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女高音,又是作曲家,在兩種身分自由轉換與融和之間,游刃有餘,這正是蘇珊.鮑提的魅力。她的作品及歌聲,在國際樂壇上備受推崇。在本樂季擔任NSO駐團作曲家的她,將在四月演出三個作品,其中NSO室內樂將演出的《戴斯德夢娜》,將由她親自擔任女高音獨唱,讓這個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女主角,透過音樂來呈現出真正的自己。
NSO室內樂《戴斯德夢娜》
4/10 19:30 台北國家演奏廳
INFO 02-33939888
NSO精選—音 光之交響
4/18 14: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INFO 02-33939888
音樂是一種創作的過程。這句話可以從兩種層面來解釋:就作曲/作詞者來說,從腦海中發出的意象,到記錄在紙上的過程,是一種創作;就演奏/唱者來說,排練或演奏/唱作品的時候,所有從文本延伸的詮釋和演繹,化為聲音的過程,也是一種創作。大部分的音樂家可以很清楚地把自己擺在其中一個位置,少部分的音樂家,可以兼具兩種身分,既是文本的創作者,同時也是演繹者。在音樂史的發展上,因為環境的緣故,能夠成功地以作曲家/演奏家的雙重身分得到重視的,以男性為主,只有極少數的女性能夠以這兩種身分留下痕跡,例如克拉拉.舒曼,艾爾瑪.馬勒…等等。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無疑是幸運的,女性的創作不再被限制,然而,這個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能夠以演奏家/演唱家身分殺出重圍的人已經很少,能夠以雙重身分得到認同、重視的音樂家,更是少之又少。
女高音兼作曲家 尋求與聽眾共同感動的音樂
既是女高音,又是作曲家,在兩種身分自由轉換與融和之間,游刃有餘,這正是蘇珊.鮑提的魅力。她的作品及歌聲,在國際樂壇上備受推崇,她的合作對象,包括阿巴多、馬殊、譚盾等大師,以及NSO的首席客座指揮赫比希,正因為如此,當NSO在尋求合適的駐團作曲家人選時,赫比希毫不猶豫地推介蘇珊.鮑提成為NSO二○○九/一○樂季的駐團作曲家。
鮑提的歌聲既溫柔又有張力,一如她的音樂,雖然運用了繁複的作曲技巧,卻不見鑿痕,她在聽眾的耳朵裡營造出一個彷彿是獨立存在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充分碰撞出她所表達的氛圍。如此風格在作曲手法創新詭譎的現代音樂當中,成功地在聽眾心中引起共鳴,而又不至於過度流俗討喜。「我重視的是溝通,我不會去想要為『誰』作曲,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嘗試寫下的,是人類生命經歷的分享。」鮑提說,「當然有時也會遇到創作瓶頸,這時候我會想像自己坐在觀眾席,想像我聽到音樂,想像我期待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我想創造的是一種瞬間,一種共享的瞬間。」
與聽眾間的交流與互動、一同感動的片刻,是鮑提音樂裡面很重要的因子。這種即興的風格與她的成長過程及求學經驗有很大的關係。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出身長大,鮑提一開始是在劇場表演,擁有好嗓子的她在舞台上也會演唱各種形式的新音樂、爵士樂,因為這些經驗使她對創作產生很大的興趣。「我一直都是在創作事物,不論是表演或作曲。」她在柏克萊大學拿到音樂學士學位,接著又在曼哈頓音樂學院拿到作曲的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就已經得到大大小小的獎項,畢業之後,她的管絃樂及室內樂作品得到許多與知名指揮及管絃樂團的發表機會,克里夫蘭管絃樂團首演、並由阿巴多指揮她的作品《狂熱》Impetuosity後,樂團隨即邀請她寫作新曲《淨透》Translucence,並在次年由該團音樂總監法蘭茲.威瑟摩斯特指揮首演。鮑提的作品引起極大的回響,她的音樂被接受度很高,同時又有豐富的巧思及內涵,對聽者及演奏者來說都是一大享受。於是,她的作品陸續獲得其他樂團及室內樂團的青睞,除了美國之外,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演奏廳演出。
時常演唱現代作品 與譚盾多次合作
除了作曲之外,鮑提同時也是一位女高音演唱家,她的歌聲不僅是演唱發表自己的作品,也演唱許多不同風格現代作曲家的曲子,她擅長演唱的作曲家有:顧拜杜林納(Gubaidulina)、克蘭姆(Crumb)、蓋奇(Cage)、齊哈拉(Chihara)等等,其溫柔清新的特質,也受到許多當代作曲家的喜愛,不但指定要她表演他們的作品,更特地為她寫曲,她經常合作的作曲家中,與譚盾合作次數最為頻繁。鮑提與BBC蘇格蘭交響樂團首演了譚盾的《紅色氣象預報》Red Forecast,譚盾在他著名的歌劇作品《馬可波羅》當中,特別為鮑提量身訂作了「水」這個角色,在譚盾《夜宴》的電影原聲帶裡,也可以聽到鮑提的演唱。「與譚盾的合作是很特別的,他在演唱上給我很多的自由,也很尊重我的想法,他容許我在演唱當中有比較多的自由表現空間。我從他的作品當中也學到如何用我的作品去溝通。這是很難得的,因為我們不是常常能夠與作曲家本人一起工作,所以能夠與作曲家本身研究作品,能夠從他身上直接得到作品的原始想法,對我的演唱,以及作曲而言,都獲益良多。」鮑提說。
