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熟悉流行音樂,但你了解老祖宗的流行音樂嗎?
你可能唱得出西方古典音樂的旋律,但你哼得出我們的傳統歌謠嗎?
古琴就是古箏嗎?客家八音是用八個音嗎?有搖滾式的原住民歌曲嗎?
你對民族音樂究竟了解多少?
三月中,兩廳院「民族音樂學堂」系列講座音樂會即將展開,首先呈現「台灣客家八音」、「鄒族祭儀樂舞」與「古琴音樂藝術」三場。
趁此機會,本刊先製作「紙上開講」特別企畫,
解開你對民族音樂的疑惑,讓你發現老祖宗的流行樂也很美好!
兩廳院民族音樂學堂
台灣客家八音
3/18 2:30pm
主講 鄭榮興 演出 苗栗陳家班北管八音團
鄒族祭儀樂舞
4/15 2:30pm
主講 明立國 演出 阿里山特富野社頭目、長老
古琴音樂藝術
5/12 2:30pm
主講 沈冬 演出 王海燕、李孔元、李楓
以上演出地點 台北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1.古琴與古箏是不是相同的樂器呢?
古琴和古箏雖然都是長方形弦鳴樂器,擺放的方式與彈奏方式也很像,原則上也都是「右手表聲、左手表韻」的展現方式,但這兩種樂器卻是完全不相同的。兩者外型上最明顯的差別在於:古箏在面板的中央部分多了一排人字形的「琴碼」,將所有的弦一個一個支撐起來。古箏音域廣、音量大、音色甜美悠揚,發展至今最常見的有二十一、二十六弦,每弦基本上可發出一至二個音,左右移動琴碼可做調音之用。而古琴音色含蓄深沉、古樸典雅,表現力豐富,具有內涵。雖然只有七條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廣達四個八度以上,憑藉面板上的十三個「徵」,更可以彈奏出一百多個泛音。
2.彈奏古琴需不需要留長指甲或戴假指甲?手指頭會不會痛?
事實上古琴的彈奏對專業琴家來說稱為「撫琴」而不是「彈琴」,講究的是「半甲半肉」的琴聲;而且琴弦離琴面較近,所以雖然需要留指甲,卻不必太長。當然也有少數人選擇戴假指甲彈古琴,但雜音的干擾與音色的差異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學琴的最大遺憾是知音難尋,而最大障礙則是皮肉之痛。由於古琴音樂真正傳達的意義不在技巧和聲響效果,而在天人合一的內蘊,所以除了右手彈琴時的磨擦之外,左手韻味的表現更是樂曲詮釋的重點。而在弦上所做的吟揉及長距離的左右滑動,都令初學者疼痛不巳。但這都是學琴必經的過程,隨著厚繭的增生,琴藝也將日益精進。
3.去哪裡學古琴?
學校方面在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及傳統音樂系、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系、南華大學民族音樂系、台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都有開設古琴的課程。
在民間也有一些與古琴相關的團體,例如台北的「瀛洲琴社」、「高雄古琴學會」等等,在網路上有他們的訊息。另外像「台北市立國樂團」及「中華民國國樂學會」也會不定期舉辦相關的音樂會和講座。想學古琴的人可以和這些單位聯繫,或者到「吹鼓吹小站民族音樂論壇」(http://suona.com)中的古琴音樂討論區看看。
4.古琴是不是等於古董?愈古老音質愈好?
古琴因為表面上塗有鹿角灰混合的生漆,因此就算是歷經數百年的保存,也不會受損變形。只要年代夠久,琴面便會開始產生裂紋,學名稱為「斷紋」。這些斷紋有時甚至佈滿琴身,依照外型特徵,各有它有趣的名稱:如龍紋斷、龜紋、冰裂紋等,尤以蛇腹斷和梅花斷最為名貴。因為斷紋是長年彈奏時的振動所導致,所以有上好斷紋的琴發音更透徹,外觀也更美,價值更是不斐。當然,也不是斷紋愈多愈好,如果斷紋裂開翹起,防礙彈奏,就必須修復了。年代久遠的古琴可以視為古董,但卻不是每個古董都是好琴。一張琴的好壞取決於木材質地、製作技術、漆的質量、保存情況及音色等等,身價也就有高有低。
5.客家八音是什麼?八個音嗎?不會講客家話也可以學嗎?
