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擷詠
-
舞蹈新訊
紀念史擷詠 谷慕特舞蹈劇場獻舞
二○一一年八月過世的配樂大師史擷詠,留下珍貴的音樂資產眾多,其中,原住民音樂創作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承襲音樂家父 親史惟亮對原住民音樂的貢獻,史擷詠在○七年時將父親當年採集的原民音樂重新整理,配合古典音樂和當代原住民歌者的演唱,製作了《夢土:部落之心》專輯, 不僅重喚樂壇對原民音樂的重視,更賦予台灣原民音樂的當代感與世界性。 鑑於此,由阿美族舞蹈家谷慕特.法拉(魏德慶)領軍的谷慕特舞蹈劇 場,以史擷詠的音樂為題,編創舞作《夢土(一)當太陽升起――山海戀》,除了紀念大師的音樂貢獻和終生熱忱,也將原民文化對於自然的敬仰和依戀鎔鑄其中, 期令觀眾在欣賞過程領受人與自然、與看不見的力量共舞的神聖感。
-
藝視窗 News
來不及謝幕 配樂家史擷詠辭世
【台灣】 來不及謝幕 配樂家史擷詠辭世 得過三座金馬獎、兩座金曲獎,為《唐山過台灣》、《滾滾紅塵》、《阿爸的情人》、《魔法阿嬤》、《波麗士大人》等作品配樂的作曲家史擷詠,於8月22日中午因心肌梗塞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台大醫院,得年53歲。 父親是民族音樂學及作曲家史惟亮,但史擷詠卻與父親走不一樣的路。從電視、電影配樂到廣告歌曲配樂,從舞台劇、音樂劇配樂到遊戲配樂,麥當勞第一代到第十五代的廣告,還有《天下無雙》、《鐵血三國誌》等電玩近五千部的作品,幾乎每個台灣人都聽過。近年來更投身於電玩交響音樂會、組織台灣電影交響樂團,並且創下電玩音樂入圍金曲獎的紀錄。 有心血管病史的他,8月19日晚間在中山堂指揮台灣電影交響樂團演出創團音樂會「電影幻聲交響SHOW」時,身體不適但仍強撐指揮至結束,回到後台旋即倒下,經過兩天與死神拔河仍挽不回性命。來不及謝幕、走得匆促,讓痛失英才的藝文界不勝欷噓。(李秋玫) 「周先生」舞團於北美館星光夜演出 台北市立美術館週六星光夜,每週六延長開放至夜間八點半,期間所有展覽免費參觀,同時規畫主題式創意表演與演講活動,提供觀眾難得的美術館參觀經驗。其中,「TFAM畫像劇」系列節目自去年推出後深受好評,今年特別邀請編舞家周書毅和「周先生」團隊創作全新舞碼《重演》,結合空間與裝置,與國家文藝獎得主林璟如的服裝視覺,為美術空間創造多樣性的藝術交會。演出於9月10日和10月6日兩天舉行,詳情可參北美館網站:www.tfam.museum(鄒欣寧) 「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報名將截止 由文建會所屬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主辦「2011年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報名將於9月8日截止。今年邁入第十二屆的「舞躍大地」,多位舞蹈創作者如譚惠貞、魏光慶、蔡彗貞、鄭宗龍、林文中、陳武康、黃翊、蘇威嘉等,皆曾參與此創作大賽而嶄露頭角。今年的比賽不分舞蹈類別,參賽者不分國籍年齡,參賽隊伍在三人以上、廿人以下,報名
-
焦點專題 Focus
史擷詠:電玩音樂會,是一個潛在爆發的事件!
多年來,音樂界除了傳統並行之外,另方面一直在尋求新的出路,研究如何走出舊有的巢臼、增加市場,以什麼不同的方式改變它?然而正在我們摸索的時候,卻發現電玩交響音樂會的出現,竟一下子就將它拉到頂端,並且產生出票房、形成一種全球性的文化創意產業。史擷詠認為,電玩交響音樂會已經把音樂會變成像太陽馬戲團那樣,將特技、國術、雜耍融合成一種表演,它的成功足以讓音樂人震撼!
