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
-
特別企畫 Feature
關於民族音樂的天才十問
你可能熟悉流行音樂,但你了解老祖宗的流行音樂嗎? 你可能唱得出西方古典音樂的旋律,但你哼得出我們的傳統歌謠嗎? 古琴就是古箏嗎?客家八音是用八個音嗎?有搖滾式的原住民歌曲嗎? 你對民族音樂究竟了解多少? 三月中,兩廳院「民族音樂學堂」系列講座音樂會即將展開,首先呈現「台灣客家八音」、「鄒族祭儀樂舞」與「古琴音樂藝術」三場。 趁此機會,本刊先製作「紙上開講」特別企畫, 解開你對民族音樂的疑惑,讓你發現老祖宗的流行樂也很美好!
-
特別企畫 Feature 戰祭樂舞
鄒族的「瑪雅士比」之歌
鄒族群體性的歌舞幾乎都集中在「瑪雅士比」的戰祭當中,包括:迎神曲、送神曲、祭歌、勇士頌、亡魂曲等多種旋律優美、和聲豐富的歌曲,配合著穩定而有節奏的舞步,在大家手牽手的緩步移動當中,呈現了一個民族長久歷史積累與精鍊出來的音樂品味,以及和生命直接對話與呼應的藝術形式。
-
回想與回響 Echo
Tsou!鄒? 一個文化角度的戲劇反省
誠如媒體文字所言《Tsou.伊底帕斯》的確完成了許多特殊的成就,留下不可磨滅的紀錄。然而,對人與實驗之間關係若不能有更深的反省,那恐怕也就無法成其眞正的意義。
-
回想與回響 Echo
舞出自己的英雄傳奇
這次參與演出的中壯世代的鄒族演員,做到極具關鍵性的突破;這種現象顯現鄒族族人深切希望本身祭典儀式與表演歌舞分際的釐淸,以及有心者對於傳統歌舞儀式脫胎換骨的殷盼。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一道無解的謎
在《Tsou.伊底帕斯》中,編導將古希臘劇作家心目中的本性與命運之謎呈現給觀衆,將人類對自身的疑問,從古希臘時代的追索一直延續到今天。
-
台前幕後
跨越文化藩籬後的昇華
種田的農夫農婦學扮戲;專業的導演學習隨俗入境;阿里山鄒族的原始力量取代哲學文本的掙扎,兩岸三地的戲劇文化工作者在相互摩擦撞擊中,錘煉昇華。
-
編輯室
生日願望
十月,對《表演藝術》的編輯室而言是個特別的日子,從搬進第一張椅子在此整建闢「室」,十二個月來編輯同仁們或熬夜趕工打地鋪,或讓自己日夜湮没於稿堆中,而不知晨昏,不辨日月,回首這斬荆劈棘的來時路,的確是個辛苦的歷程。而《表演藝術》也就像個嬰孩般,在這段路程中蹣跚學步、呀呀學語,没有前例可尋,没有範本可供參考,如何讓時間的表演藝術轉移到平面空間精采呈現,全依賴同仁們的摸索,及文化界朋友所給予的建議與鼓勵。 十月,《表演藝術》周歲生日的今天,對我來説卻是個沈重的開始,這篇〈編輯室〉也是個沈重的報告,因爲實地的編輯室裡,黃總編輯碧瑞及與我有數月「革命情感」的另位文稿主編閻鴻亞必須暫放下編務工作,而由我與其他伙伴們繼續看護這剛站穩脚步的「孩子」,一方面心中惶恐自己如何擔得了如此重任,另方面深怕有負黃總編輯所託及各界期許,而戰戰兢兢。在《表演藝術》一歲生日吹熄蠟燭之前,我悄悄許下心願,希望在未來的日子中這本雜誌能在大家繼續的愛護與支持下,茁壯成長。 這個月裡,編輯同仁們心中忙著學習「獨立」,手上忙著料理生日菜單,起初有點兒慌亂,但一年累積下來的編輯經驗與團隊默契終究發揮了效果,不但工程浩大地把從創刊號至第十一期的雜誌依單元及作者分類索引,以供讀者査閲資料參考,同時更將報導的觸角伸向了南半球。 澳大利亞,一個没有傳統綑縳的國家,其文化的發展一如南太平洋的火山活動,不斷地爆發熱力。原始與現代,在這裡盡現原色,歐洲與亞洲的影響在這裡交融,即將來台的澳洲芭蕾便是從這樣一個移民性格強烈體質中發展出來。回溯「澳芭」歷史,我們索尋到了古典芭蕾的不同流派是如何在這塊樸質的土地上著牀、融合,並向世界舞台展現她自己的姿態。同時我們也爲文介紹了芭蕾的現代流變,看現代芭蕾在二十世紀革命洪流中,在顚覆與傳統的拉鋸中,如何發展出與現代舞抗衡的新美學。 另外,在玉山山區的特富野、達邦聚落裡,隨著串串金黃小米的收成,鄒族族人們以感激的心及虔誠的祭儀表達了對天地的謝意,儀式中的歌舞不是豐收的狂歡,而是與天地的感恩對話。我們的編輯同仁們也特地親自驅車進入部落,去感受那一份豐年祭中易被人忽略的虔靜氣氛。 山巔水湄,原住民的文化在澳洲大陸因著政府的政策有了保存與創新的多樣風貌發展,而成爲澳洲文化鮮明、獨特之處,反觀台灣原
-
原住民樂舞
原住民的歌舞文化
原住民各民族對歌舞的槪念都不一樣,即使有相同之處,其中仍有很大的歧異性。人,爲什麼唱歌?爲什麼舞蹈?透過原住民對歌舞的槪念,爲我們提示一個原生態文化的角度與省思。
-
鄒族
瑪雅士比和小米收成祭
原住民早期的部落社會中,征戰與粟作是頭等重要的事,由此衍生的祭儀活動,也特別有其莊嚴的生命意義。透過鄒族人的敍說,我們看到其中敬謹、嚴肅的態度。
-
鄒族
山崖之歌 來自阿里山的鄒族歌謠
鄒族是個愛唱歌的民族,傳說他們的歌源自玉山、瀑布,來自一個升天小孩的傳授,和信仰、征戰、部落倫理有關,在重重山巔中,他們平穩的和聲,傳出渾厚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