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平
-
話題追蹤 Follow-ups
「君子不器」的奇幻音樂人生
琵琶演奏大師、知名國樂指揮家王正平,辭世迄今已經五年,與之淵源深厚的臺北市立國樂團特地在一月時安排了「文思揮就管弦章王正平與北市國的情緣」音樂會以為紀念。本刊特邀王正平的高徒、臺大音樂學研究所沈冬教授,為文追憶王正平的音樂人生,及與台灣音樂界的奇幻因緣。
-
紀念大師 In Memoriam
儒者之儀 仁者之風
知名琵琶大師、國樂指揮王正平老師,於二月下旬因中風辭世,享年六十五歲。王正平不但本身演奏技藝精湛,春風化雨無數,在國樂現代化與普及化的路上,更是重要的領軍人物。本刊特邀曾師事王正平的前北市國研推組及演奏組組長柯仕寬,撰文回憶大師生前行誼,其真率性情與仁者之風,躍然紙上。
-
藝視窗 News
歐美以外第一人 美國舞蹈節頒贈林懷民終身成就獎
【台灣】 歐美以外第一人 美國舞蹈節頒贈林懷民終身成就獎 世界現代舞重鎮、今年歡慶80周年「美國舞蹈節」於美國時間2月20日宣布,今年度的「撒姆爾.史克利普/美國舞蹈節終身成就獎」將頒給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成為歐美以外地區的第一位獲獎人。 此獎創立於1981年,表揚對現代舞有卓越貢獻的編舞大師,是國際現代舞的終極名人堂。歷年得獎者包括瑪莎.葛蘭姆、模斯.康寧漢、保羅.泰勒、崔莎.布朗、碧娜.鮑許、威廉.佛塞等西方舞蹈史巨人。 美國舞蹈節指出:「林懷民對舞蹈無懼無畏的熱忱,使他成為當代最富活力與創意的編舞家之一。他常把亞洲傳統文化與美學的因素注入舞作;他輝煌的作品不斷突破藩籬,重新界定舞蹈藝術林懷民傑出的40年編舞生涯對中國現代舞產生巨大影響,贏得國際舞壇至高的讚譽。」(莊珮瑤) 琵琶大師王正平病逝 知名台灣琵琶演奏家王正平於年前中風昏迷,於2月21日病逝,享年65歲。王正平於1967年從香港移居台灣,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後赴英國攻讀,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其一生投入琵琶現代演奏技法的研究,並致力於琵琶樂曲的創作。1975年就曾為許博允首演作品《琵琶隨筆》,以琵琶演奏現代音樂。他曾任中廣國樂團指揮,1979年更接任臺北市立國樂團創團指揮,為樂團奠下基礎,並於1991年接任團長一直。曾榮獲中國文藝獎章「國樂演奏獎」、國家文藝獎、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及金曲獎「傳統音樂最佳製作人獎」。40年來於國內外演出近百埸琵琶獨奏會,指揮數百場國樂演出及策劃主辦表演活動千餘場。(李秋玫) 兩廳院舉辦「小學生快樂進駐兩廳院」活動歡迎報名 國家兩廳院為推廣表演藝術,讓藝術欣賞向下紮根,特邀請小學生來擔任「一日服務員」,體驗前台服務工作的樂趣及辛苦,進而從中學習劇場禮儀,提昇藝文素養。活動時間為4 月6日下午1點至3點;活動地點於國家音樂廳。全程免費,採預約報名制,名額10人,額滿為止。歡
-
音樂 會音樂之芳園,敘絲竹之樂事
國樂老將、新秀齊聚「彈撥藝術節」
「彈撥藝術節」邀請華人世界老、中、青三代二十多位代表性的彈撥演奏家齊聚,以獨奏、小組伴奏和大型協奏的方式,演奏傳統及近代創作的各種類型的經典彈撥名曲。此次「彈撥藝術節」試圖喚起傳統音樂雅集同好切磋交流的精神,以別於音樂會裡過於嚴肅的氣氛與略嫌刻板的模式。
-
音樂
大病過後 許博允要為自己一圓音樂夢
很多人對許博允的印象是國際藝術交流的重要推手,他經營的新象文教基金會為台灣觀眾帶來許多開創性的演出,但他也是一位開創性的作曲家,不但曾為雲門舞集早年多部舞作譜曲,經典作品《琵琶隨筆》更曾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數十個城市演出三百次以上。這次他將舉辦個人創作生涯四十三年來首次樂展,重新展現他身為作曲家的豐富創意。
-
回想與回響 Echo
告別「切切如私語」的琵琶年代
卓越的技巧已經是演奏者必備的基本條件,傳統的槪念也在世界文化的加入後逐漸解構。西方的作曲家可以在不具備任何中國傳統的意識下為琵琶寫曲子,反倒是演奏者内化的涵養應該更是被強調的,從這二場演出已經儼然看到未來琵琶的發展趨勢。
-
焦點
紅花還是綠葉 音樂伴奏的角色定位
跨領域結合的藝術形式在近年來有越盛的趨勢,除可增加整體可看性、在低靡不振的票房中尋求突破,也使得不同的表演形式有相互交流的機會。音樂雖然多半以輔助者姿態出現,但此一界限在近年亦有模糊的趨勢,反而搶盡了主角的丰采,予人留下深刻印象。
-
即將上場
王正平琵琶獨奏會
王正平出生於中國杭州,中學時在香港隨琵琶名家呂培原習藝,一九六八年獲全台灣音樂比賽琵琶獨奏成人組冠軍,畢業後隨家人移民巴西,在當地舉行獨奏會,獲得極高的評價。返台後,歷任中廣國樂團指揮及台北市立國樂團指揮,於一九八九年獲得英國國家音樂博士,成爲中國傳統音樂的第一位博士。 做爲一位中國傳統樂器的傳人,王正平除了彈遍所有能夠找到的琵琶古曲,熟練南北各派的技巧,致力於保存中國古代資源外,並且以古樂器融會現代技法,試圖從中國的音樂哲學中,重塑中國音樂的美學風格。他秉持「以新樂回到傳統,使古樂獲得創新」的理念,認爲中國的音樂不僅是提供給某一部分的中國人欣賞,而是要面對全世界的音樂潮流,以開拓現代中國音樂的這片荒原。在這一次的獨奏會中,王正平演奏的曲目涵蓋了古曲、民初創作曲及近代創作曲,還有數首王正平自己的創作,分別爲《泰山觀日》、《龍舟》、《蠶》、《上花轎》、《春思》、《十面埋伏》、《眼兒媚》、《水調歌頭》及《琵琶行》。
-
焦點
表演藝術與宗敎的第三類接觸
民國八十一年的藝術季,台北市立國樂團與佛光山梵唄研究班聯合演出「梵音海潮音」。當時的音樂會深刻地感動現場聽衆。此次再加上台北民族舞團的合作,將帶來一次兼具藝術震撼力及宗敎感染力的莊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