教授里昂.魯賓(Leon Rubin)來台舉辦戲劇營 英國Middlesex大學戲劇系主任里昂.魯賓(Leon Rubin)將於三月初,應英國文化協會之邀來台舉辦戲劇研習營,並介紹英國戲劇教育。 曾任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SC)副藝術總監、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Lyric Theatre及威爾斯布里斯托Old Vic Theatre藝術總監等職位的里昂.魯賓(Leon Rubin),此次來台將主持一項為期五天的戲劇營;屆時他將以其對表演藝術豐富的專精,用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為主軸,深入淺出地帶領學員領略英國戲劇的樂趣。 戲劇營將免費開放給一般大衆參加,每場僅限二十名。詳情與報名請洽:英國文化協會(02)2396-2238。 (編輯室) 〔香港〕 歐亞演藝圈與香港新劇場展 香港藝術節與香港藝術中心延續去年「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所建立的文化交流模式,今年再度合作並聯合香港藝穗會共同舉辦「歐亞演藝圈與香港新劇場展」。活動將以亞洲現代藝術為主題,邀請歐洲具推廣亞洲藝術經驗之工作者至香港進行交流,並安排六個香港本地劇場與舞蹈作品觀摩演出,藉以展現與推介香港當代藝術的新風貌。 與會人士包括義大利BIG Torino總監Luigi Ratclif、德國漢堡Kampnagl藝術節總監Gordana VnuK、英國倫敦LIFT藝術節總監Lucy Neal、菲律賓教育劇
-
香港
藝術節加料節目FESTIVAL+ PLUS
今年香港藝術節加料節目中最値得一提的是與香港藝術中心合辦的「歐亞舞蹈共同睇與香港獨立舞展」活動。此項節目最主要的目的是期望將亞洲與歐洲的舞蹈以香港爲基地,建立一良好的互動橋樑,會中除邀請歐亞等國的舞蹈人士進行硏討外,也舉辦SHOWCASE推薦香港本地的優秀舞團接受各國邀約演出。
-
香港
自體革命.無限解放
楊春江能在香江衆多獨舞好手中脫穎而出,自有其特出之處:摘下主題意識的大帽, 抛卻文化認同的包袱,光是這兩點就足以使看夠「舞以載道」的觀衆如釋重負。
-
台北
不斷滋長的珠珞
對國內的劇場而言,「亞洲小劇場網絡」這一個原來以文化交流資源共享的戲劇盛會,在三年的持續舉辦下,已經漸漸看出它在一整年藝術活動中獨特的定位與意義。在一年到頭大大小小的藝術節、戲劇節當中,即將在皇冠小劇場「發生」的小亞細亞'99,已成爲下半年度表演藝術界相當令人期待的盛事。
-
現象視察
油街與香港文化現象
香港文化現象 香港正流行感冒。我來到那天報上頭條寫著「每十病人一流感」。好些朋友,約了看戲沒來,辦公室找不到人,不用問,准是在家裡躺著呢。──還有一項調査顯示,經濟不景氣導致失業人口激增,每十個門診病人就有兩人患上精神病。 香港文化界也正患逾食症。藝術發展局自九五年成立以來,資助藝術活動十分慷慨,例如去年度補助額便高達台幣五億五千萬,號稱高居世界第二(有人不同意這種算法)。獨立製片突然蓬勃起來,還出現了獨立製片的發行人,短片都可以上院線;小劇團如雨後春筍,書店也多出一排排滯銷新書。這都是藝展局的功勞。好氣象當然也有後遺症:不患寡而患不均,關於補助分配的蜚短流長由來已久。如今藝術發展局又開始翻査三年來獲資助而逾期未完成的「爛尾」個案,多達七十四件。「涉案」的包括許多知名人士,有人的補助金被追討回去,有人錢還不出來有挨吿之虞,有人則一延再延幾乎信譽掃地。沒染上感冒或精神病的朋友,也有各自的苦惱。 油街:香港的「華山特區」 儘管被經濟不景氣所困,不能說香港政府不重視文化。我們不是有華山特區和中正二分局麼?香港這幾個月來的熱門話題則是油街。油街是香港島上臨碼頭的一條街,舊政府機關倉庫及停屍房所在地,在出售前以極低廉價格論月出租,一些藝術團體夾在當中進駐。有劇團拿來當辦公室和排練場,有藝術家拿來當工作間和展覽場,首先登高一呼的「進念.二十面體」則租下一整層作展覽和演出,叫「Z+」。我去看了一次演出,是香港藝術中心和進念合辦的「小圈子運動」,每月一、兩回提供劇場新鮮人演戲,不計場租,也不收門票,就在「Z+」。一片可讓貨櫃開進開出的柏油路廣場,幾棟毫未整修的破落建築,似乎只能用「光禿」、「寒酸」來形容;地方簡陋至極,卻靜靜地煥發活力,儼然一個藝術村雛形。租約到期後呢?藝術家們還在爭取,我們就靜觀其變吧。 文字|鴻鴻 編導、詩人
-
現象視察
香港劇場實驗的舊與新
香港面臨近幾年的亞洲經濟風暴後,藝文活動並未因此而減少,相反地當地的創作者、製作人更致力於新人、新類型、新空間的演出開發,港府也於九五年成立藝術發展局後開始投入更多的補助款於藝文活動中。其中,香港藝術家在古今題材、中西形式、越界交流的大膽創新精神,最叫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