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新編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聊齋新編 顛覆性別框架
雖然打娘胎聽的就是梆子戲,《蘭若寺》卻是鬼才編劇劉建幗歷經舞台劇、歌仔戲、跨劇種的寫作磨練後,首度撰寫的豫劇劇本。「『欲』與隨之相伴的『情』,其實是全劇探討的核心命題。」劉建幗強調,《聊齋》原著主要著墨於寧采臣與聶小倩之間,超越人、鬼界線的愛情,本劇則在這基礎之上再做突破,增添寧采臣對燕赤霞的同性情誼。
-
特別企畫 Feature 跨界導戲曲
現代劇場導演的古典奇遇
新編戲蔚為傳統戲曲的市場主流,編、導、音樂,乃至舞台美術,都力求創新,現代劇場導演跨界執導,成了近年戲曲舞台最值得關注的趨勢。 從「演員中心」到「編劇中心」再到「導演中心」,戲曲表現以演員唱唸為主,舞台美學又以虛擬為手段,講究風格的現代劇場導演遇上傳統戲曲,如何以今日的審美經驗介入詮釋、與傳統對話,同時實踐創作理念? 不同於中國「大腕級」的舞台劇導演執導戲曲展現的「破立」氣魄,台灣現代劇場導演跨足戲曲,目前看來,「姿態」都相當謙卑,對戲曲原有的美學保持一貫的尊重。 以一系列「小劇場崑曲」實驗深獲矚目的戴君芳、曾受邀三度執導豫劇的呂柏伸、多次與外台歌仔戲合作的傅裕惠,以及即將上演的全本崑曲《南柯夢》導演王嘉明,看四位現代劇場導演,尋找他們在傳統戲曲的新位置、新座標。
-
上海
裴艷玲《尋源問道》 本色搬演傳統真髓
東方藝術中心「名家名劇月」以四月十五日、「第一女武生」裴艷玲演出的《尋源問道》畫下完美句點。裴艷玲在此戲中,採取了排練加講解的形式,一臉素顏僅穿著練功時的水衣,便盡情演繹了林沖、石秀、哪吒、武松四個人物,演出了崑曲、河北梆子與京劇,展現了戲曲演員傳統功夫的精到神妙。
-
戲曲
慧眼別具
這次「北京京劇院」在傳統部分推出了許多冷戲,惟其冷,故反而舊中顯新;新編部分按順序排出了「文革前文革引爆點文革後」《掛帥》、《海瑞罷官》和《畫龍點睛》三齣大戲,前兩齣仍以舊程式爲依歸,最新的《畫龍點睛》則展示了由「演員劇場」到「編劇中心」的重心轉移,淸晰勾陳「戲曲改革」的脈絡痕跡,一路「演」出了京劇史。
-
台前幕後
老戲新詮的英雄悲歌
國光劇團將在五月份推出的新戲《大將春秋》,劇中敍述韓信對於功名的過度執迷,以及強烈的英雄本位主義,導致最後的悲劇結局。在傳統老戲中曾處理過很多韓信和蕭何的題材,而這次的新編劇本《大將春秋》則提供另一個視角,讓觀衆體會英雄人物的心理狀態。
-
即將上場
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八歲末鉅獻「古典新奏」音樂會
朱宗慶打擊樂團首度突破過去的演出方式,將古典樂曲中協奏曲的部分改編爲打擊樂,除以木琴、鐵琴旋律性的打擊樂器爲主奏樂器外,再輔以的節奏樂器加以潤飾。 此次演出的五首古典曲目均改編自一般大衆熟悉、旋律優美的古典經典作品,以德弗乍克的《弦樂四重奏》爲例,這首曲子在該團作曲家洪千惠的改編下,演出時將以四部木琴同奏的方式呈現。此外還有拉威爾的《鵝媽媽組曲》,此首曲目由朱宗慶打擊樂團團員黃儼改編,加進打擊樂的輕韻呈現出古典樂的浪漫溫柔。
-
回想與回響 Echo
屬於張藝謀的《杜蘭朶》
在這些敎人眩惑的表相之下,整齣歌劇的本質表現是否和它所呈現出來的華麗場景一致,是否充份地展現出歌劇中的音樂與戲劇性,是頗値得商榷玩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