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氏族長老前往聖粟田收割小米。(浦忠勇 攝)
鄒族 原住民樂舞/鄒族/祭儀

瑪雅士比和小米收成祭

原住民早期的部落社會中,征戰與粟作是頭等重要的事,由此衍生的祭儀活動,也特別有其莊嚴的生命意義。透過鄒族人的敍說,我們看到其中敬謹、嚴肅的態度。

原住民早期的部落社會中,征戰與粟作是頭等重要的事,由此衍生的祭儀活動,也特別有其莊嚴的生命意義。透過鄒族人的敍說,我們看到其中敬謹、嚴肅的態度。

在鄒族的社會中最重要的祭典是春初的播種祭(mieapo)、秋初的小米收成祭(homeyaya)和瑪雅士比(mayasvi)祭儀。這些祭儀在性質上都是依附著維繫族人生命所需的最重要之物──小米(或稱粟)的整個生長過程;也就是要藉著虔誠肅穆的禮敬,祈求神靈的祐助,強化粟作在初種、成長、收成時免受天災蟲害的力量,並且靠著儀式的神聖化,讓神靈賜福衆人,免受災禍,以凝合族人心志。

小米在原住民的傳統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作物。稻作技術的傳入大槪是和漢人接觸之後才有的,而且種植的是陸稻,產量較少,重要性遠不如粟作;稻作雖然也有相關的儀式,但神聖性遠較粟作祭儀遜色。前述的三種祭儀都與粟作有密切的關聯,而且在小米收成祭時要決定當年是否舉行瑪雅士比祭儀,所以它們的關係尤爲緊密。

瑪雅士比向戰神獻祭

瑪雅士比(mayasvi)祭儀可分爲四大段落,即預備活動(smouyu'ho)、正典(mayasvi)、歌舞祭(pasu-mayasvi)、結束祭(meepïŋï)等,分別說明如下:

1.預備活動(smouyu'ho):

瑪雅士比開始前幾天要整理男子集會所(kuba)聖物,修建會所屋頂。男子集會所是瑪雅士比祭儀活動中心,預備活動不但提醒族人mayasvi就要展開,也表示將在祭典中迎接戰神垂臨之敬意。婦女協助準備祭典所需之祭品,如釀酒、做糯米糕,男子要將通往獵區之路徑(亦爲出征之路)除草,象徵出獵、出征之順利。

2.正典活動(mayasvi):

①著盛裝(smouyu'ho):著鄒族勇士裝,戴皮帽,佩木槲蘭(神花)作爲戰神認識之標記,配樹皮籤條於胸前作爲護身符,以防止惡靈於祭典時入侵。

②持聖火至廣場(mah'to puzu):會所之火乃象徵族人生命之火,經年不熄,將該火持入廣場,祭典方能進行。

③刺殺乳豬(hokai):一說以豬血和肉供獻戰神;一說以豬血和肉餌誘敵靈;另說則以爲豬血及肉用來誘敵靈,乳豬之肝則供戰神食之。呼嘯五次,向戰神報吿祭典已完成準備。

④砍神樹(yono):神樹(赤榕樹)爲戰神降臨會所之梯子,砍除樹枝,象徵爲戰神整理其垂臨之路徑。樹枝留下三枝,一枝向頭目家,一枝向會所;一枝向石氏家(鄒族特富野社有五大氏族:陳氏、石氏、汪氏、高氏、杜氏);此三枝均有其維護部落生命之重大意義。

⑤唱迎神曲(ehoi):迎接戰神降臨,唱兩次。第一次迎接戰神(i'afafeoi),第二次迎接司命(posonfihi),身軀上下搖擺,象徵恭迎戰神;勇士牽手,象徵同心;舉步前行,是迎接戰神登上男子集會所。

⑥團結祭(éhtueunu):將各氏族之米酒、糯米糕、豬肉等攜至男子會所,用以祝神,並摻合後共食之,象徵求戰神賜予征戰力量,且各氏族能團結禦敵。

⑦唸頌凱旋誦文(tu'e):部落初生之男嬰由其舅父抱至會所,並以小酒杯爲其祝神。之後衆勇士唸誦凱旋誦文(tu'e),唸畢,長老訓勉勇士,砥礪勇士志氣。

⑧唱送神曲(eyao):勇士排成半圓形舞隊,逆時針方向自男子集會所走向神樹,唱送神曲,恭送戰神升天。

⑨唱戰歌(peasvi):先慢板,再快板。唱慢板時,由汪氏、石氏婦女持火把入場,此火代表氏族之火,要與會所的聖火合而爲一;亦表示勇士征戰的力量因婦女協助而更加充實。婦女持火把進場之後,可以開始加入舞隊。

