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
-
特別企畫 Feature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連士堯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NSO「精彩對決」 要推薦委託創作節目總是不容易,一方面無法預料作品成果,另一方面也擔心觀眾對於現當代作品的接受度。不過NSO此場「精彩對決」,兩首委創作品將由台灣小提琴家黃俊文,搭配朱宗慶打擊樂團選出的擊樂四重奏合作,光演出陣容就讓人安心,加上打擊樂形式與當代音樂的語彙最能夠相容,各種實驗性質的聲響與節奏,都能因為打擊樂的多變性而更加為觀眾接受,是想要嘗試新作品觀眾的絕佳選擇。即便上半場的當代技法可能讓人不適應,下半場NSO音樂總監準.馬寇爾開出斯特拉溫斯基《夜鶯之歌》與柴科夫斯基《天鵝湖》組曲兩首靈感來源為自然的曲目,展現出交響樂團的不同音色風貌,保證讓觀眾最終能順耳而歸! KSO 名家經典「雲端之歌」 上半年由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大力邀請,於2023年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首次來台便圈粉無數的女高音列茲妮娃(Julia Lezhneva),沒想到台灣觀眾這麼快又能跟她見面!比起4月是搭配鋼琴的獨唱會形式,本次與高市交和指揮楊智欽的合作,更能夠展現列茲妮娃在歌劇演唱的深厚實力。上半場曲目全由莫札特與羅西尼作品構成,是列茲妮娃最擅長的古典與花腔角色,觀眾應能臣服於她對於細節充滿掌握度的美麗聲線。更令人期待的是下半場,楊智欽將指揮馬勒第4號交響曲,此曲不但是馬勒最平易近人的作品,更可以展現指揮與樂團之間合作多年的默契,而第4樂章〈天國生活〉中的女高音獨唱,是馬勒作品中最為安詳光明的樂章,是相當適合列茲妮娃展現,但又是很少看到她演出的曲目,令人好奇。
-
特別企畫 Feature 作曲家
顏名秀 國內樂季演出5大推薦
里柏瑞契、喬瑟芙維琪與TSO 此場音樂會聚焦與文學相關的作品,除了奇幻的俄國民間故事《火鳥》、靈感來自莎士比亞劇作的《仲夏夜之夢》等兩首名曲之外,更加吸引我注目的,莫過於美國當代作曲家亞當斯(John Adams)的戲劇交響曲《雪赫拉莎德2》(Scheherazade.2)! 同樣是以家喻戶曉的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為題,林姆斯基-高沙可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筆下的《天方夜譚》充滿異國風情與男性英雄式浪漫;而亞當斯的《雪赫拉莎德2》則是以堅忍又富智慧的女性著眼,帶領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雪赫拉莎德」這個傳奇角色。 亞當斯與小提琴家喬瑟芙維琪(Leila Josefowicz)是多年的摯友,這首特別為她量身打造的協奏曲,於2015年也由她與紐約愛樂首演。此次喬瑟芙維琪將帶來此曲的台灣首演,更是令人引頸期待! NSO X 呂紹嘉 「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 身處在大時代下的客籍音樂家江文也,被迫在中、台、日三地身分認同的夾縫間生存,人生境遇因此充滿戲劇性的傳奇性。2023年是他逝世40周年,NSO自2021年起,即多方啟動江文也相關系列活動。其中的「傳奇與傳承」計畫,除了推出江文也作品專場音樂會之外,亦同時委託作曲家以江文也為題創作新曲,藉由「傳奇」與「傳承」兩方向,帶領聽眾認識江文也。 延續上個樂季「傳奇與傳承紀念江文也」的方式,「傳奇與傳承江文也與當代台灣」再度精選多首江文也的重要創作:《白鷺的幻想》、《台灣舞曲》、《小交響曲》、《汨羅沈流》等,以回顧大師的人生重要階段。同時,作曲家陳可嘉與李元貞也將以新作向這位音樂大師致敬。跨時空人生巡禮與古今對話,相信是場豐富的音樂饗宴!
