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
-
回想與回響 Echo
世紀末的公案──《牡丹亭》
由上海崑劇團和美國林肯藝術中心等聯合製作的全本五十五齣《牡丹亭》,在中國大陸演出後,不得「通關」赴美。關於這件公案,是一場權力對藝術的挑戰,結果如何雖無法斷定,劇團、媒體、跨國製作等在事件中的立場、是非,卻可以讓我們追索此─「公案」的來龍去脈。
-
回想與回響 Echo
冷門劇種,熱門戲 漫談《牡丹亭》
「這樣好夢,我喬小靑怎麼就夢不著一個啊!」喬小靑卻想不到,後世伶人詮演《牡丹亭》,可是一夢多版。
-
演出評論 Review
向難度挑戰的演出
九、十月的演出活動質量倶豐,品類繁多,帶來不少驚喜。聯合實驗管絃樂團的開季音樂會,曲目挑選表現極大的跳躍能力;陳必先、兪遜發、劉明源這幾位傑出的中國演奏家,分別展示他們向艱難技巧挑戰的藝術風範。「前輩足跡」系列音樂活動,讓我們重新認識、靜心聆聽中國作曲家的聲音。 《奧泰羅》代表國人自製歌劇、西方演唱家擔綱的成績,參看本期楊莉莉的歐洲歌劇評介,當更具意義。底細樂團是國內多年來唯一的大型爵士樂團,爵士愛好者有欽敬也有期許。北京中央芭蕾首度渡海來台,掀起熱潮,游好彥提出專業的評論,也對中國人踩西洋舞的前景充滿信心。塞內加爾舞團帶來非洲的風情,觀者很難不感染到他們對表演、對生命的熱力。 上一期,我們對國家劇院的年度大戲《牡丹亭》推出詳盡的報導,本期則有資深的戲劇學者檢定演出效果,我們願意把園地開放給所有誠懇的評論與反響。
-
演出評論 Review
遠望靜觀《牡丹亭》
除了藝術上的成就和把崑曲介紹給許多新觀衆外,這次製作在改編、導演、表演、編舞、布景和服裝設計等方面的努力,都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珍貴的參考。
-
表演 Curtain up
表演 Curtain up
舞者是行雲,樂聲比流水;戲裡愛怨嗔痴,莫不關情。且看牡丹亭畔即將啓幕的大戲和近兩月各類演出的前膽與回顧。
-
編輯室
編輯室報告
一直到版都在排了,還在想這樣的問題:假如再有一個月,不,半個月,一星期也好,兩天吧,還有許多東西要訂正,還有資料該補足,圖片還可以再精選然而,没有時間了,人和時間競爭,永遠落敗,何況,這樣一本内容繁複的刊物却在這麼忙迫的時間裏得創造出來。 可是,只有有了起點才可能往前走,就當這是一個留下前行的空間的起點吧。 而當然,這麽一個起點,已經是很多人全心投入和努力的結果,我們因此,在邀請批評的同時,也期待鼓勵。 《表演藝術》是國家兩廳院所主辦的刊物,但是藝術無國界,自然更没有「廳院」之界。不過,兩廳院是國内最重要的表演機構,創刊的同時正逢廳院的五週年慶,我們樂於以兩廳院爲開端,陸續推出國内各公私表演場地的介紹和檢討,每期並且將配合重要演出,介紹一個國外城市的表演環境,以爲國人的參考。十月份的大節目是德國慕尼黑愛樂交響樂團來台演出,我們因此以慕尼黑的介紹作爲這個國外單元的開始。 表演藝術界人士對國内表演環境的檢討建言可以使政府、場地行政和觀衆都更瞭解目前台灣的表演生態。 「表演」的單元中我們介紹了國内外近期的演出和活動。崑劇名旦華文漪女士擔綱的「牡丹亭」是年度大戲,我們作了較多篇幅的介紹,其餘有關越劇、實驗劇場、現代舞、管絃樂團,以及對岸一個深受矚目的舞台劇的評介,都值得您一讀。 專欄文章由幾位文化界的專業先進執筆。入門、書介、資訊等單元都是我們希望發揮本刊的引介和教育功能的設計,希望自認「門外」的讀者也能夠接受。 在衆多稿件正忙於校稿上版之際,傳來當代新音樂大師約翰凱吉(John Cage)過世的消息。遠在紐約的指揮家譚盾提供了第一手的凱吉訪談記錄,舞蹈家林懷民寫下了他對凱吉的感性的懷念,作曲家潘皇龍則提供了對凱吉的評介,最後還有胡齡之觀賞凱吉最後一場音樂會的抒感,我們以豐富的文字,表達對當代一位影響深遠,也饒富爭議的大師的紀念。同在「里程碑」單元還有莊裕安亦莊亦諧的羅西尼二百年紀念文章,是對另一位富於爭議的大師的另一種追思。 「表演藝術」當然有許多有待改進,有待增益的地方,它才起步,期待您的回應和指正。
