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洞》將舞者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許斌 攝)
舞蹈 演出評論/舞蹈

《黑洞》的抽象與具象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新古典舞團《黑洞》

11月1〜3日

台北國家戲劇院

美國的名舞蹈家艾文.尼可萊認爲舞蹈是一種空間與動力的建築;在單純的動作架構上纏繞著外在錯綜複雜的肢體符號與內在蘊含的深層意義。就如瑞士的心理學家楊格(Jung)的主張一樣;一個人的行爲與心理狀態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形成,單靠佛洛依德的性慾衝動論是過於偏狹的觀念,反觀舞蹈藝術,若象徵一個舞蹈家的行爲與思想,那麼單靠一個層面的析解就會使觀舞者陷入一種難以超越自我旣定觀念的困境。例如舞蹈家的創作靈感是來自思想還是動作,一直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前者強調精神層面──思想(mind)是舞作的靈魂,後者則偏向生理機能性的身體動作(body motion),然而不管創作的靈感是起始於思想或身體的任何一方,觀衆在劇場中所接收到的訊息卻永遠是思想與身體合一的表演藝術,這也反映出思想與身體的不可分,不管是演員或觀衆。

以理性的動作探索出發

《黑洞》創作的出發點是以拉邦對舞蹈理論的硏究精神爲依循,即是探討舞蹈與動作的本質,劉鳳學以一種理性的了解、分析、取捨、運作與重整,對人體、動作、時間、空間與重力作細膩的建構與超越自我的探索,雖然是冠以抽象的舞名《黑洞》,當舞者具象的血肉之軀在舞台的空間活動時,配合著立體深邃的舞台設計,與可供舞者彈跳,衝撞的彈簧床,創造出各種自然界的現象與生活中不同的情境,像蠢蠢欲動的火山,像烏雲密佈的天空,像顯微鏡中的細胞或者捉摸不定的人際關係。

八十分鐘不間斷的舞作無形中被分割成近十段的舞蹈,每一段舞蹈都有其獨特的空間形式(spatial form)與動力結構(dynamic pattern),雖然嚴謹的舞蹈形式不免帶給觀衆某種慣性的疲乏,但是劉鳳學力求在同中求異,異中求變,動作的多樣化,出其不意的倒立動作與突然彈出的舞者都帶給觀衆極大的振撼力,尤其是舞作的結尾,舞者將所有身體的能量完全釋放出來,加上空間的靈活運用,將整個演出的氣氛帶進一種熱血澎湃的高潮。

此次史擷詠的音樂非常盡責地爲舞蹈營造不同的氣氛與動力,王孟超的燈光與張一成的舞台設計也隨著舞者的肢體語言作整體性的變化,唯長達八十分鐘的作品以單一的舞台設計,在視覺的刺激上較單調。

二十世紀末的人類生活環境複雜,生活步調加速,每日都淫浸在各種傳播媒體的聲光刺激中,身體的記憶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飽和狀態,一個以科學專有名詞「黑洞」爲關鍵語的舞作,所引起的聯想是非常現代感與高科技的視聽效果,如果《黑洞》的舞台設備與聲光媒體能有美國艾文.尼可萊或莫米克斯(Momix)舞團那樣多元與高科技化的話,此舞將會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完美作品。在各種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這對台灣的舞團是一種苛求,但這也是一種理想;希望藝術家的創作理念與觀衆的身體記憶能作完全的心電交流。

 

文字|江映碧  文化大學舞蹈系講師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