-
音樂 NSO 演出德布西唯一的歌劇
《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 角色與音樂的相互問答
NSO近兩個樂季傾向於關注法國音樂,打磨出精緻又優美的聲音。7月份,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kel)將親自帶領頂尖的聲樂名家以及樂團,以德布西一生唯一部、卻影響深遠的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歌劇音樂會作為樂季壓軸,呼應法國與西洋音樂史的脈絡傳統。 馬寇爾解釋:「這部歌劇是法國音樂非常重要的作品。《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是德布西本人去華格納音樂聖地拜魯特回來後幾年內寫出來的,所以從音樂中可以看出非常多華格納《崔斯坦與依索德》的影子。」 從這部愛情故事中,馬寇爾認為可以歸納出3個特點:「第一,它是從德國來到法國的重要作品,而由德布西創造了自己的語言;第二,作曲家以象徵的方式來表達故事情節;最後,德布西創造新的歌手演唱方式,這種演唱並非旋律性的,而是搭配精緻的管絃樂法,幾乎像說話一樣的方式表演。」這種方式回傳到德國,影響了作曲家貝爾格(Alban Berg)創作知名的《露露》(Lulu)及《伍采克》(Wozzeck)等使用「說唱法」的歌劇。 此次雖然是以歌劇音樂會演出,但也會有簡單的布景與服裝,跟隨劇情創造氛圍。擔任導演的尚-米歇爾.克奇(Jean-Michel Criqui),從14年前起就來台灣導過不少歌劇,對兩廳院、NSO都相當熟悉。對於《佩》劇,他認為:「歌劇屬於象徵主義作品,整部作品就是一個大問號!」但透過這些問號,管絃樂扮演著說書人的角色。導演希望將整個氛圍、情緒透過非常有效果的場景傳達給觀眾,期待最後能得到確切答案。
-
音樂
大師歲末聯手 共獻室內樂經典
近年來,新一輩的年輕台灣小提琴家陸續在國際大賽中嶄露頭角,甚至已在世界各地的音樂舞台打響名聲,成為真正的國際小提琴家,但若提到台灣第一代的國際級小提琴家,相信大家一定會立刻想起林昭亮及胡乃元兩位大師。 兩位大師幼時皆拜師於台灣的「小提琴教母」李淑德門下,在那個國內音樂教育資源尚不充裕的年代,兩位天才兒童在11、12歲通過教育部資優兒童甄試,成為小留學生。1977年,年僅17歲的林昭亮贏得西班牙蘇菲亞皇后小提琴比賽首獎,因此被經紀公司相中,從此成為國際演奏家;1985年,24歲的胡乃元榮獲難度極高的比利時伊莉莎白女皇音樂大賽首獎,為首位獲得此大獎的華裔音樂家,並走向國際樂壇。除了在國際大賽成績斐然,兩位大師錄製的唱片都曾獲得企鵝指南三星帶花的最高榮譽,幾乎等同全世界樂迷們對於該曲目的首選錄音。雖然在國際樂壇占有一席之地,但兩位大師仍心心念念著台灣,不僅只是回國演奏,林昭亮近幾年舉辦「台北大師星秀音樂節」,身為藝術總監的他除了帶來世界知名的演奏家來台獻藝,更同時培養年輕音樂家來組成音樂節樂團;胡乃元則是Taiwan Connection音樂節的音樂總監,集合海內外優秀的台灣音樂家,除了於國家音樂舞台演奏,也深入偏鄉小鎮,推廣古典音樂之美。 就現今的古典音樂文化而言,要在同一場音樂會中見到兩位頂級小提琴獨奏家並非易事,但2022年的最後兩天,樂迷卻能同時獲得兩份驚喜大禮,不僅連續祭出兩場林昭亮及胡乃元兩位國際大師領軍的歲末音樂會,而且內容完全不同,分別是室內樂及樂團音樂會,展現兩種截然不同音樂風貌。 雙小提琴的室內樂曲目並不多,更少有機會在音樂舞台演出,本次室內樂音樂會,精心介紹3部也許大家陌生,卻絕對值得一聽的佳作。匈牙利作曲家羅薩的《雙小提琴奏鳴曲》雖然是20世紀的樂曲,卻不見「現代音樂」的晦澀難懂,反而新鮮有趣,3個樂章充分展現出雙小提琴多樣全能的表現風貌:狂放並具有懷舊色彩、沉思冥想的氛圍,甚至是戲謔活潑的。兩位小提琴大師將偕同鋼琴家王佩瑤,帶來俄國作曲家蕭斯塔可維奇與莫什科夫斯基的作品:蕭斯塔可維奇的《三首雙小提琴與鋼琴小品》是蕭氏改編自其電影配樂的小曲,不見蕭氏大型作品典型的強烈及對比風格,反而展現出其少見的多愁善感、溫馨可愛又平易近人的一面,篇幅短小卻令人意猶未盡。莫什科夫斯基的《雙小提琴與鋼琴組曲》一方