「八音」這個名詞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樂器分類法。從西周開始便以樂器的製作材料為基礎分成八類,稱之為八音。客家八音應用的樂器雖然有十一個,在傳統樂器的分類只有金、革、絲、木、竹五類,客家八音之「八音」只是一個器樂合奏的代名詞,與古代所謂的八音並不同。
台灣南北部客家八音有些差異。南部的屬於小而精簡的合奏團,主要是為婚喪喜慶等場合演奏,編制通常只有四人。演奏曲調以傳統曲目為主,有時也會演奏客家山歌調或其他小調。
北部八音團除為客家人的生命禮俗服務,也為客家戲曲伴奏,所以人員的編制、使用的樂器與演奏的曲牌,與南部客家八音團有所差異,六人的編制最常見,也可多到八人。
學習客家八音並沒有語言限制,陳美子客家八音團的嗩吶手陳美貴女士本身是福佬人,客家八音也吹奏得很好。
6.客家八音和一般廟會慶典吹奏的樂曲有什麼不一樣?
在福佬地區廟會中所聽到的「八音音樂」,應該是「北管」樂,而南部客家地區客家還是習慣聽「客家八音」音樂。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八音團,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堅持以傳統方式演出客家八音,始終與當地客家人的生命禮俗與歲時祭儀活動無法分割。六堆地區的客家八音,純脆只為客家人的所有民俗活動來服務。所以客家八音團團員,不但要熟悉客家八音曲調,也必須要對客家人的各項禮俗儀式非常熟悉,才能與各項典禮禮俗作完美的配合。雖然現在客家人生活中的各項活動,也順應時代的潮流,電子音樂、西洋音樂取代客家音樂,但是在客家人的許多生命禮俗中還是少不了客家八音的牽引。
7.目前客家音樂有什麼困難?有哪些推廣活動?
由於電子化及音響設備很方便,許多客家人婚喪喜慶時,改以八音音樂的播放代替現場演出,客家八音團慢慢失去賴以維生的舞台,沒有維生的舞台,年輕人就不願意學習,在傳承難以接軌下,客家八音團也隨著歲月凋零。此外,客家八音的主要樂器嗩吶,在學習階段是很困難的,除演奏技巧的難度外,音量太大所造成的問題也是一種挑戰。一般人學吹嗩吶的意願並不高,沒有嗩吶手,客家八音團也將慢慢地消失。
所幸高雄縣美濃鎮的福安國小從民國九十五年起,請當地曾經受邀請到法國、瑞士演出的「客家八音團」老師傅到校指導學生,在傳承上踏出一小步。而十月份客委會將製作的客家舞台劇,在錢南章的音樂設計下,以莎士比亞的劇本演出,為客家文化的推廣創造更多可能。
8.鄒族音樂和其他原住民音樂有什麼不同?特色在那裡?
歌謠是鄒族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舉凡祭儀、傳說、信仰、征戰、傳統等,歌謠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鄒族歌謠中的「和音唱法」是鄒族音樂有別於其他原住民、或甚至福佬、客家系歌謠等的最大的特色。歌曲演唱的時候,主要以「平行式」的方式進行,最常見的就是和聲和旋律保持三度、五度來歌唱。
鄒族可說是多產「祭歌」的民族,其中極為重要的祭儀mayasvi 之後的歌舞祭所演唱的六首歌曲:戰祭快板歌、歷史頌、青年頌、勇士頌、跳躍之歌、亡魂曲。除了青年頌和亡魂曲之外,其於的四首祭歌可以視為是一種明顯的「三拍子」歌舞曲,這種節奏現象,在台灣原住民音樂當中,也是相當罕見的。
9.一定都是祖先傳唱的歌謠嗎?有新的創作呢?