-
特別企畫 Feature
當電影愛上音樂
九〇年代是聲光媒體爭鳴的戰國時代,許多過去由古典音樂學院出身的指揮或作曲家投身電影配樂工作的行列,他們藉著與影像間的互動,革新並推展著電影音樂向前。 十一月,電影《鋼琴師》主人翁大衛.赫夫考來台演出,國內一年一度金馬獎國際影展也即將如火如荼展開,對於討論第八藝術電影與古典音樂的關係,正是時候。本刊特別企劃「電影配樂與古典樂」專輯,希望從大衛.赫夫考與電影《鋼琴師》掀起的古典音樂「電影現象」、古典樂如何爲劇情增添特色、歐洲現代古典作曲家如何寫作電影配樂、以及國內作曲家史擷詠的親身配樂經驗等四個方面,掀開電影配樂與古典樂間曖昧迷人的面紗,勾引讀者進入樂、影共舞的奇妙世界。
-
焦點
童眞的眼眸 二十年的累積 《灰瀾三重奏》
舞蹈界宿耆劉鳳學,雖然已七十二歲,至今仍創作不輟。西班牙詩人畢先諾.阿雷山德列(Vicente Aleixandre)詩作《最小的》,成爲她此次創作的繆司。
-
舞蹈
《黑洞》的抽象與具象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
焦點
劉鳳學的「星座」誕生 新古典舞團新作《黑洞》
黑洞基本上是指一個引力極強的旋渦,強到連光都被牽引進去,無法脫逃,所以從外面看,只是一團黑。劉鳳學從此引伸出黑洞所象徵的意義──「無限之重力和無法逃脫之引力」,發展出一系列有關「力」對人體動作的奧妙。
-
樂界越界
歐、美、亞洲電影配樂概況
正統音樂敎育出身的史擷詠,在轉而投入國內影展配樂工作這麼多年來,自認最偏愛美國好萊塢式的電影配樂表現方式。這種樂曲結構龐大,情感表現澎湃,最具「炫」的效果的表現手法,也在史擷詠的電影配樂作品中重現,他爲中影公司電影《靑春無悔》所作配樂,即遠赴北京,邀請中央交響樂團演出;而能能電影公司《阿爸的情人》一片中的配樂,也充分發揮這項特質。 對他而言,爲一部電影作配樂,平均必須花上三至六個月的時間積極投入。首先在看完脚本後,會先與導演做一番討論,隨後到拍片現場實地觀察,等到作品的毛片出現後,這才正式進入作曲的歷程。這番下工夫的處理過程,也是史擷詠經過多年摸索後的所得。 根據史擷詠的評析,國內並沒有所謂「電影工業」可言,而在歐美電影的配樂早已形成一門專業。到目前爲止,國內要建立起這門專業,根本「不可能」,原因是每一部電影配樂的製作都是臨時組成、因陋就簡,加上投資在此的資金往往並不充裕,以致於成不了氣候。 在一部電影作品中,電影配樂甚而具有催化劑的功能,而製作電影配樂也往往是高度技巧的操作。史擷詠也藉此分析了當今歐、美、亞洲電影配樂的發展現況。在國際影壇最具強勢的美國電影,對電影配樂相當重視,往往每一部電影都爲音樂部分預留空間,而且樂曲結構龐大,片中都具有濃厚的音樂色彩,堪稱電影配樂的主流。「藝術電影」的大本營──歐洲電影,則以原創性高、具地方色彩、講求個性化的特質,成爲電影配樂的另一大宗。此類電影常會有音樂部分已先完成,而電影才後續進行的情形,配樂部分往往可以自成一格,而且樂曲採較精巧的風格,是相當個性化的表現。 亞洲方面,日本電影走商業電影與藝術電影雙向並行的路線,配樂部分則兼具古典與流行的風格。至於中國電影,大陸方面尙處於四、五〇年代舊時代的地方風格,配樂部分不成氣候。香港方面則是全然的商業化,可以說沒有電影配樂可言。台灣呢?堪以「變」字形容,而且是兵分多路發展。史擷詠認爲就國內的現況而言,電影配樂的處境是相當悲觀的,國內導演不喜歡配樂,而且不注重對聲音的「想像力」,如此一來,缺乏發揮的空間,就難以培養出人才,於是也無法期待好作品的出現,形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現象。 「電影配樂」在國際樂壇已走出灰色地帶,逐漸形成主流,而且相當引人注目,國內也感受到這一股強盛的音樂魅力,儘管囿限於
-
樂界越界
生活冷肅、創作光燦 史擷詠的創作思維
古典出身的史擷詠在十多年前成爲國內電影配樂的開路先鋒,率先打開國內電影配樂的格局。對於能在這介於古典與流行之間,所謂「灰色地帶」的音樂國度裡一路耕耘至今,作品榮獲多次國內金馬獎音樂獎項,並入圍國際影展配樂獎,史擷詠道出了自己與電影配樂因緣際會的歷程。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台北愛樂」十月熱鬧上市