-
音樂
三場音樂會 為NSO樂季尾聲點亮煙火
在疫情持續威脅起伏下,各樂團節目安排與國際音樂家往來依舊不易,但在2021/22樂季進入尾聲的此時,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準.馬寇爾則找到了解決之道,他在記者會中表示,將以音樂節的模式為樂季收尾,「要在這個時刻,以3場音樂會點亮煙火!」 作為「音樂節」的開場,7月16日首先登場的是「準.馬寇爾與NSO理查.史特勞斯之夜」音樂會。這場音樂會一開始,將有樂團與北藝大合作選出來的兩首「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品的世界首演;隨後的主題以法國號為重點,重頭戲是由NSO樂團法國號首席劉宜欣帶來理查.史特勞斯的第一號法國號協奏曲,而另兩首韋伯《奧伯龍》序曲及理查.史特勞斯的《唐璜》及《狄爾的惡作劇》則非常炫技,在樂曲中,法國號不僅能演奏自己的音樂,也像是與樂團對話,或作為管絃樂團的一分子,展現了各種面向。 原訂在季末壓軸的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因疫情延宕了兩年,然馬寇爾仍希望帶領大家進入華格納的音樂世界,因此規劃了以華格納為主題的兩場音樂會。7月22日「準.馬寇爾的指環旅程」音樂會由馬寇爾率領曾任德國Ulm劇院駐院獨唱歌手、並獲德國《西南日報》選為2016年度歌手的次女高音石易巧,演唱《崔斯坦與伊索德》的〈前奏曲〉及〈愛之死〉。「第二首《威森東克之歌》也跟《崔斯坦與伊索德》有很強的連結。」馬寇爾認為:「(這首是)當我們在研讀崔斯坦時,必不可缺的作品,因為不管在崔斯坦的和聲架構、音色,已經在此先預習過了。」第3首的歌劇《指環》之旅,則是由馬寇爾將華格納最偉大的作品、長達16小時的《指環》濃縮至50分鐘以內的作品;此曲是他15年前所做的改編,如今正巧能與台灣觀眾分享。 他相當自豪在這個濃縮版樂曲中並未刪除任何音符,而關於改編的模式,馬寇爾則透露:「最重要的是尊重順序,並非跳躍式地更動。當然改編無法包括所有,但每一部作品的精華與元素都存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空檔,但我將它巧妙地連接。」此外他更表示:「精華版的好處是,能夠在一個鐘頭內,體會華格納4部作品,長達15、16年創作過程中,管絃樂法與和聲的演進過程。」 7月24日的壓軸為NSO歌劇音樂會《唐懷瑟紐倫堡名歌手》選粹,兩部作品聚焦在華格納如何將合唱這個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關鍵。由將由馬寇爾總監攜手聲樂家群:女高音
-
回想與回響 Echo 浪漫派的集大成之夜
聽黃俊文&呂紹嘉與NSO合作演出巴伯小提琴協奏曲有感
這一天的音樂會,可以說是集20世紀浪漫派音樂之大成的「浪漫派之夜」,呂紹嘉一口氣指揮演出英國近代浪漫派大師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美國現代浪漫派大師巴伯及俄國浪漫派傳人拉赫瑪尼諾夫的三首浪漫派經典作品,讓台灣浪漫派樂迷大呼過癮。自1805年貝多芬首演《英雄交響曲》之後,浪漫派成為西方樂壇的主流,一百多年來,江山代代有人出,即使在20世紀現代音樂風起雲湧之際,仍然有不少浪漫派大師的作品出現,這一晚的3首作品,便是20世紀浪漫派的代表作。
