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亞洲的吶喊

相關文章 8 篇
  • 舞蹈、音樂在《亞洲的吶喊》裏被大量的運用。
    焦點

    在衝突中達成交流 跨文化表演的美學困境

    《亞洲的吶喊》一劇,在作品成型的模塑過程中,雖然免除了西方表演藝術與亞洲劇場在交滙時的矛盾,卻也無法迴避亞洲內部不同表演美學的衝擊。

    文字|鍾喬
    第37期 / 1995年11月號
  • 外勞問題是「亞洲的吶喊二」處理的戲劇主題之一。
    台前幕後

    金融風暴裡的吶喊

    從參與者人數、活動時間,以及巡迴公演國家來看,即將於這個月抵達台灣演出的第三屆「亞洲的吶喊」一行,似乎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小的。 這次共有來自香港、南韓、孟加拉、巴基斯坦、日本、台灣、菲律賓,以及寮國等八個亞洲國家地區的八位演員參加,一月十九日起在菲律賓進行密集排練,三月初在馬尼拉CCP(菲律賓文化中心)的小劇場演出一場,三月八日抵達「唯二」的演出國家--台灣。 據台灣組織者鍾喬表示,爲了有效率地進行排練工作,這次「亞洲的吶喊三」與過去兩屆稍有差異之處,是組織者在活動開始前已先擬好一份劇本大綱,確定了「亞洲共同命運」的主題,再由參與者於排練時加以修飾豐潤;而這項共同命運便是對去年夏天起,席捲亞洲多國的金融風暴,在各個國家造成的衝擊和文化挫敗的省思。 此次副名爲《夢迴亞洲街》的演出,主要將藉由一則大樹女神Kali(象徵母體文化),與巨鳥Minokawa(象徵販賣夢想者)在「亞洲街」搏鬥的神話故事,譬喩傳統文化與古老智慧,在面對城市化發展的富有社會時,所遭遇的種種衝擊,以此諷喩亞洲社會在現代化迷思裡,依偎第一世界價値觀的羽翼下,逐漸喪失原生文化的厚實力量與自主性發展。 這齣寓意嚴肅的主題演出,除在菲律賓表演一場外,重頭戲將放在台灣之行上。滯台爲期兩個禮拜的活動期間,「亞洲的吶喊三」一行人將在台北的國家劇院實驗劇場演出一場,接著在「差事藝文中心」的小劇場演出兩場,並舉辦由日本、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賓與台灣等國家的演員所主持的六場交流工作坊,工作坊內容則有舞踏、京劇身段、廣場劇等各國傳統表演的敎學,所有工作坊皆開放有興趣的劇場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及一般民衆報名參加。 除此之外,爲配合三月「差事藝文中心」開幕的慶祝活動,也將有本地的表演者如觀子音樂坑的演唱、張釗維的紀錄片發表以及創作社團員江世芳的個人戲劇創作,在「亞洲的吶喊三」來台期間共同演出。 文字|賴淑雅 劇場工作者

    文字|賴淑雅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由亞洲各國表演美學所融匯的「亞洲的吶喊」;圖左爲菲律賓籍演員著傳統原住民服裝與樂器(Faglong),圖右爲澳洲原住民與其所表演的原住民樂舞。
    台前幕後

    迴盪底層的聲音

    以台灣民衆戲劇發展的稚齡狀況而言,本地的民衆劇場工作者,無不抱持著使命感,期待民衆戲劇能在本地生根茁壯。然而台灣的現代劇場發展,在激越的六、七〇年代是缺席的一員。因此,在國際分工和社會情勢都更爲專業進步的台灣現況中,如何爲民衆戲劇找到著力點,則需要很高的智慧。

    文字|賴淑雅
    第63期 / 1998年03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現象‧現場

    深刻處於民眾的流離失所中

    我們既不想繼續複製另一種異國情調,也不想經由「民眾戲劇」的稱號,淪為以對抗帝國文化為自足的狹隘偏激論者,因此我們便在彼此之間創造了一種富批判性的交流情境。當這樣的情境,得以經由戲劇的形式,具體落實於生命往來的場域中時,我們似乎愈來愈從民眾的代言身分中脫離出來,並更深刻地身處於民眾的流離失所中。

    文字|鍾喬
    第122期 / 2003年02月號
  • 從日本古老傳說改編的〈追尋和平的將軍〉一場戲,呈現在戰爭中陷於困境的將軍。
    台前幕後

    民衆劇場的跨國滙演

    提倡民衆劇場工作方式一直不遺餘力的鍾喬,最近在台北成立了「差事劇團」,並準備與菲律賓「古敎士劇團」合作演出劇作《士兵的故事》。這次跨國演出的作品,有著幾項探索性的嘗試在劇中流動。

    文字|鍾喬
    第48期 / 1996年11月號
  • 經由工作坊去結合靑年學生,也是泰國民衆劇場呈現敎育面向時的方法。
    泰國

    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草根劇場 泰國「油甘子劇團」

    「在泰國,爲發揚傳統文化或粧點觀光色彩而製作的傳統表演,不勝枚舉,四處可見。然而,傳統是傳統、現代是現代,兩者之間從來不願也不能相遇。」泰國「油甘子劇團」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嘗試著走出一條由現代走向「傳統」的路。

    文字|鍾喬
    第42期 / 1996年04月號
  • 《亞洲的吶喊》 鍾喬著  書林出版社/出版  定價:180元  1994年
    書介

    尋找自己觀衆的劇場(下)

    鍾喬著的《亞洲的吶喊》,勾勒亞洲第三世界「民衆劇場」諸般面貌及其實踐美學。本文作者除討論「民衆劇場」的概念置於今時今地台灣所可能產生的落差外,並兼論及小劇場/傳播媒體/觀衆之間的對應關係。

    文字|王浩威
    第25期 / 1994年11月號
  • 《亞洲的吶喊》 鍾喬著 書林出版社/出版 定價:180元
    書介

    尋找自己觀眾的劇場(上)

    鍾喬著的《亞洲的吶喊》,勾勒亞洲第三世界「民衆劇場」諸般面貌及其實踐美學。本文作者除討論「民衆劇場」的概念置於今時今地台灣所可能產生的落差外,並兼論及小劇場/傳播媒體/觀衆之間的對應關係。

    文字|王浩威
    第24期 / 1994年10月號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特別企畫 Feature

    青年為何出走,藝術何以介入?

    從藝術文化「社區總體營造」到「青年村落文化行動」的地方觀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在藝術的產地,8位在地居民街訪(下)

  • 特別企畫 Feature

    用20年光陰培植新竹國樂搖籃

    劉江濱與從小扎根的「新竹青年國樂團」、「竹塹國樂節」
  • 看戲不忘電影

    以真實人生舞動的《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