十月底,祇要扭開收音機,轉至FM99.7頻道,即可置身於悠揚的樂音中。這個百分之七十播放古典音樂、百分之三十播放爵士樂及新世紀音樂的專業音樂電台,正蓄勢待發,企圖進駐台北人的音樂生活。 「我們的目標是讓古典音樂以最親切、輕鬆的方式進入聽衆日常生活中,是非常生活化的。」節目部負責人王瑋表示,「雖然電台訴求定位在白領階級,但原則上我們希望聽衆年齡層能拓展至靑少年。」在此前提下,節目的設計便格外重要,而從敲定的節目主持人選及其構想,可一窺其未來呈現形式。 兒童床邊音樂故事、靑少年管弦入門──賴英里 在為女兒四處找尋適合聆聽的音樂,引發製作此類節目念頭的賴英里認為,音樂的扎根工作應從小做起,「兒童是最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在節目的進行上,我會以說故事方式進行,讓小朋友在音樂故事中成長。」在曲目的選擇上,將以專為小朋友所作的世界名曲為主。而針對靑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賴英里計劃以介紹與靑少年同齡的優秀創作、演奏家,一方面滿足靑少年成就感,也可間接提昇、刺激靑少年的音樂興趣。 音樂劇──邱瑗 「我打算先從近五年創作演出的音樂劇著手,先拉近和聽衆的距離,然後再回過頭去做系統介紹。」擁有音樂、戲劇雙學位,並導過多齣歌劇的邱瑗指出,許多人分不淸音樂劇、輕歌劇和歌劇的不同,她將藉著這個節目能讓大衆對音樂劇有正確的認知。 而音樂劇多半由文學名著改編,邱瑗計劃邀請如胡耀恆、辜懷群、黃碧端等戲劇、文學界人來就另一角度談音樂劇,以提供更寬濶的思考。「基本上,我們看書、聽音樂的人口很多,但二者似乎不太交集,我希望能藉由這種型式來拉近二者距離,並讓原本祇單純欣賞音樂者有更深沈的思考。」 電影音樂──史擷詠 曾擔任多部電影編曲並連連獲獎的史擷詠認為「電影音樂範圍太廣了,從古典、Jazz,到流行無所不包,但以往這類節目都侷限在與電影搭配上,比較商業取向」在此認知下,電影音樂範圍頓時開濶起來,「不祇電影音樂、廣吿、紀錄片、恐怖片、科幻片等各種形式都可以談,而每種類型在音樂的表現上也都不同,可聽性就更大了。」 此外,史擷詠計劃以「玩
-
即將上場
台北頂好玩第一屆東區藝術節
商家林立的東區,近年來因為捷運施工,交通問題日益惡化的情形下,不僅商機日漸流失,住屋及環境品質也面臨極為嚴苛的挑戰。於是一群「台北人」決定邀請商家、居民、職業及業餘表演團體和路人,一起來參加結合慶典、街頭表演、裝置藝術等多樣面貌的「東區藝術節」,希望為「蒙塵」已久的東區消閒生活注入一股淸新活力。 「東區藝術節」是由「中華民國都會發展協會」(Metro-politan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簡稱M.D.A.)企劃執行。M.D.A.成立於八十三年十月,是個完全由民間組織的基金會,成員多為台北本地發跡而起的企業家。「頂好計劃」是該會第一個規劃及推動的都市重建計畫,嘗試建構出頂好商圈及社區的主體性,從而推動區域共同體的多向改革及整合工程,「東區藝術節」於是因應而生。 藝術節系統活動將從九月二十七日延續到十月八日,活動內容分為街頭活動及出版文宣品。街頭活動方面有大家一起畫台北、玻璃公共藝術品展、裝置藝術展、逍遙遊巡迴街車、流動性街頭節目及定點舞台表演;此外配合此次活動,主辦單位邀請史擷詠創作主題音樂,由奧美廣吿公司設計旗幟、海報、T恤,並且結合企業、店家製作「東區導覽地圖」和「東區護照」,介紹東區商業文化特色及歷史,同時提供消費者購物優惠券。表演節目地點主要在忠孝東路和仁愛路之間,主辦單位斥資六百萬於音響與舞台搭建工程,沿著安和路北側搭設了五座露天舞台。節目內容包括音樂演奏、演唱、民俗才藝、戲劇、舞蹈等表演形態,參與團體多設團於東區,有兒童及靑少年組成的音樂、舞蹈團體,演出頻繁的職業團體、個性化的地下樂團和盲人樂團,還有來自東台灣的馬蘭歌手演唱阿美族歌曲。九月每日演出節目及地點詳列如下,詳情洽詢(02)7739471頂好社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