-
10月4日世界動物日 《鯨之謎》交響音樂會亞洲首演
歷時3年、橫跨全球24個地點拍攝的國家地理紀錄片《鯨之謎》,將在2025年10月4日於台中圓滿戶外劇場舉行亞洲首演。這一天同時也是「世界動物日」,音樂會以免費入場的形式呈現,結合藝術與科學,呼應台灣長年投入的鯨豚保育,為觀眾帶來一場兼具感官震撼與生態思考的體驗。
-
NSO x 台北愛樂 分別呈獻跨世紀經典
在歐洲經貿辦事處支持下,國家交響樂團(NSO)與台北愛樂兩團各自呈現兩場風格相異的音樂盛會。這也是歐洲經貿辦事處首次與NSO及台北愛樂兩團攜手合作,透過慶祝紀念歐盟成立的5月9日「歐洲日」,展現歐洲與台灣在音樂領域日益深化的文化交流。
-
國家交響樂團5月展開日本巡演 多元曲目展現台灣文化力量
繼2023年美日巡演、2024年歐洲巡演後,國家交響樂團(NSO)將於2025年5月31日至6月4日出發,展開為期4場的日本巡演,行經東京三得利廳、東京歌劇城、大阪交響音樂廳與熊本縣立劇場,攜手國際知名音樂家,奏響來自台灣的動人樂章。而出發之前,也將在4月20日為台灣樂迷演出行前音樂會。
-
湯瑪斯.漢普森睽違八年再登台 攜手NSO獻聲馬勒《少年的魔法號角》
男中音傳奇湯瑪斯.漢普森(Thomas Hampson)睽違八年再度來台,本次攜手NSO與音樂總監準.馬寇爾(Jun Mrkl)演繹馬勒藝術歌曲經典《少年的魔法號角》選粹,同場馬寇爾與NSO還將帶來布拉姆斯的G小調第一號鋼琴四重奏(荀貝格改編之管絃樂版),以及世界首演何昱辰於樂無界計畫「一分鐘交響曲作曲」的創作《不完美的機器》。此外,漢普森在世界各地巡演之餘,對音樂教育始終熱情不減,在13日音樂會前夕,他將於12日下午於國家音樂廳NSO三樓排練室舉行大師班,現場示範並親自指導學生,帶領大家深入了解藝術歌曲的魅力。
-
妮諾.瑪嘉伊澤與NSO 名家歌劇選粹之夜、跨年音樂會迎接2025
喬治亞女高音妮諾.瑪嘉伊澤(Nino Machaidze)與NSO合作的「名家歌劇選粹之夜」及「跨年音樂會」將分別於12月30日、31日於國家音樂廳盛大登場,妮諾.瑪嘉伊澤、低男中音桂多.洛孔索羅(Guido Loconsolo)與義大利指揮卡羅.歌德斯坦(Carlo Goldstein)攜手NSO帶來經典歌劇選段與史特勞斯家族精采作品,共譜華麗音樂盛宴。本次亦策劃一系列力晶美學藝堂活動,包括妮諾.瑪嘉伊澤與桂多.洛孔索聲樂大師班、彩排觀摩暨交流座談、演前導聆等三場活動,讓樂迷更近距離感受名家的音樂風采。
-
NSO開季音樂會 尤森兄弟檔帶來雙重饗宴
NSO國家交響樂團2023╱24樂季即將揭開序幕,在開季音樂會中,邀請來自荷蘭的鋼琴家兄弟檔盧卡斯.尤森(Lucas Jussen)與亞瑟.尤森(Arthur Jussen)前來。這是繼2019年兩兄弟到訪衛武營之後再度來台,他們這回會先在衛武營演出「春之祭」雙鋼琴音樂會,接著就參與NSO的開季演出「幻夢如海.雙鋼琴之夜」。
-
美國巡演在芝加哥劃下句點 NSO以音樂成功完成文化外交
國家交響樂團(NSO)的美國巡演來到最後一站,於美東時間4月23日下午,在伊利諾州的芝加哥溫茲音樂廳 (Chicago Wentz Concert Hall)演出。上半場第一首曲目改為台灣作曲家李元貞《美濃之道》的首演,獨奏家黃俊文同樣以布魯赫《蘇格蘭幻想曲》讓全場觀眾起立鼓掌,返場再以安可曲《望春風》感動僑界。下半場孟德爾頌的《芬加爾洞窟》及德布西的《海》也令觀眾讚嘆,掌聲不斷。最後則加演蕭泰然的《來自福爾摩沙的天使》,成功打響台灣的聲音。
-
「來自台灣」的NSO 在紐約林肯中心發光