這次鮑提來台將演出她的三個作品,其中一個作品是將在「音 光之交響」音樂會中,由赫比希指揮NSO演出的作品《在黑夜裡》Within Darkness,在這個由小提琴獨奏和室內樂團一同演出的作品裡,鮑提透過不同的織度與張力表現不同形式的黑暗:外在的黑暗(夜晚、影子、森林等等)與自我的黑暗(睡眠/夢境),伴隨黑暗而來的「沉靜」,以及在「沉靜」裡的「聲音」。在另一場音樂會當中即將演出的兩部作品,一部是《為七種樂器序曲》,另一部是《戴斯德夢娜》Desdemona,將由鮑提本人擔任女高音獨唱,與NSO室內樂一同演出。
重新塑造「戴斯德夢娜」 讓她為自己發聲
「戴斯德夢娜」是莎劇「奧泰羅」(Othello)的女主角,是一位在男性權力鬥爭下被犧牲的女性,她不顧父親的反對嫁給摩爾人將軍奧泰羅,奸人伊亞苟(Iago)因妒忌奧泰羅,造謠戴斯德夢娜不忠,奧泰羅在誤信伊亞苟的讒言之下,親手勒死了戴斯德夢娜,知道真相之後自殺身亡。這部莎劇曾經被很多作曲家寫作成音樂,其中最為有名的是義大利作曲家威爾第(Verdi)的歌劇《奧泰羅》Otello,在歌劇裡的戴斯德夢娜被塑造成一位天真善良的女孩,身陷危機當中仍不自知。「威爾第是如此偉大的作曲家,我要怎樣才能夠寫他寫過的角色?」鮑提笑說。「然而當我們仔細的讀包益多(Boito,威爾第《奧泰羅》劇作家)的歌劇劇本,我發現他的歌劇劇本裡完全沒有使用莎士比亞原作中的第一幕,然而第一幕卻是戴斯德夢娜這個角色的個性和人格特質最被完整呈現的地方。」
這個新的發現彷彿為鮑提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在她研讀的過程裡,她更發現到,戴斯德夢娜這個角色的個性,大部分來自其他男性角色對她的看法,而她自己本身,卻說得很少。透過這些男人對戴斯德夢娜的意見,鮑提開始創作屬於她自己的劇本,包括四首宣敘調和四首詠歎調,在宣敘調裡使用的歌詞,完全是莎士比亞原作的文字,幾乎都是從這些男性角色口中說出對戴斯德夢娜的看法,關於她的美、她的不忠、不守婦道等等,並以說書者的角色來演唱;而在詠歎調裡,鮑提化身戴斯德夢娜抒發自己的感情及想法。「我嘗試給她一個『聲音』,我在詠歎調裡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民謠和詩作,來反映出她的想法。」
「在這個作品裡我所感興趣的是,我們如何地塑造一個人的形象?當你想到一個不大熟識的人,你會發現你對那人的印象泰半是來自其他人的描述,所以我在這個作品裡,將這些不同的看法,交織出戴斯德夢娜這個角色的靈魂。從這個角色的行為來看,我認為她是一位勇敢的女性,雖然出身權貴之家,卻勇於選擇自己要走的路,莎士比亞用這樣話來形容:「她用雙眼,她做了選擇」,她被奧泰羅的作為所吸引,從而選擇了他,開啟屬於自己的一段人生,為此她反抗她的父親,失去一切,這是一位充滿熱情、勇氣、冒險精神的女性,我不認為她是全然天真的,她很顯然享受被男人注目的感覺,也充分利用身為女性的優勢,但她卻沒有察覺這會替她帶來什麼樣的威脅,成為陰謀的犧牲者,她在政治上的確是相當天真的,然而她自始至終是忠貞的,也是純潔的。」
期待透過音樂 激起人類的同理心
「透過這個悲劇作品,我希望表達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豐富多元的角色,我們很容易把別人放進刻板印象裡,而忽略了每個人所擁有的豐富內在。我們都曾被別人的話語傷害過,也曾說過傷害別人的話,而我想要透過音樂,來激起人類所擁有的同理心,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美好,我希望我的每部作品都能夠觸動人的內心。」
十七世紀的劇作加上廿一世紀的女性作曲家,以廿一世紀的聲音演出一個在男性政治圈中的女性角色。莎士比亞的詞句與現代社會的距離,也許並不是那麼遙遠;現代音樂舞台與聽眾的鴻溝,也許並不是那麼難以跨越。
人物小檔案
- 出生於俄亥俄州克里夫蘭,畢業於波士頓百克理音樂學院,並在曼哈頓音樂院取得音樂作曲家碩士。
- 曾任安納寶市密西根大學、在紐約市曼哈頓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同時也是美國音樂中心理事會的成員之一。
- 2005年榮獲古根漢學術獎、腓德烈克.A.茱莉亞/華爾特.達姆羅許羅馬大獎「最佳音樂作曲家」
- 2005/06樂季擔任羅馬美國學院駐院作曲家
- 克里夫蘭管絃樂團第三屆丹尼爾.R.路易士青年作曲家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