-
主題 Feature
唯情主義的《牡丹亭》
明傳奇《牡丹亭》的曲文之美使得曹雪芹特意創造出來的才女林黛玉都爲之「心痛神馳,眼中落淚」,而它的演出藝術的要求也使它成爲古典戲曲演藝的瑰寶。《牡丹亭》寫成迄今已近四個世紀,它的舞台生命不僅未嘗稍歇,且還不斷成爲後世畫家、文學家、音樂家創作靈感的來源。這一代稍爲留意文學作品的人,對白先勇的經典小説《遊園驚夢》都不會陌生,故事中管弦消歇、舊情如夢的女主角錢夫人,正因藉了《牡丹亭》中〈遊園〉和〈驚夢〉兩折曲文的情境辭藻而得以不必表白,哀怨纏綿盡出。 湯顯祖(1550-1617)有四齣以夢爲主題的傳奇,分別是《紫蕭記》、《還魂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也就是《牡丹亭》,寫成於一五九八,正當湯顯祖的盛年。雖是盛年,湯顯祖此時已是閱盡滄桑炎涼。他原是萬曆十一年的進士,但因文章得罪當朝,連續被貶到廣東和浙江,卻仍因不肯因循規矩,遭到謗劾,於是罷官歸里,「蕭閒咏歌,俯仰自得」,以寫劇自娛,没想到因此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一位光芒閃耀的劇作大家。 湯顯祖無疑是個唯情主義者。他認爲「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的創作意念,便是建立在這樣「生死以之」的唯情觀上。因此,他在劇中創造了杜麗娘和柳夢梅,他們因夢中的相知相慕,竟能打破禮教的界限,化解陰陽幽明的阻隔,終於有情人成眷屬。《牡丹亭》固然是曲藝經典,但使它歷久彌新的關鍵,恐怕也在於湯顯祖創造了一個證明愛情的力量可以泯滅生死、超越時空的故事。這樣熱切的情愛的禮讚,四百年來藉了舞台上不斷的演出,成爲禮教中國無數有情人藏而未發、發而不能至的感情世界的代言者。 本劇將於八十一年十月三日至六日晚上七時,在台北國家劇院演出,由崑曲名旦華文漪擔綱飾演杜麗娘,大鵬當家小生高蕙蘭飾柳夢梅。
-
主題 Feature 圖片回顧
穿越時空的長廊 杜麗娘與您相會
無可諱言,經過歷代新興娛樂事業的更迭,外來强勢文化的影響,中國最古老、最精緻的劇種──崑曲,式微了。而在湯顯祖的如椽巨筆下,衝破封建樊籬的愛情故事《牡丹亭》卻通過近四百年時間、觀衆的嚴酷考驗,留傳至今。其曲文之典麗、音樂之婉轉、身段之娉婷多姿、情節之起伏跌宕,吸引了歷代名伶一次又一次去重新詮釋。 近半個世紀來,自梅蘭芳以次,不分京崑,不分地域,從海峽彼岸到此岸,梨園名角們在舞台上的創新與呈現,使杜麗娘柳夢梅間纏綿頑艷的情致,始終緊緊扣住一代又一代戲劇觀衆的心。
-
主題 Feature
聲情並茂的華文漪
戲曲表演中,美的主要特點是自然兩個字,在這個基礎上,華文漪形成了規範自如、典雅清新,富有靑春活力的表演風格。
-
主題 Feature
花神的午后──華文漪.胡耀恆.白先勇對談《牡丹亭》
兩廳院主任胡耀恆,也是戲劇學者,與崑曲名旦華文漪九月九日午后在國家劇院一樓咖啡廳進行了一場對談。眉眼神韻盡是風情的華文漪與幽默風趣的胡耀恆使整個對談過程充滿流暢娛人的氣氛。從中西戲劇訓練表現之異同,到傳統戲曲演員的唱作、感情表達,一路談來,賓主盡歡,彼此互道受益匪淺。這場對話,在兩天後由小説家兼崑曲迷白先勇的出現,欲罷不能地「加場」演出。 對談種種,雖云瑣瑣,卻也錙銖必及,内容整理紀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