應紐約愛樂之邀,國家交響樂團(NSO)於美國時間4月21日於紐約林肯中心大衛・格芬廳的吳蔡劇場演出。曲目以「海」為發想靈感,呼應台灣的美麗之島,有委託台灣旅美作曲家陳可嘉創作的《潮起潮落》,也以孟德爾頌《芬加爾洞窟》及德布西《海》來詮釋,贏得滿堂采,讓觀眾在演後久久不願散場。獨奏的小提琴家黃俊文在演完布魯赫的協奏曲《蘇格蘭幻想曲》後,更獲得觀眾的起立鼓掌。最後以約翰.科里利亞諾(John Corigliano)《 紅色小提琴隨想曲》(The Red Violin Caprices)作為安可曲,再次驚豔全場。
-
NSO首度躍上甘迺迪中心舞台 以海破題見證台灣
NSO國家交響樂團在外交部促成與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邀請下,於本月19日於華盛頓特區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Center Hall)演出。本場不但是此行美巡的第一站,也是NSO首度登上該中心舞台表演。
-
特別企畫 Feature 焦點十:跨界
怎麼跨都可以 就是讓你大開眼界!
不管是跨東西,跨樂種,還是跨表演領域,新樂季中的節目就是讓你看到樂團跨界的無界限。做的最頻繁、最勇於挑戰的北市國,除了推出新鮮組合,還要讓上一季才跳過舞的演奏家這回要上台演戲。而NSO也不遑多讓,演奏家還得上場當奧林匹克運動員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專訪《畫魂》作曲家
錢南章:雖然創作形式不同,但我們都是愛家的藝術家
資深作曲家、也是國家文藝獎得主錢南章,於本樂季應邀擔任國家交響樂團的駐團作曲家,最大的任務,就是為年度旗艦製作、歌劇《畫魂》作曲,歷時半年日以繼夜的筆耕,完成了六百多頁的管絃樂譜、一百多頁的鋼琴譜。錢南章表示:「歌劇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劇本,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做白工!」深深肯定編劇王安祈的劇本,他認為劇本的主軸之一就是家庭,而潘玉良、他與王安祈,「雖然繪畫、作曲、劇本的創作不同,但我們都是藝術家、也都重視家庭。有幸碰到一個貼近自己內心的好劇本來作創作,我是非常高興的。」
-
藝號人物 People NSO駐團作曲家
蘇珊.鮑提 期待創造一個共享的瞬間
既是女高音,又是作曲家,在兩種身分自由轉換與融和之間,游刃有餘,這正是蘇珊.鮑提的魅力。她的作品及歌聲,在國際樂壇上備受推崇。在本樂季擔任NSO駐團作曲家的她,將在四月演出三個作品,其中NSO室內樂將演出的《戴斯德夢娜》,將由她親自擔任女高音獨唱,讓這個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女主角,透過音樂來呈現出真正的自己。
-
即將上場 Preview 「NSO精選—鞋尖上的精靈」
白建宇 擊動琴鍵召喚傳奇
被譽為鋼琴怪才、另一位「布梭尼」的韓籍鋼琴家白建宇,自小享有神童之名,更從不同的鋼琴教育家手中習得一身好功夫,除了能詮釋多樣曲風,更以龐大且廣泛的曲目聞名。他將帶著一身傳奇技藝訪台,在指揮家呂紹嘉帶領下,在「NSO精選鞋尖上的精靈」音樂會中帶來浦羅柯菲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
音樂
朱苔麗領唱《歡樂頌》 開展新年新氣象
NSO這場跨/新年音樂會將演出貝多芬的兩部經典作:《第九號交響曲》與《合唱幻想曲》。前者第四樂章的〈歡樂頌〉,首度將人聲當成樂器加入交響樂曲,展現「禍福與共」、「四海之內皆兄弟」精神,被歐盟訂為「歐盟之歌」。這次將由素有「東方卡拉絲」之稱的朱苔麗領軍《第九號交響曲》歌唱,盧易之擔任《合唱幻想曲》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