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陳健星

相關文章 6 篇
  • 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與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首度跨界合作演出。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 一窺一代女皇不為人知的一面

    繼2021年《光華之君》榮獲傳藝金曲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與最佳團體演出獎等多項大獎,國家兩廳院再度主辦邀請唐美雲歌仔戲團製作全新大戲《冥遊記─帝王之宴》,名角齊聚一堂,由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特邀國光劇團當家老生唐文華跨界挑戰演出歌仔戲,更有「永遠的娘子」許秀年、「人間國寶」小咪華麗現身,黃金陣容聯手,率領中生代優秀演員李文勳、林芳儀、曾玫萍、杜健瑋等,共同打造創團25周年精采獻禮。

    文字|張震洲
    2022/04/20
  • 唐美雲歌仔戲團《冥遊記—帝王之宴》劇照
    戲曲

    唐美雲「反串」 扮武則天入冥界赴家宴

    作為唐美雲歌仔戲團(以下簡稱唐團)25周年大戲的《冥遊記帝王之宴》,除劇團黃金三角「國家文藝獎得主」唐美雲、「永遠的娘子」許秀年與「人間國寶」小咪,以及劇團積極培育的中生代演員林芳儀、李文勳、曾玫萍、杜健瑋等,更特邀被譽為「台灣鬚生第一人」的唐文華跨界演出歌仔戲,以唐太宗的身分,與唐美雲飾演的武則天,於冥界一會,虛構出這場陽世未能講明的家國對話與家族聚餐。

    文字|吳岳霖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4
  • 編導雖時不時安排藤夫人出入情節,卻未改變全劇編寫比例與調性,也未能有效深究藤夫人的內心。
    戲曲

    作者的陽謀

    「作者於創作裡的位置」成為理解《光華之君》的方式。 因為,連將其他人物當作道具的光華君也不過是藤夫人的筆下人物,用以排解無處宣洩的依戀,以及與源將軍無解的關係。可惜的是,編導雖時不時安排藤夫人出入情節,卻未改變全劇編寫比例與調性,也未能有效深究藤夫人的內心。她與光華君的對話──「為什麼要創造我?」、「大概是因為寂寞吧。」縱然精采卻流於收尾的權宜。

    文字|吳岳霖、林韶安
    第336期 / 2020年12月號
  • 陳健星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戲曲編劇陳健星 創作真可怕,但我感謝創作

    打開他的作品清單,洋洋灑灑,從歌仔戲到京劇,從劇場到影視,編劇「陳建星」的名字出現頻率之高,讓人懷疑他是否有超高效率的特異功能,「不不不!我永遠在面對拖延症。」從年輕開啟創作之門,一路陪伴人生,他用創作療癒自己,也藉此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局限,明白自己對什麼有感。陳健星感嘆:「唉,創作真的好可怕啊!但我真的很感謝創作。」

    文字|廖紓均、林韶安
    第335期 / 2020年11月號
  • 編劇陳健星在「老戲新編」的框架下保留經典橋段,進行剪裁、濃縮與調節,構作高密度的因果連結與邏輯接合。
    戲曲

    時間裡的動物

    《千年渡.白蛇》讓「白蛇傳故事」再次被述說,看似提供其中一個選項作為解答,更是在千年流轉裡再次點出:身為動物的我們,都在時間裡改變形貌,或說,否決原初的自己不管是法海的渡化與自渡、白蛇與青蛇在「成為人」的選擇間互為表裡、紅蓮的不想再做人等,只是他們/我們真能明白自己要成為什麼嗎?

    文字|吳岳霖、林韶安
    第316期 / 2019年04月號
  • 平安時代的陰陽師安倍先生(小咪飾)藉著新羅密術穿越時空,尋找轉生投胎的愛人。
    戲曲

    走向「當代」的一種可能

    「輪迴」是一種創作者試圖闡述「緣起不滅」的方式、一種為了讓劇中主人翁醒悟的「鏡像」與「考驗」,一種讓具有既有價值的觀眾能夠找到對「同性情愛」的可能解釋方式。雖然劇中,細膩地刻畫出當代許多長輩對子女不諒解的可能,試圖製造出其間的衝突,但仍有些許過於合理的描寫。

    文字|林立雄、國家兩廳院
    第296期 / 2017年08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