受早期台灣「校園創作民歌」運動及西方搖滾音樂的強大勢力所影響,阿里山鄒族部落的音樂早已不局限在祭儀和傳統歌謠的演唱了!他們擷取耳熟能詳的外來歌謠,如日本歌謠、西洋名曲、福佬系民歌等等填上鄒語來歌唱;或者利用他們傳統的曲調重新改編,以鄒語式的歌詞來演唱的聖詩及彌撒曲。最受注目的,是鄒族年輕人以電吉他、鍵盤樂器、電子琴……,創作獨特的鄒族風流行音樂。這些創作的團體或個人有:樂野部落的樂野樂團、阿里瑪合唱團;達邦部落的故鄉合唱團、思莉亞合唱團、原始林合唱團;特富野部落的陽光合唱團;山美部落的達瑪雅耶合唱團;茶山部落的珈雅瑪樂團;來吉部落的白紫(鄭靜美)。
10.目前有那些有關鄒族音樂的錄音?推薦一些好聽的吧!
傳統影音資料有:雲門舞集《鄒族之歌》、風潮唱片《阿里山鄒族之歌》、臺原出版社《天籟之音-鄒族之歌》、法國中法音樂協會A.M.F.R.C.《台灣鄒族魯凱族歌謠》、日本King Records唱片公司《高砂族的音樂》(其中有兩首Mayasvi的音樂)。
現代創作歌曲有:台北的乾坤唱片公司為「原始林合唱團」出版三張CD、「達瑪雅耶合唱團」一張、「加雅瑪合唱團」一張、「阿里山鄉鄒合唱團」專輯二張。文建會出版《咱的囝,咱的歌》兒歌專輯(其中的〈阿嬤欲去讀冊〉)。EMI出版《白紫》同名專輯。
天才班講師|謝宜文 高雄縣美濃鎮福安國小教師及客家八音團指導老師
黃馨瑩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研究所
天才班班長|李秋玫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當代音樂研究碩士
古琴 獨唱墨客騷人的瀟灑情懷
文字 李秋玫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當代音樂研究碩士
琴,又稱瑤琴、玉琴,現代稱為古琴、七弦琴,屬獨奏弦鳴樂器。雖然起源與時間都不明確,但推論大約從周代便已經有七弦琴的存在,其餘出土的文物中也曾經有五弦與十弦古琴的發現。發展至今,已堪稱為當前世界上持續能夠彈奏、創作的音樂藝術中,最悠久的傳統樂器。古琴慣用的調式在各個朝代都不盡相同,雖然也有許多外調的存在,但大抵上仍舊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琴身外側橫列的十三個「徽」,不僅是泛音的標誌,也是音位重要的依據。而由於樂器本身的形制,古琴可發出的泛音超過一百多個,是世界上擁有泛音最多的樂器之一。
古琴的演奏手法自古以來便相當複雜,各有其獨特的指法與所屬的符號。右手除小指外,有向內、向外兩個方向彈奏的基本指法。左手在右手彈奏出聲音後,可以在同一條弦上左右移動改變音高,產生連貫的旋律,使得音樂更富歌唱性和表現力,是古琴音樂最突出的特點。而「減字譜」的使用也是一大智慧,取中國文字的部分,配以指法符號與數目,歸納成一個字,簡單地指示出所對應的指法、徽位、弦數及彈奏法,不僅涵蓋了大量的古代音樂文化,更具有高度的史料價值。
古琴的實音溫柔敦厚,泛音純淨縹緲,而它綿長的餘韻,則是最具獨特風格、表情最豐富的地方。由於古琴屬典型的獨奏樂器,表現主題常常是墨客騷人的瀟灑情懷或生不逢時等感慨,因此文人所熟習的文史典籍、生命哲理、儒家道德觀、道家無為的觀念等等,便自然地被移轉到琴曲的內涵當中,使其音樂益發幽靜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