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在我家
-
人間父子
餐桌上的事
謙:說真的,我們家的餐桌還蠻無聊的吧?因為只有我們3個人,吃飯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情調,尤其我們兩個人都是屬於「任務導向」,覺得對這餐飯最大的尊敬,就是把它好好吃完。所以,我們在餐桌上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吃慢一點。」 真:「吃慢一點。」沒有錯(笑)。 還有一件事情,我已經跟你媽媽說好幾次了,我在寫劇本的時候沒辦法停下來,不要叫我去吃飯,我不用吃,可是她不會理會的啦,她也有她的規則。說是這樣說,如果沒有她,我大概連怎麼好好生活都會忘記吧? 謙:因為我們家就是真的這麼不浪漫,我好像也很難想像,在歐洲那種晚上7、8點開吃,大家一路聊到深夜,還伴著紅酒繼續聊的感覺是什麼。 真:這種經驗我倒是有!某次去國外一位文化局長的家裡住一晚,那個局長的專業是電影方面,兒子是攝影師,家中是一個大穀倉、外面全是麥田,看出去非常寬闊。晚上他的太太張羅菜色,一整桌料理,光是起司就有10多種選擇,現場連蠟燭都點上了,非常講究氣氛。那天因為有翻譯隨同的關係,一來一往的對話進行得比較慢,也因此讓晚餐吃得更久。 我一直覺得那頓晚餐好像是電影畫面走進真實場景一樣,很不現實,非常夢幻。 維繫情感,又或者是衝突現場? 謙:在我們家好像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情齁? 我們家的媽媽就會因為太過在乎餐桌上所有人的舒適程度,反而常常不在位置上。一下去熱菜、一下又要去張羅小菜。所有人都快吃完以後,她還趕著要去切水果。若真的無菜可熱,她也會忙著先去洗鍋子、清理廚房。 倒是,話又說回來,從餐桌上的關係好像就可以看出每個家庭的相處方式,而且不可否認,餐桌就是家庭的社交所,如果氣氛好的話情感就愈好,但反之,餐桌也有可能變成一個衝突現場。 真:所以,我很早就說過,吃飯的時候不要帶著太多負面情緒上桌。 謙:可是真的好難喔。以我兒子來說,他的嘴巴是拿來講話的,不是用來吃飯的。我以前還會擔心他
-
人間父子
如利刃的實話,或溫柔的謊,你選哪一個?
真:創作的時候,經常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誠實」與否。我是覺得它的確蠻重要的,主要是你真的無法藏,儘管再怎麼想偽裝,你的人生哲學或是此時此刻對世界的看法,都很容易在細節裡被逮到。舉個例子,今天如果要我讚美台灣國會議員⋯⋯嗯,不要說寫不寫得出來,我連一點落筆動機都沒有。 謙:表演也是啊。從角色的角度來說,我們創造角色的靈魂經常還是得從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取樣。不過這樣講好像又太功利了,可能讓人誤會表演者、創作者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在為藝術做準備。其實不是如此,你說今天看到一個角色之後、才在生活中尋找連結,這通常是來不及的。我所謂的「情感取樣」比較像是真心投入在當下的時間狀態。比方說,現在我跟小孩相處就會拚命提醒自己不要用手機,當下的情感交流是最純粹的、讓自己誠實地去感受生活的片刻,可是他會帶給你什麼答案,或是以後你會怎麼使用這個東西?當下不可而知。這麼說來,無論是身為演員或單純作為一個人誠實地面對當下的狀態,都是一種提醒。 真:可是從另一個面向來說,生活也是一種表演。 謙:這我同意。表演、偽裝、謊言,這些詞有時候好像常常踩在統一個範疇裡面。今天知道這個人在說謊,但我要不要去戳破他呢?通常我會選擇笑著帶過。比方說,今天早餐店阿姨無差別地叫每個人「帥哥、美女」,那也是一種謊言啊。(笑) 拐彎抹角的謊,維持今日的和平 真:所以聊起謊言,我真不知道從哪一刻開始說起。我到現在還很怕你媽媽跟小野的太太通電話我們家是這樣的,工作上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我不太會說,無論她問我什麼,我都說不錯啊、蠻好的啊,可是小野跟我完全不一樣,發生什麼事情都鉅細靡遺地說。有時候我們工作重疊的部分,兩家的太太彼此交換一下情報就知道自己漏聽了什麼。可是你說這是謊言嗎?我只是不想把今天受過的氣、經歷過的挫折再重複一遍。 謙:真要這樣說的話,我們的人生大概都是謊言吧。(笑)不過長愈大好像愈知道,多數的謊言都不需要戳破。雖然大家都說比
-
綠光劇場《八月,在我家》 揭露家庭極限拉鋸真相
最傷人的話常常就藏在最親近的人之間,綠光劇場本週末登場的親情覺醒大戲《八月,在我家》,描述父親下落成謎後,三個女兒返家,面對母親掀起塵封多年的真相,姊妹們也卸下壓抑的沉默,家庭風暴一發不可收拾。這齣改編自普立茲得獎作品,綠光改編落地本土化,仍部分忠於原著,希冀用更親近的語彙跟生活場景帶領觀眾認識世界級的作品。
-
「綠光創藝」轉型支援新創 布局下一個30年
「劇場需要更多支持,才能讓好作品不只是誕生,而是延續。」從 1994 年創立至今,綠光劇團走過30餘年,3年前改為公司化營運模式,更名為「綠光創藝股份有限公司」。如今,綠光創藝正式迎來營運全面轉型的新階段從創作,進發展為橫跨投資出品、品牌經營與創作整合平台的全方位公司新型態。
-
《八月,在我家》11年後再登舞台 搬演一場情感與真相交織的家庭盛宴
綠光劇團的「世界劇場」系列繼《當妳轉身之後》,又將推出新製作《八月,在我家》,將有王琄、吳念真、姚坤君、顏嘉樂、鄧安寧、朱宏章、張丹瑋、梁正群、張晴、黃士勛、鄧雨忱、Miyaw Sika洪淳晨、王芝方等演員同台,各懷鬼胎地引爆一場驚心動魄地情感與真相交織的家庭盛宴。
-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舞台父子檔 互為羈絆的影子
吳念真,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男人,卻始終擺脫不了焦慮和憂鬱的影子。吳定謙,一般人對他最大的印象仍是「吳念真的兒子」,他在劇場多年,也參與各種演出、編導,但始終仍像是一道父親的影子。 吳念真歷經多次家人死亡事件,這些悲苦的經驗成了他創作的養分,而在這些家族重大事件裡,吳定謙一直扮演默默的旁觀角色,這種旁觀親人的苦痛,在他的生命裡生了根,產生微妙的影響。 父子兩人的創作題材常常圍繞著家庭,吳念真老練捉準觀眾悲喜的神經,吳定謙則是學院派出身,講求的是演員創作的空間,排練場上,老吳有效率,小吳則是勤寫筆記。 既然是父子,又關心家庭題材,兒子卻說老爸的日子很無聊,沒什麼值得好奇;老爸說,尊重兒子做為獨立的個體,會告訴你的事就會告訴你,不想說的秘密你也別問。他們倒是徹底把對方當成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