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娜.鲍許
-
烏帕塔
碧娜.鮑許中心將開展「永續」新計畫
已故德國編舞家碧娜.鲍許(Pina Bausch)留給世界的遺產,除了她一生的創作事蹟、語錄,她的舞團、舞作之外,還即將增加一項以她為名的永續藝術計畫。 預計於2027年完工啟用的碧娜.鲍許中心(Pina Bausch Zentrum)位於其故鄉烏帕塔(Wuppertal),前身為市立劇院。該中心期許能延續鲍許生前累積的藝術事業基礎,成為一個跨領域的文化機構。中心的經營策略,不僅在於結合並延續鲍許時期的經營與美學傳統,更重要的是在她之後,鋪展新的開始與可能性;追求藝術性的超越,同時也必須是民主的、建立國際吸引力和城市社會的參與。該中心將同時由4個機構╱團體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碧娜.鲍許基金會(Pina Bausch Foundation)、國際製作中心和烏帕博根論壇(Forum Wupperbogen)相互支持該營運,但各自獨立自主。 在今年9月的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決議上,該中心獲得了140,000 歐元補助款,來支持未來以「永續性」為前提的發展策略。通過以「零氣候中性藝術和文化項目」( Zero Klimaneutrale Kunst- und Kulturprojekte)為名的藝術文化專案,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希望支持該中心持續發展,在跨越戲劇、舞蹈、音樂、文學、文化歷史和視覺領域上,實驗出可以與環境共存與平衡的永續劇場,以及可能的藝術創作與經營模式。 籌備主任米爾茲(Bettina Milz)提到:「透過這項同時具備藝術性、技術性和學術性的開創研究,永續經營的工作方式將可以銘刻在新文化場域的基因之中,這不僅基於理論而制定的目標,而且需要透過具體的研究、測試和組織架構的工作流程來完成。」 碧娜.鲍許中心將利用這筆資金「以整體機構的全面視角,來思考永續性主題,並在中心完工開幕時,能具體落實在機構的所有的方方面面之上」。
-
回想與回響 Echo
愛之所至,痛亦隨之
《交際場》最耐人尋味的焦點之一,便是溫柔與殘酷、愛與暴力之間的關係,但我覺得最吸引人的是溫柔與暴力兩者間的曖昧轉折。
-
回想與回響 Echo
大千世界的愛恨嗔痴
《交際場》裡的舞者扮演的是社交場合内的孤男寡女,也影射現實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甘寂寞的男女,更是排練場上、面對鮑許呈現動作元素,任由她檢視、記錄和篩選的舞者。都是想保護自己,但是卻得展現自己、暴露弱點的一群人。
-
專欄 Columns
穿高跟鞋搞革命
以《交際場》來看鮑許的「舞蹈劇場」,或許就比較能夠具體呈現自六〇年代以後的現代舞,更重要的使命不只是開創出後現代舞蹈的革命美學,而是讓當代劇場的意義,演變成直接針對當代人在現代生活中的一次反思儀式。
-
焦點
一種鮑許式的震撼教育
德國舞蹈劇場大師碧娜.鲍許(Pina Bausch)三月初在香港發表爲其量身訂做的新作後,將隨後於月中首度抵台,演出代表作《康乃馨》。幕一拉起,滿佈康乃馨的舞台,鮑許要給台灣一場絕對的視覺震撼演出。
-
環球舞台
碧娜.鮑許在巴黎
改寫了現代舞蹈史的大師碧娜.鲍許每年六月都會在巴黎演出,今年推出的是經典舊作《穆勒咖啡館》和《春之祭》。她融合舞蹈與戲劇的嶄新風格,她在舞蹈上達成的自由與深刻,全盤刷新了人們的觀舞經驗。