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華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
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在十月卅日圓滿落幕,其中焦點項目「表演藝術市集」,邀請來自香港、廣州、北京、韓國、日本、荷蘭、以色列、法國、比利時、加拿大及美國等地,共廿二名國際策展人來台參加,另國內民間組織及公部門策展代表的參加人數亦高達一百五十名。「表演藝術市集」精采的Showcase節目,涵蓋舞蹈、偶戲、傳統戲曲、現代戲劇、人聲合唱及打擊樂等,充分展現台灣多元的表演藝術實力,讓國內外策展人盡情體驗台灣表演藝術的驚人創意與內涵。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專業的藝術交易平台?親民的藝術推廣市集?
去年首度舉辦的「華山藝術生活節」,首度引進「藝術市集」的概念,將華山園區打造成一個定時、定點舉辦的國際表演藝術交易平台,並擔任串連的樞紐,藉由邀請國際策展人來台,意欲塑造台灣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表演藝術產業交易所。然而,活動承辦的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于國華坦言,在華山這個場地舉辦「表演藝術市集」,又要同時兼顧「專業」與「親民」的任務,執行上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國內篇之一
誰,能為藝術找一個家?
從雲門排練場發生大火,到最終在台北縣政府以「促進產業升級條例」、通過撥地讓雲門落腳淡水,整件事看似喜劇落幕,其實更揭露了台灣表演藝術團隊的困難處境。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趨勢下,公部門漸次制訂法規、媒合團隊進駐閒置老舊空間、進而活化在地文化氛圍,但產權的不確定、政策的未必長遠,都讓進駐團隊的發展,仍埋下不安定的種子。
-
總編輯的話 Editorial
台灣擊樂傳奇
二十年前,打擊樂相較於國人熟知且紮根深厚的西方古典音樂,仍屬於相當冷僻的器樂,音樂系裡流行一句話:「不會吹,不會拉的就到後面去打鼓吧。」但今天在台灣,打擊樂已成為僅次於鋼琴、小提琴之外的熱門選擇。這則台灣「擊樂傳奇」要從一九八二年,打擊樂家朱宗慶自維也納學成歸國說起。一九八六年,他成立台灣第一支打擊樂團朱宗慶打擊樂團,一九九二年創辦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一九九三年第一屆台北國際打擊樂節,這種種的耕耘累積都使得打擊樂在音樂市場上,如「潛力股」般迅速竄紅,讓打擊樂從沒沒無聞到家喻戶曉,從邊緣到主流、從綠葉到紅花,從民間廟口、廣場,站上國際舞台,造就經濟奇蹟之外,另一項台灣擊樂奇蹟! 近十年來,由於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的持續舉辦,國內的擊樂發展足以跟上世界潮流,而國際更藉此見識到台灣豐沛的音樂創作資產,台灣幾乎可說是一個與世界零時差的擊樂音樂資訊中心。「直到目前為止,打擊樂的國際比賽很多,也有類似嘉年華會的活動,但是像TIPC這樣深度的交流,目前還是異數。表面看來,樂團、教學系統和打擊樂節並不完全相關,但是將三者在台灣的影響力結合起來,卻足以成就TIPC『不可複製』的地位!」財團法人擊樂文教基金會創意副總林宜平以此說明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的獨特定位與價值。 除了國際擊樂節,四年一度的「女節」也將在本月轟轟烈烈的上演,劇場的眾姐妹們一呼百應,千姿百態,好不精采。這個從一九九六年在一個地下酒吧醞釀發酵的柔性革命,發展至今已成為劇場女性創作者齊聚發表、交流觀點的重要節慶,展演也從單純的匯集聯演,到主動的策展規劃、跨國的藝術交流,到今年第四屆女節的「演/研討會」,兼具演出與研討的形式,擴大了在地女性劇場的論述、關注範疇。 延續前兩期對雲門排練場大火的後續報導,本刊邀請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秘書長于國華,專文解析文建會因應當前表演藝術困境所提出的一份「揚帆計畫」,預計以四年時間、四十四億的經費,提升表演藝術發展的環境。但在此新舊政權交替的尷尬時刻,這個令人期待的計畫是否能在新政府手上順利「揚帆」?似乎尚在未定之天。此外,民國九十年,教育部首度把「表演藝術」列為正式教學科目,與「視覺藝術」和「音樂」統合納入九年一貫教育「藝術與人文」課程中。所以也透過透過北部五所高中職戲劇科班,首度舉辦聯演、建立交流平台之際,帶領
-
其他分類
藝壇動態
《敲星擊月》紀錄朱宗慶打擊樂團二十年成長歷程 為慶祝創團二十歲,朱宗慶打擊樂團將一路走來的擊樂經驗集結出版,由資深文化新聞工作者于國華為樂團撰著編輯《敲星擊月─擊樂明星的成長紀事》,另有影像專輯DVD《擊樂畫像─朱宗慶打擊樂團20周年精選DVD》,將一九八六年創團至今的點點滴滴,以影像方式呈現。在這張專輯中,新象文教基金會創辦人許博允說:「朱宗慶打擊樂團是台灣文化生命力的代表。」;雲門舞集藝術總監林懷民則說:「如果沒有朱宗慶打擊樂團,我是不會演《薪傳》的!」念念不忘朱宗慶打擊樂團替雲門舞集《薪傳》一作配合演出的情景。(廖俊逞) 國美館「紙風車繪本館」打造全世界前所未有「情境閱讀空間」 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與紙風車劇團合作,突破過去的經驗,以裝置藝術的觀念設計、結合戲劇與故事的情境、以繪本閱讀為主題,在國美館中設計了「紙風車繪本館」,去年十二月廿四日下午二時開幕,為期一年。不但是個世界性的創舉,更是台灣推動創意產業新創意。用載滿「九輛十五噸卡車」的裝置景觀,八大主題區、約一百五十坪情境空間,打造一個讓小朋友愛上閱讀的童話王國。(田國平) 文建會「2006文化走春」 六大主題體驗文化新故鄉 文建會近年來推動社區再造、設置地方文化館、整修老建築,加上歷史古蹟建物及公共藝術空間景點,讓「地方文化」成為文化風潮。今年年節長假,文建會再度舉辦「文化行春」活動,彙整全台灣二十一縣市及北高兩直轄市,共計五百四十五個參訪點,舉辦「藝文展演」、「文化家族」、「活力社區」、「公共藝術」、「歷史建築」、「風味美食」六大主題活動,讓民眾年節返鄉也能感受人文活力,了解並體驗各地文化工作者打造的新故鄉。 「2006文化行春」活動日期從一月二十八日到二月八日。地圖及活動手冊二十萬冊可在統一超商、縣市文化局、鐵公路車站、航空站、高速公路休息站取得,或至網址查詢下載http:// spring2006.cca.gov.tw。(鄭淑瑩) 更正啟事 1. 本刊第158期p.58上方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