⑩唱送神曲(eyao):再唱一次送神曲,恭送司命神升天。唱完後男子登上會所。

11路祭(snoetsaava):勇士行至社口處(skokaya),沿路取茅草,在社口束茅草做薦台,並將神花、豬肉置其上,供奉出征之卜鳥,祐助勇士出征。

12家祭(yu'ekokayo):勇士行至各氏族家屋祝神,象徵戰神所賜之力量延伸至各氏族。

13成年禮(yaasmoyïskï):午後,將成年男子在kuba行成年禮儀式,由長老訓勉並鞭笞他們,然後長老爲他們戴上皮帽,再帶他們到頭目家,給他們喝少量的酒,表示已經成年,可允許喝酒了,在部落中也要負起更多的責任。

3.歌舞祭活動(pasu-mayasvi):

族人牽手歌舞、頌讚戰神作爲及先祖英勇歷史,連續兩至三夜,祭歌有toiso、nakïmo、miyome、laliŋi、yiyohe等曲子,族人在祭歌中學習族人的長幼之序、歷史知識、社會倫理……等智慧。

4.結束祭(meepïŋï):

第二或第三天午夜前,由頭目帶領勇士再唱迎神曲和送神曲,之後將廣場之火堆熄滅,祭典正式結束。

小米收成祭祈求粟女神賜福

小米收成祭(homeyaya)祭儀在過去要舉行一個月的時間,其祭儀約略分爲五段:預備活動(aoyotsï)、祭田初收割(mokayo to pookaya)、共食新穗(p'ot'oozu)、氏族互訪祝神(yuokayo),結束祭(meepïŋï)等。較之瑪雅士比,儀式更繁複且抽象,簡述如下:

1.預備活動(aoyotsï):

各氏族長老先決定祭儀日期,氏族人員則準備祭儀所需之聖物,如釀酒、狩獵、做糯米糕、整理家屋(用tapanzou草擦拭所有物品、器皿等),並在祭田做粟神之屋,預備粟女神來臨。氏族全體人員於祭儀前一日潔身,不能吃魚、鹹味、以及葱、蒜等食物,全家保持安靜,因粟女神厭惡吵雜聲。是日,長老守夜迎接粟女神,全社進入正式祭儀階段(ahoi-peisia)。

2.祭田初收割(mokayo to poo-kaya):

主祭者淸晨赴祭田收小米幾束,帶回祭屋供奉粟女神,並以茅草束結(vomï)作爲祝神器物。主祭者向粟女神報吿小米收成情形,並祈求賜予耕作好運、祐助族人生活。

3.共食新穗(P'ot'oozu):

各氏族長老在祭屋內,以米酒、豬肉、松鼠肉、糯米糕等聖品祝神,之後氏族全體進入祭屋做同樣儀式,象徵祈求粟女神保祐耕作之收成與生活之平安,祝神結束後,氏族全體人員共用早餐。

4.氏族互訪祝神(yuokayo):

各氏族享用早餐後,先由長老互訪、道賀小米收成並祈求粟女神繼續祐助族人,長老互訪之後,其他族人互訪祈福。此儀式已將收成祭活動由各氏族分別舉行延伸爲整個大社的活動,yuokayo有聯繫各氏族的意義。之後,在頭目家舉行長老會議,訓勉族人,並決定是否要舉行瑪雅士比。

5.結束祭(meepïŋï):

小米收割約需五至十日工作天,各氏族將小米收割、日曬後收入粟倉內,舉行結束祭。長老再度邀集氏族人員,報吿粟女神即將離開之事,主祭者再度祝神,爲族人的耕作、生活祈求好運。是日男子要夜宿山上,爲自己的獵區祈求神明賜福(Sï'tï),返回家後祭儀正式結束(aepïŋï peisia)。

莊嚴的生命意義

瑪雅士比和小米收成兩個祭儀在鄒族部落分別擔任不同的社會功能,瑪雅士比以征戰、悍衛部落生命爲主,而小米收成祭則與其他的粟作祭儀結合成整體性的部落年祭。在傳統的古老部落中,征戰與粟作是族人的頭等要事,部落沒有征戰能力,它很可能在旦夕之間滅社敗亡;沒有正常的粟作收成,則族人的生活無法保障,而這兩個祭儀就充分說明鄒族對這兩件事的嚴肅態度。原始的宗敎信仰其實是與生活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從生活抽離出來,否則這些宗敎活動是沒有生命的,徒具怪異的形式。族人看待這些祭儀活動,都有其莊嚴的生命意義,甚至可說,它是族人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外,mayasvi和homeyaya是兩個單獨的祭儀,不能混爲一談,外界將mayasvi說成「豐年祭」是極爲錯誤的說法,它誤導一般人對祭儀的認識,很多人以爲參加mayasvi是要到部落歡樂慶豐收,面對祭儀的心情已嚴重偏差。如何從祭儀活動及歷史背景中深入地了解祭儀的含意,使充滿智慧與玄機的古老祭儀活動很有尊嚴地活在今天的部落中,當是我們往後努力的標竿。

 

文字|浦忠勇 鄒族人,達邦國小老師

   浦忠成 鄒族人,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班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藝術家請回答-張擎佳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